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原曲:原始原真原生态,原来就在原曲

口马牧青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这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天昏地暗,混沌初开,原始神秘。

\

原曲是一个古村落,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涉县,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正所谓“鸡鸣三省”的闭塞之地。传女娲补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处。

7.20邯郸大暴雨过后的次日,我应原曲村姚主任之邀,只身来到原曲。

有道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而初次来到原曲,原曲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确实把我惊呆了。

\

没想到山旮旯里一个极不起眼的地方,竟掩藏着那么丰厚的旅游资源,正所谓“藏在深山无人识”。

\

因为闭塞,所以发展较慢,故而少了一些人为的破坏。在这儿,我反向思考,更加认定了那句话:有钱就任性。有钱人破坏力更大,如果思路不对、行为不端的话。

\

原曲离石家庄大约有两小时车程,对于北京,则有点鞭长莫及了。

区位劣势无疑制约了原曲的经济发展,但又客观上成就了它的旅游后发优势。今天的原曲,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多多少少保持着一种原真和原生态。

\

原曲与推背图的渊源

原曲因地处弯曲的漳河之畔,始称“源曲村”。村落布局呈鱼形,原有9个池塘、12口井,均按易经八卦布设。村外12座山峰环绕四周,形象奇特,有老人说,这是十二属相的象形山势。

\

视野之中,我极力辨认,只寻到了卧龙山,其它的,恍惚中只是看到了一点轮廓。

显然,原曲乃风水宝地,这从古村落的建筑格局,以及村外的漳河走势、山脉形制可以印证。

\

原曲村保护完好的古建筑颇多,有五道明清时期的古券门,亦即五个出口。现尚保留的玉皇券、娲皇阁、真武阁、文昌阁等,将原曲古村围成“铁桶”。但多已坍塌损毁,亟待修复。

\

建于明正德十五年的真武阁,是村子的北大门,大门外是一湾池塘,池塘正对着雄伟的太行山,山前流淌着清漳河,河前则是一片极开阔的地界。这的确是一方风水宝地。

\

真武阁下马寅庙内,有刚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石槽碾,形体巨大。依我看,也只有驴子们才能拉得动,村内有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尚且第一次见到。

\

据村史记载,唐代李淳风、袁天罡正是在村北卧龙山龙门涧边的蛇岭,研磨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推背图》的。此说虽有玄虚之感,但确有村史记其事。

\

村中龙王庙也确为唐代贞观年间所创,有碑文可考。这也说明,原曲村建筑布局确与道教风水有关。

\

极为罕见的唐代无梁殿

众多寺庙中最具建筑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当属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龙王庙,这也是村内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

\

作为唐代遗存,目前国内已非常少见。曾有专家说,要寻觅真正的唐代建筑,须远渡重洋赴日本探究奈良、平安时代的寺庙了。

\

然而,千百年来,龙王庙却在原曲遗世孑立着,颤颤巍巍地独守着那个辉煌的年代。无论你来与不来,它都在这儿。

\

龙王庙占地3000平方米,房86间,庙中间有无梁殿。

\

无梁殿乃点睛之笔,甚至是整个村落的龙眼。此殿为全木石结构,整个殿顶架落于石柱之上,木柱位于石柱之外。外殿顶屋脊24条,呈龙腾虎跃之势,代表24节气,四面以春夏秋冬、天干地支开设12扇门,结构独特,做工精湛。

\

无梁殿内顶为独特的十字歇山顶,四角由4根石柱和4根木柱支撑,整个殿顶全部由古木结构的锁扣一层一层搭建而起,四根木柱与四角斗拱相锁扣接,积木成顶,并无一根铁钉,实乃国内不可多见的建筑精典,极具历史古建筑研究价值。

\

无梁殿后面为正殿,东西两殿陪护。对面为古戏楼,至今风采依然,逢年过节,鼓乐喧天,依然是当地人唱大戏、闹社火的地方。

\

龙王庙在抗战时期,还曾为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六分校校址,为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培育出无数的栋梁之才。

\

原曲为明代驸马秦景故里,清代出过不少进士和举人。至今,村里老人每每提起,如数家珍,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龙王庙人杰地灵育出三斗三升芝麻官”。

\

儒释道合一的民间典范

原曲不止有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遗址、遗存、遗迹甚多。

从村落西北方向卧龙山的佛教建筑,以及已不复存在的洙泗书院,可以看出,这儿曾是儒释道合一、交融合流之地。

\

行走在太行山麓,北齐高洋帝的荒唐故事时有所闻。三教合一肇始于北齐、北周时代,至唐竟成为时尚,原曲可谓这个时期民间三教合一的典型区域。

\

村落内外曾有三寺、九庙、十八堂,现在尚存清泉寺、静音寺、三圣寺、龙王庙、财神庙、马王庙、东虎庙、西虎庙、河神庙、孤坟庙、佛堂、老君堂、观音堂、东堂、三官堂、奶奶堂、家福堂等,这些寺庙堂阁,乃古原曲村民和往来客商信仰之依托。

\

想当年,百姓烧香有庙,求签有神,问病有药,求财有路,问事有灵,宗教信仰得到自由发展,成为人们生存、生活、生产乃至生命之寄托。

\

村北的五指山像极了释迦牟尼的佛指,这也从一定层面帮助我们了解佛教在此兴盛的原因。现今保存下来的清泉寺、静因寺,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比较完整的。

\

古驿古道秘而不宣

原曲村正处于古时河南安阳通往山西太原古驿道上,故而世代为商贾云集之地。

\

村落内保护完好的古建筑颇多,除宗教寺庙外,还有明清老宅150余处,遍布古街、商铺林立,各色各样的拴马石、上马石、以及不同功用的石碾、石磨、石舂、石臼,形制各异,依稀可见当年繁华。

\

历史上的原曲,地阔土沃,水源充足,自古有“太行江南”之誉。

\

至今村东口的漳河岸边尚有几千亩稻田。原曲村口的水塘虽近干枯,但毕竟昭示着当年特有的风水环境,这颇有点古徽州地区的水口文化,令人欣喜。

\

五指山半山尚存几百米古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山下修通国道后,古道遂废弃。由于山高林密、崎岖难行,且没有了打柴人,再无人问津。这反而保护了古道的完整性,使得其更加神秘、原真和古拙。

\

无奈天色已晚,又刚下过暴雨,天黑湿滑,路况不明。姚主任再三阻止我上去,于是作罢。

\

关索山寨孤悬天外

村外十几座高山环绕,中间却有一崮型山寨,是为关索山寨,传为当年土匪屯兵扎寨之所。

\

关索,乃民间传说人物,《三国演义》曾记其事,是关羽第三子,至今云南一带仍流传“关索戏”。《水浒传》中有病关索杨雄,可见关索之英武,与之相比,杨雄不过一病夫而已。

\

但原曲古寨的关索故事,只在当地民间口口相传,是否为三国之关索,史料已无从考证。又传韩信曾在此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传说即发生于此。

\

远看山寨已没有任何建筑,乃天然平地,奇特的是,四周奇险无比,无路径可上。也就是说,关索古寨可凭险据守,万夫莫开。山里人说,当年官兵剿灭山匪,攻寨数月,无计可施,最后有个高人,出了个奇计,硬是驱赶上千山羊,角上绑上弯刀,才得以攻上山寨。

\

至今,关索山寨南侧卧龙山上还有养马场遗址。养马场隐在半山腰谷地之中、密林深处,且有大片肥沃山地草原,足以供山寨给养。

\

关索山寨因孤悬天外,无从攀登,虽目之所及,实人迹罕至,宛若世外桃源。

\

为旅游开发计,不妨搭建索道而过,作为探险、露营之地。至于卧龙山上养马场,更与时下探奇、探秘、探险市场相契合,是年轻人旅游野营好去处;也是中年人暂时遁世隐迹、休想生息的野居良驿。

\

清泉寺镇寺之宝疑窦丛生

关索山寨往西有千年古刹清泉寺,清泉寺位于龙门山西北麓、漳河岸边的高台上,是一处清幽地带。

\

清泉之名,源于寺外不远处的一眼山泉。那日去时,冀南地区的那场特大暴雨刚过,山泉四涌,遍地清溪,泠泠咚咚,好不赏心悦目。此情此景,仿佛江南。

\

据县志记载,清泉寺始建于汉代。天一阁明嘉靖抄本《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代。现无可考。明嘉靖年间,拓而大之。

\

清泉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围墙,山门朝南,进入山门可见正气楼,寺院后有生长在石缝中的千年古柏,葳蕤茂密,令人称奇。

\

自南北中轴线向里,依次有水陆殿、毗卢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轴线两侧为厢房,西北角有藏经殿、仙镜台,东南部有伽蓝殿。

\

大殿内外留有几方令人称绝的石刻和柱刻对联,有张道陵的“龙”,康熙的御笔“虎”、王羲之的“白鹅飞到凤池”,以及慈禧太后的"真如自在"。由于概为稀世珍品,未免让人怀疑,在此偏僻之地可能是临摹之作。

\

张道陵书写的“龙”字碑刻,上有天师印章,嵌入墙体之中。南北相对的,是同样嵌入墙体、以康熙皇帝的佛教名讳“雷雨居士”之名题写的“虎”字。

\

“龙虎”二字,虽相隔千年,却近在咫尺,无不形神兼备,龙虎生风,观之令人叹为观止,徒生玄妙之感。

\

对于这些碑刻的真实性,不好考证。窃以为,张道陵作为老祖天师,断然不会来到这佛门净地,况且东汉时期佛教尚未盛行于中土,如果说清泉寺原为道观,张天师云游至此,也还有遐想空间。

\

至于康熙皇帝,与他的那位孙子乾隆一样都喜欢瞎逛,故在此题字的可能性倒是比较大。

\

最具艺术价值的刻碑当属“书圣”王羲之的惊世之作“白鹅飞到凤池中”。由于光线太暗,我用手机拍摄,很不清晰,但“王右军”三字还是清晰可见。

\

但恰恰是这方碑刻最不真实:王羲之生活在东晋,其故里虽在山东临沂,但活动区域主要在江南,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纷争并立的战乱年代,这位王谢公 子也不会云游到太行山区的一座寺庙里,刻上一方不关“鹅”事的文字,况且,这幅字原本是有出处的,那就是发生在江南的某个池塘边,写给一位老婆婆的。

\

至于老佛爷慈禧所写的“真如自在”刻碑,因八国联军进京而慌不择路的慈禧,逃亡山西时,或可当真路过此地,一时兴起而写,也未必。只是,惊慌失措之际,是否还有真如自在的心境,颇令人生疑。

\

话扯远了,不是考古和历史学家,考究这些,未免扯淡。

但对于真伪,起码当地人言之凿凿,深信不疑。也难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出了圣杰,来过高士,谁不希望脸上添粉呢!

\

然而,无论是原刻,还是临摹,这四方碑刻都是无比珍贵的,确为镇寺之宝。即使不谈历史和文物价值,单从文化的角度考量,这些瑰宝也是值得全力保护的。

\

静因寺的奇联几人能懂

清泉寺放生池边环绕着一圈石板护栏,雕刻着精美的民间故事和戏曲图案,可惜已看不甚清晰,徒留遗憾。

\

走出寺门,门前有一对石狮,其精美雕工,堪为惊艳。石狮身上雕有项圈、铃铛、绶带等装饰,须弥座装饰繁缛冗复,雕工细腻,线条流畅,技艺纯熟,这显然是宋元时期的造型。这与《涉县志》“清泉寺始建于元代”的记载颇为吻合。

\

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汉代静因寺,有“白塔凌空”标志性景观。

\

这儿有很多零星建筑,最奇的是三副楹联,上有很多诸如:两山、三山、三云、四日、四天之类并排或叠加在一起的组合字。

\

我曾见过“鑫森淼焱垚犇猋骉羴掱矗品晶皛厽畾磊毳奸赑灥”,《辞海》上或者有过,但这样组团出来忽悠的楹联还是第一次见到。在此,真心希望有大方之家出来指点迷津。

\

鲤鱼跳龙门原来在此

静音寺旁的黄栌树,树龄已有500多年。往南百米有蛇岭,蛇岭有蟒仙祠,供奉蛇岭。据说,这是全国最大的供奉蛇仙之所,供奉的却是龙王面孔。

\

下面红色山崖围成半环,巉岩奇崛,洞窟深奥,怪石嶙峋,这也为蟒蛇生存创造了条件。那天去时,就见了四、五条。在古代,蛇有幸运、吉祥和神圣的寓意,据说只有有缘人才能遇见呢!

\

源于上世纪的一次地震,卧龙山上的龙门涧瀑布瞬间消失,或为溪水改道,或形成潜流,当地人传得很是离奇。

\

当地山民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发生于此。此处有龙,如果有水,是否就有了鲤鱼,然后幻化鱼跃龙门之景呢?我不置可否。

\

当然,此说不足为凭,因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当在黄河,而洛阳龙门、陕西韩城都有叫龙门的地方,且文化氛围更浓。

\

民间说,鲤鱼跳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单就其寓意,作为时下祈福求吉旅游的噱头,此地当然可以演绎、复制,甚至是再造。

\

况且洙泗书院遗址就在悬崖之上,文脉相通,那塔也颇有文峰塔、魁星阁之类的味道。

\

为使几个寺庙有个汲水之所,也为再现当年流瀑奇观,使极为丰富的文化传说有个依托,窃以为,如果在山半腰拓个天池,也许整个片区就有了源头活水,整个风景区打造也就有了资源基底和条件。

\

吉祥文化契合祈福旅游

中国自古就有集美思想和求吉文化,原曲也不例外。

\

除了上文所说寺庙内外的吉祥物和故事,其实最多的还是村落中。原曲村内外的庭院、墙体、门首等处吉祥图案,比比皆是。有“鹿衔梅枝”,是国泰民 安、政通人和的吉祥之兆,也象征长寿和传春报喜;有两只鹊儿面对面的“喜相逢”,以及“喜上眉梢”;还有“凤穿牡丹”、“牡丹引凤”、“封侯拜印”、“周 文王梦飞熊入怀”,等等。

\

原曲的民俗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有龙王节,也有火神节,前者舞龙,后者舞凤,相隔不远,恰有龙凤呈祥之寓意,可主打情侣婚恋旅游的噱头。

\

原曲原委

这次考察,本为古村落旅游开发而来,但考察后发现,原曲村存在国内所有古村的通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古村落古民居的整体保护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居民普遍保护意识不强,尤其是对现在生活方式不自信,加剧了古村落自然与人文生态的破坏。

\

政策方面,国家虽有《文物保护法》,但其管理重点在单体文物和列为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对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缺乏现实指导性,尤其是对民俗风情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尚存在盲点,没有全部覆盖,保护及修缮经费欠缺。

\

管理方面,主体不一致:一是“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传统村落”的调查、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和公布等工作,分属多个单位,不是一个部门实施, 不利于工作开展;二是多头管理,文物部门可以管,旅游部门可以管,开发公司要管,镇里村里要管,产权人也在管;三是技术力量严重欠缺;四是保护开发主体不 明确;五是大部分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弃旧居,选新址,建新房,致使大部分古民居无人居住或仅留老人居住,古村落逐渐成为空心村,部分房屋因无人管理或无 钱修缮,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

概而述之,原曲村单纯开发古村落,难上加难。依我之见,不如首先开发周边旅游资源,以此为旅游吸引物,带动古村落搞文创、搞民宿。

\

当然,古村必须纳入规划,只是开发实施有先后之别,必须先让村民尝到旅游开发甜头,然后形成自觉、自控、自发行动,以利益为导向,以规划为指引,走政、商、民共同开发之路。

\

离开原曲时,猛然看到村口开阔的一片水田,远处太行山巨大山体绵延雄伟,有排山倒海之气势。询问得知,原曲自古有万亩稻田。

\

于是乎,又在畅想:如果以后打造景区,是否可依托太行山背景,复原千亩荷塘、万亩稻田的江南水乡景象。如果于四周巍巍太行之上,俯瞰全境,当别有一番意境在心头,足以慰藉北方人梦寐以求的南方水乡情结。

\

事实上,原曲古村落并不是今天才发现,而是我们一直在漠视,我只是拿来当个噱头,做个宣传。对于古村落保护,重要的不是发现,而是文化发掘,以及在保护原真、原生态基础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