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背后的故事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8-05 20:19:01
熙熙攘攘,是平时的脚步。南来北往,是通常的方向。梦醒时分,窗花浮现,门外已是白色世界,冰糖山楂一串串,映得脸颊也红彤彤。生活在北京的你,知道他们名字的由来吗?
钟鼓胡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北京东城钟鼓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因胡同内有一庙叫钟鼓寺,故而得名。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钟鼓胡同。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曾居于钟鼓寺正房。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有文章谈起胡适说:“他家那时在米粮库。短短的一 节胡同,1号住着陈垣、傅斯年,3号住着梁思成、林徽因,4号住着(胡)适之先生。”有了这样的文化名流作邻居,胡适又天生好客、好交往,真是“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了。曾经在这里居住的你,还记得关于这条胡同的记忆吗?
磁器库胡同-- 斑驳的记忆
北京东城磁器库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 磁器库胡同内有南北两条死巷,南者称南巷,北者称北巷。民国六年,辫帅张勋住南巷,复辟失败后,其宅被大火烧掉,时称火场。后在此处建成几处四合院,成为小巷。还记得那时斑驳的朱漆大门吗?
花梗胡同-- 一朝改一名
北京东城花梗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花梗胡同历史上有记录的改名有三次,明代时称花猪胡同、清代时称花针胡同、宣统时称花枝胡同。爷爷奶奶有给你讲过花猪胡同的故事吗?
东板桥街--将暗河打开,再现古都风貌
北京东城东板桥街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板桥街,清代属皇城,称内府大街,宣统 时称东板桥。民国36年(1947年)称东板桥大街。1949年后称东板桥街。此地原有一木板桥横跨北河,街名由此而得。该桥于1958年拆除。现街内多 为居民住宅。北河就是玉河的北段,清代宣统时这里称北河沿,北河原属皇城内御河(玉河),后一直作排泄污水的水沟。2003年,东城区政府启动了玉河修复 工程,目的是将1955年后的暗河重新打开,再现古都风貌,因此东板桥街靠玉河附近的胡同均面临拆迁。
骑河楼街--涵碧桥原为木楼式桥
北京东城骑河楼街位于东城区西南部。骑河楼街原有涵碧桥一座,位于骑河楼东口御河上。涵碧桥原为木楼式桥,上悬匾额日:“涵碧”,桥体为封闭式建筑,相传始建于明代,因桥正对着一条街,街名骑河楼街。在骑河楼街东口,有个小区每年3到10月间每月都会举办一次“银 闸社区爱心跳蚤集市”,一群老人席地而坐,售卖自己家中物品,小区外还有一些老人抱着废品在等候收购。跳蚤集市已经办了6年,纸箱等废品能收购的给钱,像 瓶子等一些废物返给积分,积分可兑换牙膏等日用品。老人们纷纷表示跳蚤集市很受欢迎,既能清理家中一些废旧物品,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骑河楼南巷--有个一个门的箭杆胡同
北京东城骑河楼南巷位于东城区西南部。骑河楼南巷,清代属皇城,光绪时称妞妞 房,据传,此地为清朝宫女居住之所,也因此而得名。 妞妞是北方民族对小女孩的爱称,妞妞房胡同则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留下的痕迹。清代每三年选一次秀女,入选者都是八旗的少女。每年各旗要将本旗的十 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孩子造册上报。赶上选秀女的年份,各旗负责选秀女的官员要把这些女孩子送到北京来。如今,当初的妞妞房早已改换了名称,有的已经彻底地消 失了,但是它们毕竟曾经见证过历史,在北京的胡同的变迁史中不该被湮没。在骑河楼南巷北口往南,还有个只剩一个门的箭杆胡同。1917年,一本名叫《新青 年》的杂志随着一名叫陈独秀的青年从上海迁至北京,编辑部就落户于此。
吉安所胡同--八个人居三间很小的房子
北京东城吉安所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清朝,宫眷薨逝,以衾被从宫中裹出,于 此殡殓。是清代宫眷死后停灵的处所。妃嫔以上丧仪由内务府请旨施行,贵人以下则由吉安所沉丧。吉安所意即吉祥安葬,此巷由此得名。民国时胡同内有北京大学 学生公寓。8号为毛主席故居,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时,曾住在院内北屋。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一文中曾记有:“八个人居三间很小的房子, 隆然高炕,大被同眠。”从1918年秋到1919年春,毛泽东在此住了六、七个月。
交道口北头条--被大火“殃及”的砖雕
如果你走到交道口北头条中部的时候,你会被一处大院吸引住。大门已经被烧为木 炭,但是宅门上的砖雕基本保持完整。据该院居民介绍,是由于宅门内堆放的杂物引起的火灾,因为抢救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为了保持寨门砖雕原样,所以过火木 门没有拆换。被大火殃及的宅门是北京民居中传统的“如意门”。如意门是北京传统民居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做法就是建筑的前檐墙中间留一门洞,尺 寸与门同。
腊库胡同--那个神秘的石头
北京东城腊库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因为明清时期内务府曾在这里设“蜡库衙 门”而得名。原称“蜡库胡同”,后改称“腊库胡同”。腊库胡同里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宫蜡,而是胡同里被附近老居民称为石敢当的那块石头。腊库胡同里有一个石 敢当,不过没有人见过。石敢当是民间的驱邪镇宅之物,一般是用石料雕刻上兽头等形状,安置在宅门上或街巷入口处。有关石敢当起源的传说在民间有许多。后来 家家户户就将石敢当的名字或砌于墙上、或立于街口、或置于房顶,使鬼祟见之不敢接近。不管石敢当的起源到底怎样,实际上它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保护神,或者说 是降妖辟邪、保平安的一种象征。
三眼井胡同--每家每户屋里置个大水缸
北京东城三眼井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因胡同内有一口三个井眼的井而得名。三 眼井不仅是地名而且是记录明清两代北京地区居民饮水方式的见证。五十年代初这个地区就是饮用地下井水。当时就有送水这个行业;一位老人赶着毛驴车,车上是 个大木桶,挨家挨户的送水。送到院门口,你把水桶放下对准木桶上的木橛子,然后他一拔那个木橛子,一会儿就放满一桶。三眼井胡同口的铜牌上介绍说,毛泽东 早年在北京图书馆工作时,曾经在61号院居住过。但是邻居说法不一,有说是在63号院里一间小耳房,但是耳房早已被拆除,一位老人埋怨道,标牌上的一句话 找来不少寻访之人。
沙滩北街--乾隆最信任的人就是傅恒
北京东城沙滩北街位于东城区西北部。据传,此地挖护城河时,流沙不止,后砌墙 乃住,故得名沙滩。乾隆敕建碑位于沙滩北街15号。此碑原在傅恒家庙内。在富察傅恒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上书房陪伴乾隆读书,在傅恒十三岁的时候,又 去进读。后来,傅恒又是乾隆的妻弟。当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权利的中心也由内阁转向了军机处。而在所有的军机大臣中,只有傅恒担任的时间最长,直至傅恒 病逝,他在军机处待了二十二年之久。而在乾隆设立的百位功臣之中,傅恒又占据了第一的位置。
织染局胡同--先生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东城织染局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因明朝内织染局设此,内织染局是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胡同内有华严寺旧址,今为织染局小学,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织染局胡同29号是王国维故居。
银闸胡同--这里有个有骨气的老头
北京东城银闸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据《京津风土丛书》记载:御河,有白银铸 水闸一座,上镌有“银闸”二字,故名。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曾经在银闸胡同居住过。张中行先生一生低调澹泊、无欲无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园女儿家。他的书房里 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而于治学方面,他则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 某“国学大师”南怀瑾,可谓“后五四时代”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追忆张先生,有人感叹:“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道:“老头有骨气”。
后局大院--曾经是皇家的“保姆房”
北京东城后局大院位于东城区西北部。据传,此地明、清时居住的多是为皇室服务的勤杂人员。
宝钞胡同--银行?钱庄?傻傻分不清楚
北京东城宝钞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宝钞胡同是京城最为古老的胡同之一。据 考,因元代于巷南口设倒钞库,故名。清代属镶黄旗,称宝钞胡同。古时纸钞使用久了便有破损、毁坏,为此朝廷制定了《倒钞法》,即新旧纸币的兑换方式及相关 规定,并设置“倒钞库”,以回收旧币,偿以新币。
翠花胡同--小胡同有小胡同的特点
翠花胡同因过去有给王府种花的花房而得名。翠花胡同里的翠园是明代东厂锦衣卫 所属的一座古宅,晚清时,大学士瑞麟在此建立私家花园,抗战胜利后,划归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解放前夕为国民党空军会所。季羡林先生曾在这里居住。他是这 样描述这里的:“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 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城里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东厂胡同--受尽酷刑,每五日拷打一次
北京东城东厂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南部。因明代此地设有特务机构东厂而得名。东厂 始设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太监提督之,使刺外事,与锦衣卫相表里,四处迫害忠良。天启五年(1625年),左副都史杨涟等六人先后上书参奏魏忠贤祸乱朝纲、 贪赃枉法。但昏庸无能的天启帝不纳忠言。杨涟等六人反被魏忠贤陷害,投入东厂狱中。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每五日拷打一次。最后六人相继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