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主街每天禁行机动车13小时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7-26 12:28:21
南锣鼓巷是京城最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两个月前东城区明确提出将对南锣鼓巷主街实施改造疏解。记者探访发现,虽然南锣主街的环境提升尚未正式推进,但对于人车分流的管理已经跟进,主街上9时至22时机动车和三轮车禁行的警示牌已经悄然立起。
两个月前,东城区曾明确表示将对南锣主街进行改造疏解,关停违规经营店铺,恢复历史风貌。记者探访发现,虽然南锣主街的环境提升尚未正式推进,但对于人流车流的管理已经跟进,南锣主街已经竖起了机动车每天9时至22时13个小时禁止通行的警示牌,并设置了锥桶,实现人车分流。
现状
南锣主街遍布
200余临街店铺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是北京最为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随着近年南锣的名气日益提高,目前在南锣鼓巷主街,大大小小排列着近230家临街店铺,游客要想在人声鼎沸中欣赏北京胡同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已经越来越困难。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早在2013年9月,东城区就颁布了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录。名录中明确了支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项目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书店、餐饮、健身、旅馆等项目,文化旅游体验类项目,以及艺术品展售、创意产品零售、文艺演出与交流等几类,对于烤串、炸臭豆腐等低端小吃,要严格限制并加强管理,推动产业业态优化升级。自此,原来汤汁儿、塑料盒遍地的景象少多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文创小店。
但实际上,真正吸引游客驻足的仍是那些“改造”后的餐饮店铺,一些经营工艺品或者老北京物件的店铺却乏人问津。据住在附近的居民表示,随着气温的攀升,部分餐饮和冷饮店门前总是会排着很长的队,走在街巷中的游客手中也多是举着鸡排、章鱼小丸子、酸奶、抹茶冰淇淋等小吃。“就是这些‘吃吃喝喝’的商铺影响了南锣鼓巷的整体风貌,虽然现在的店铺比几年前已经好了很多,不过在傍晚或者夜里,也有一些占道的情况出现,确实影响正常生活。”
最新举措
加装隔离设施机动车13小时禁行
自今年4月25日起,主动取消3A级景区资质的南锣景区正式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但这样的举措并没有阻挡游客的热情。北青报记者日前探访发现,由于目前正值暑假,慕名来到南锣鼓巷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尤以团队整体出行的学生居多。为了应对人流的增长,相关主管部门在东棉花胡同往北到南锣鼓巷北口之间的各主要交叉十字路口,都放置了两到三个不等的隔离设施,每天9时至22时的高峰时段,禁止机动车和三轮车通行。
昨天早上不到10点,当记者来到位于地安门东大街的南锣鼓巷南口牌楼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虽然未见往日熙熙攘攘的拥挤现象,但在一些热门小吃店门口还是排起了长队。在南锣鼓巷东西两侧各有8条胡同,在帽儿胡同、雨儿胡同等主要胡同口都就会有一名保安在岗亭站岗,在主路还有保安巡逻,一方面给游客提供服务,一方面疏导游客。记者发现,在东棉花胡同与南锣主街交叉的十字路口,摆放有两个半人高的黄色隔离墩,隔离墩中间还摆放有蓝色标牌,写着“南锣鼓巷人流密集,9:00-22:00,禁止机动车、三轮车通行。”
隔离墩的设置很好地控制了机动车的“走向”,使其沿东西向穿胡同而过,对于在南北向主街的游客来说方便了不少。不过,北青报记者发现,隔离墩挡得住机动车,三轮车和送快递的电瓶车却依然穿行其中,作为沿街商户运货的主要工具,不少三轮车车主骑到路口,都会将塑料制的隔离墩搬开一个,通行之后再重新放置回原位。
现场巡逻的安保人员透露,虽然目前有了隔离墩以及有机动车限行标识的设置,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走的情况,仍然让整条主街在人流高峰期显得有些“拥堵”。“人多的时候,其实交通秩序非常混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南锣主街上的这些店主,很多人为了图方便,直接把自家的自行车、三轮车等停放在店门口,挤占了原本就不宽的道路,使得游人行走极为不便,这些真的应该好好整体治理一下,恢复南锣的原貌。”该安保人员说道。
回应
南锣整体改造方案正在研究
据记者了解,今年5月,东城区召开了2016年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部署会,全区18项工作任务中就包括改造南锣主街环境。会议指出,今年将全面提升南锣鼓巷主街环境,对环境秩序和经营秩序等进行综合整治,通过业态调整、清理开墙打洞等措施,关停违规经营店铺,使主街历史风貌得到全面恢复,进而带动整个南锣鼓巷地区实现保护复兴。
至于目前改造项目进行到何种地步的问题,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整体的改造方案涉及很多部门,因此仍在研究的阶段中,并未正式开工。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方案将把目前主街的现实情况考虑其中,进行最好的规划,并在合理安排完各个部门的分工后,正式对外公布,并及时进行整体改造,真正做到恢复历史风貌,提升南锣地区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