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的有牌楼的街道,街道上共立有4座牌楼,其中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这条胡同已有 7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时名为“成贤街”,后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国子监街”。清乾隆皇帝曾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看这里,笑一笑!”幽雅静谧的街道上,几名大学毕业生专程穿着学位服来此拍照。据其中一位许姓同学介绍说,她们来自香港,在北京读了5年书,如今 即将毕业离京,十分不舍,所以特地来国子监街拍毕业照。“胡同是北京特有的,离开北京以后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许同学说,尤其是国子监自古以来就是教育 圣地,历史文化深厚悠久,选择在这里为学业生涯画上一个句号,感觉非常有意义。
“国子监街虽然看起来就是一个东西贯通的胡同,但因为孔庙和国子监的存在,就注定了它具有同其他胡同相比更加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北京民俗学家高巍表示。
孔庙和国子监位于街道中部,是两处著名的古建筑群。其中,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而孔庙则是古代皇家祭孔之地,两者相伴,形成“左庙右学”的格局。
笔者在一天上午来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时,看到门口聚集了不少排队等候参观的游客,其中不乏外国游客。“今天不是节假日,游客已经算少的了,”售票 处的阿姨向笔者介绍说,孔庙和国子监地位独特,很多游客都愿意过来了解历史,感受气氛。“不光是咱们中国人,好多金发碧眼的‘老外’都来参观呢,足见咱们 中国文化的吸引力。”
此外,国子监街上还有几座庙宇,如国子监后边的国学胡同内有一座纪念韩愈的庙,名为韩文公祠;国子监街路南还有两座庙,西侧为火神庙,始建于明代, 东侧是灶君庙。高巍指出,这些庙宇在古时属于孔庙和国子监的“保护单位”,是孔庙和国子监周边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国子监街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未来应针对这 些庙宇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修缮,争取能恢复到旧时国子监街的面貌。
“现如今很多北京老胡同都逐步向商业化方向发展,但我认为国子监街不同,它要打造的是一个文化品牌,向更多人宣传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经典的、占主导地 位的优秀传统文化。”高巍认为,国子监街上的一些休闲、餐饮场所未来都将逐步与文化体验、文化宣传相结合,国子监街也有望成为一个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能方便人们参观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