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老字号 漂洋过海传播医术

中医的博大精深震惊了海内外,里约奥运会上,拔火罐漂洋过海成了外国人心中的减压“神器”,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比赛时,身上还留着没消退的火罐印记,你有没有被中医的力量感动到呢?来了解下咱们传承了百年的中医药老字号吧。

  一、庆仁堂

  以经营名贵药材为主。


 

  庆仁堂的创办人王子丰少年时代进药铺学徒,由于他精明干练受到吴霭亭的赏识,王子丰当上了千芝堂的掌柜。千芝堂生意兴隆后,两人产生矛盾,王离开了千芝堂。

  由于王子丰的业绩出色,几家富户集资,由王做掌柜,买下崇外花市的店铺,于1912年春,庆仁堂参茸庄开业了。当时北京经营药材的分药局(专门批发)、药铺(门市零售),以药铺居多;参茸庄比药铺高一筹,以经营人参、鹿茸、牛黄、麝香、阿胶等贵重药材为主。


 


 

  千芝堂和另一个老字号药店庆仁堂有着极深的渊源。光绪七年,有一个叫吴霭亭的人将千芝堂盘了过来。吴曾供职太医院,所以一部分产品销往御药房,一部分销往市内大小药房,同时还销往华北、东北及京包铁路沿线。吴霭亭请王子丰担任掌柜,王子丰精明能干,买卖做得很有起色。1900年庚子事变时,王子丰低价收购有钱人手里的贵重药材,战乱后物价回稳,千芝堂赚了大钱。后来王子丰与吴霭亭产生矛盾被迫离开。

  王子丰离开千芝堂后不久,又于民国元年(1912年)左右领东于庆仁堂,店址特意选在千芝堂的北边,今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庆仁堂是个新店,以参茸为特色,后来俗称东庆仁堂。从此,千芝堂与庆仁堂两家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二、千芝堂

  抓草药就到千芝堂

 


 

  千芝堂开设于明代末年,据出版于清乾隆十年(1744年)的老店经营目录记述,当时经营成药十五个门类、六二四种,并有饮片加工、炮制及批发业务。千芝堂主要品种有活络丹、舒络丹、三黄宝蜡丸、虎骨酒、虎骨膏等。


 

  光绪七年,吴霭亭将千芝堂盘了过来。吴曾供职太医院,所以一部分产品销往御药房,一部分销往市内大小药房,同时还销往华北、东北及京包铁路沿线。吴霭亭请王子丰担任掌柜,王子丰精明能干,买卖做得很有起色。1900年庚子事变时,王子丰低价收购有钱人手里的贵重药材,战乱后物价回稳,千芝堂赚了大钱。后来王子丰与吴霭亭产生矛盾,王子丰出走,筹资在崇文门外开办庆仁堂参茸庄。

  千芝堂自王子丰走后,请吴受臣打理,吴受臣也很善于经营,1915年在珠市口南开办了南山堂药铺,后在阜成门大街开办琪卉堂药铺。

  解放后,由于国家对千芝堂老字号的重视和扶持,使千芝堂药店生意日见红火,特别是保持了饮片为主的经营特色。在计划经济时期,药品和其它商品一样,经常发生短缺某一种成药(或饮片)的情况,而千芝堂以饮片齐全闻名北京城,抓草药到千芝堂已成为北京人的共识。

三、鹤年堂

  比故宫还要老的药铺子。


 

  “老字号”最令北京人津津乐道,但目前北京所谓老字号者,大都是百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出现的,若以时间先后计,在北京城中,要首推位于菜市口的“鹤年堂”了。北京鹤年堂成立于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由元未明初著名回回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创建的。鹤年堂原址座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


 

  鹤年堂以养生立店,更充分地发挥了中医药的作用,效果显著,受到各朝代皇亲国戚、名人圣士及庶民百姓的推崇。鹤年堂现存的匾额都是来历不凡:相传悬挂于正堂的“鹤年堂”匾额,是权倾明朝的首辅(宰相)后来成为奸臣的严嵩亲笔手书;在此匾两侧悬挂的“调元气”“养太和”这两句鹤年堂养生理念精髓的牌匾,是出自抗倭英雄戚继光亲笔手书,而且戚继光在抗倭得胜还朝时,又专为鹤年堂写下了“撷披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称赞鹤年堂药材品质之精良、药方之经典。明朝名臣杨椒山也极为欣赏鹤年堂吸纳百家的胸怀和显著的养生效果,专门题写了楹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


 

  明嘉靖年间(1556年前后),鹤年堂曾相继开设了五家分号,遂有“五鹤朝天”之称,老店作为总店仍在菜市口原址,严嵩之子严世藩题匾“西鹤年堂”。

四、同仁堂

  相传“同仁堂”是康熙皇帝赐的名。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就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五、德寿堂

  唯一完整保留店堂原貌的老字号中药店。


 

  德寿堂位于旧时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南口,广安大街建成后,老药铺在周边现代建筑的包夹之下显得形单影只;不过正因如此,其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更为惹眼:外立面上“同臻寿域、共跻春台”额匾经过重新彩绘已焕然一新,长幅砖雕“本堂采办川广云贵地道生熟药材精洁饮片、遵古炮制丸散膏丹零整批发”记忆着门庭若市的当年,同样醒目的还有二层外侧的德寿堂鸡鹤商标。


 

  最有创意的是,德寿堂南号(现址)建筑的二层楼顶南侧外立面,设计安装了一个用燃油驱动,可穿过外立面开凿的涵洞并沿环形轨道循环运转的仿真小火车。这一独具匠心宣传使得当时观者如潮,德寿堂更加名声显赫。德寿堂是一座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前店是二层楼阁,后连二进院落极富特点。德寿堂是目前北京市唯一完整保留店堂历史原貌的老字号中药店。


 


 

  德寿堂药店的创办人是康伯卿。康伯卿字印春,号旭东,北京东郊半壁店人氏。康少年曾入西单怀仁堂学徒,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富于开创精神。数年后开始自制中成小药,并历经钻研实践,逐步有所成就自立发展,于1920年在崇文门外南小市开办了“德寿堂药铺”(总号)。1934年在珠市口西大街开办了“德寿堂南号”,均以经营自制的丸散膏丹为主,后扩大了汤剂饮片。

六、万全堂

  遵古炮炙、选药精良


 

  万全堂药店设立于明代,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乾隆十一年以前,万全堂为乐家独资经营。随着历史变迁,到清同治十二年,发展为九户(九股)合资经营的药店。在经营过程中,药店不断克服合股经营的弊病,一切按股东会签订的《合同》办事,堵塞漏洞,使万全堂走上了中兴之路。1921年和1931年,先后在山西临汾和新绛各开一个分店。


 

  几百年来他们的经营范围是丸散膏丹、汤剂饮片,其药材地道,质量优良。并将山西药龟龄集、牛黄清心等带进北京,在京城享有很高声誉。


 

  解放后,万全堂恪守“遵古炮炙、选药精良”宗旨,延袭几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经营方式。1956年公私合营后,万全堂以零售为主,保留了部分来方加工业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经营品种齐全,又是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所以生意十分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