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世园 | 一天时间,给孩子一个难忘的科普环境教育之旅

 一天假期,我们能让孩子学到什么?是背诵一篇课文,十几个简单的单词,几条并不复杂的公式?又或者是画一幅画,演奏一小段音乐,做一套跆拳道动作。

如果是在北京世园会,这一天似乎“有点长”哦,孩子们在世园会能够学到的知识,可是非常丰富!今天小编就用一天时间,让孩子们当一次“生态小专家”。

科技感爆棚的循环系统

你知道吗?循环,是生态文明中的重要理念。在2019北京世园会中,许多展馆就从“循环”入手,各显神通~

 

在最受欢迎的中国馆,精心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睛,除了雨水收集系统之外,中国馆的场地也采用了透水铺装,地下还设有雨水调蓄池。中国馆外部的梯田就是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灌溉,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中国馆便有了巧妙的生态微循环。

除了中国馆,世界园艺展示区的法国与英国展园也不甘示弱。他们建起美丽的植物花墙,借助植物的力量收集雨水接入园区景观水系,用于植被灌溉和涵养水源,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补充。

 

北京世园会将“循环”理念运用到展馆设计之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的背后,更是对生态文明的深刻诠释。

变废为宝的垃圾再利用

在以生态文明著称的北京世园会上,少不了的是各种变废为宝的独特设计,原本生活中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在这里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大家眼前。

 

在国际马铃薯中心展园,设计师别出心裁,用3500条废旧轮胎再现了南美遗迹“莫瑞梯田”。这些原本无法使用的垃圾,换一个思路,就成为了马铃薯植株茂盛成长的温馨家园。来到这里的孩子们行走在轮胎梯田之间,不仅能欣赏颜色各异的马铃薯景观,更能近距离体会这一变废为宝的神奇设计。

同样奇妙的建筑设计也出现在英国馆,英国馆的设计师把废旧汽水瓶变成积木,搭建起了一座塑料房屋。这样的房屋光线充足、绿色环保,因为塑料具有减震效果,还十分坚固。在家中玩过积木之后,孩子们在英国馆又看到了放大版的塑料积木,新鲜感让他们流连其间、笑声阵阵。

废旧垃圾可不只有工业制品,在科学技术面前,很多垃圾都可以为生态文明服务。在世园会德国馆,玉米做成的胶靴、蒲公英制成的轮胎等等一系列由可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在他们印象中缺乏价值的玉米叶、蒲公英在科学家手中摇身一变成为结实耐用的生活用品,把“变废为宝”体现得淋漓尽致。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一直是生态文明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北京世园会上的独特设计在满足孩子们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于生态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北京世园会的场馆建设中,深谙自然之道的设计师们将人类建筑与自然生态进行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

 

世园会中国馆作为整个园区的核心建筑,主体半覆盖在梯田之下,梯田的茂盛植物为中国馆增添了自然的气息,土壤的覆盖也带来了良好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了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

同时,中国馆还采用了地道风技术。根据延庆当地的气候特征,在建造的同时预留了风口和通道。使得风可以一层层穿出去形成回路,实现了新鲜空气的自动循环。

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还有北京世园会植物馆,植物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表现“升起的地平线”,建筑元素隐喻红树林生态中的土壤、根须、干叶、栖息的鸟类等,建筑造型神秘且有力量感。在植物馆顶层,有三只枯木制作而成的雕塑——“莫莉和她的一家人”,将树木机理与艺术作品融合形成这一精美绝伦的景观,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充分体现。

用一天的时间,为孩子带来一片生态文明图景,让孩子了解生态文明知识。在环境保护日渐重要的今天树立起孩子的环境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