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符望阁将再现200年前太上皇宫盛景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8-19 20:11:55
历时7年的故宫符望阁修缮工程有望年内完工。届时,这座乾隆皇帝为自己营造的迷楼将拥有调控空气的“新风系统”,屋内装饰彩绘一应重现200年前盛景。
符望阁位于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里。到2020年,这座花园也有望揭开面纱,首次向世人展现乾隆盛世的恢宏别致。
符望阁内饰两百多年未变样
符望阁是乾隆花园第四进院落的主体建筑,靠近珍宝馆北侧。从外观看,符望阁是一座二层建筑,四角攒尖顶。实际上,屋内一共有三层。与大多数宫里或黄或绿的琉璃瓦不同,这座建筑外檐有一圈蓝色的琉璃瓦。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总工程师王时伟说:“这是乾隆为自己修建的养老居所,位于后宫,所以更加灵动活泼。”
▲符望阁添了“纸”窗帘,可起到遮光阻尘作用。
楼阁东南西北均设门。跟着王时伟从北门进入楼内,绕着一层只转了一圈,记者就迷路了。只见整层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形,彼此联通,走几步就要跨道门槛。而屋内,紫檀嵌玉的隔罩、双面绣的窗子、点镶螺雕漆挂檐板、沉香嵌玉花窗……虽然已经过200多年风霜洗礼,但清尘之下仍然是难以掩饰的浮华与精致。
符望阁内部装饰200多年没变。历史上,符望阁外部有修缮记录,嘉靖、光绪时期都曾对屋顶和地面进行修整,民国时期也曾经揭瓦大修,但是该楼没有内檐装修大规模修整或者更换的档案记录。经现场踏勘可以判定,内饰为乾隆三十七年至三十九年设计制作而成,一直留存至今。
▲符望阁内饰极尽奢华。
为何符望阁内陈设维持了两百多年?其中一个原因是乾隆曾经下诏,此宫苑长期作为太上皇宫用,不可改作庙宇或者改变布局,可在其后再无太上皇。
“李三七”纸条也是文物
整座符望阁里,唯一谈不上富丽堂皇的,甚至略显简陋的是一些贴在墙上的泛黄薄纸片,上面还有墨迹。一进北门的柱子上就贴着一张,写着“李三七 竹框挂屉”。这些也是文物。
王时伟介绍,符望阁内原本悬挂着琳琅满目的装饰物,包括书法、绘画贴落、挂屏、对联和中堂等,数量庞大。很多装饰物已经被摘掉,但墙壁上仍留有痕迹——记载着原物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等。这应该是清室善后委员会在1924年点查清宫文物时所编写的。
这次点查报告一共分五编。以每一宫或者每一殿文物号数编订成册。如果物品数量过少,不能成册,就以数个宫殿物品共成一册。其中第一编第一册卷一是乾清宫正殿。
修文物用上现代科技手段
此次符望阁的修缮,在传统工艺中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符望阁藻井为例,工作人员用显微镜对其剖面进行分析,首先用吸尘器和软毛刷除尘,然后用软刮刀刮除鸟粪。连擦拭过程中使用的水都是提前经过软化的。一个不起眼的紫檀边框的清洁也煞费周折。首先需要用吸尘器除尘,然后用中性溶液清洁,再用玛瑙刀、鬃刷等抛光。
修复现场,棉签、棉球等医用品随处可见。“比如清洁珐琅镶嵌,就要用棉签蘸上浓度在2%至4%的专用清洁溶液,一点点擦灰尘,露出原本艳丽的青底黄勾边儿。”王时伟说,一扇百宝嵌炕沿板装饰,木质、玉质、象牙骨头及各宝石类使用不同的溶液,比如贝壳镶嵌用酒精,紫金石、红金石等需要且只能用清水。
史料记载,1774年,南方承办的符望阁隔扇运抵北京后一年,由于温湿度差异,不少竹质镶嵌做法便开裂破坏。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此次符望阁修缮增加了“新风系统”,“可以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一定程度上控制温湿度,为各种不同材质的文物营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猛一看,符望阁依旧是旧时的窗纸,但实际上这是一道“纸”窗帘,可以人工开合。固定在双层玻璃中。王时伟介绍,纸质窗帘最初设计是金属质地的,现在改成纸质的,主要是为了与环境统一,同时起到密封遮光作用。
难点待解
惟一一处漆纱仍未攻克
符望阁处处透露着乾隆的“有钱任性”。以隔扇为例,它属于内装修的一部分,经常用于室内空间分隔。符望阁南侧的须弥座上,文物工作者找到了目前宫内惟一一处采用了漆纱的宫宇——三槽漆纱彩绘夹纱隔扇。这无疑是紫禁城里最别致的一处。
漆纱是一种经纬纠织并满饰中国传统大漆的织物,外观呈均匀而稀疏的方孔状。漆纱彩绘夹纱正是利用了漆纱舒朗而周正的纱孔,达到隔扇通透而分隔的使用要求。
工作人员先采用基础化学分析的方法取样,使用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显微红外光谱仪全面解析其材质及工艺制作。
初步判断,它由桑蚕丝织物打底,施大漆,漆中含氧化铁、硫酸钙,外层采用贴金工艺,金层外涂植物油脂。
漆纱上,装饰画足有六层:植物胶、皮纸、大漆、金箔、颜料、植物油脂。王时伟介绍,这项研究将揭开漆纱这项久已失传的技艺的秘密,为研究清代乾隆年间的工艺制作提供宝贵资料。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这些谜团将逐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