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游玩攻略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8-24 18:23:44


颐和园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这里是慈禧老佛爷晚年养身、做寿、避暑的地方,也是她进行内政和外交活动的行宫。

\

颐和园非常大,这里经典的历史故事也很丰富,很多游客用一天的时间很难游览完整个园林,在走出园子的时候难免有不尽意兴的感觉。颐和园的景色一年四季都有不同,三月堂前玉兰,四月西堤赏柳,五月湖上泛舟,六月里接天莲叶,腊月间皑皑白雪。但是去颐和园最好的时节还是阳光明媚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看到风吹浮云,湖面的光影变幻,登上颐和园的最高峰佛香阁,还可以遥望北京城的市容。

说道北京赏荷花的好去处,我首先要推荐的就是颐和园。 “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提到荷花,就会想起这句诗,夏日里颐和园的荷花,衬托着的万寿山、十七孔桥、西堤、昆明湖...更加的美丽。

\

在颐和园的休闲区,游客可以荡舟于相互贯通的水域中,在圆明园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领略泛舟听水,转山赏荷,蛙叫鸟鸣,浑然天成的意境。 在颐和园的西提,可以看到西边的水域中有着大片的荷叶、芦苇,荷花竟相开放。颐和园昆明湖自古就有种植荷花的历史,颐和园百亩荷花荡的历史则可追溯至元明翁山泊(昆明湖前身)时期,享有“莲红缀雨”美名,是当时著名的“燕京十景”之一。走入颐和园的昆明湖西岸到西堤一带,就如同走进了荷花的世界,碧波荡漾,万绿流翠。尤其喜爱摄影的朋友们不容错过。

颐和园种植荷花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清代慈禧时期就成为昆明湖湖面独特的一景。与传统的池塘栽植不同,颐和园根据造景的需要,与岸边的建筑景物搭配决定其疏密程度和生长高度,荷花与池中红鱼悠游相映成趣。站在西堤向西望去,俨然是荷的天下,飘飘荡荡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荷叶上残留的雨珠在晨光中晶莹剔透,一朵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带着晨露愈发娇艳。

\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自古以来荷花是吉祥和爱情的象征。荷花不仅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还被国内诸多城市评为市花。每到夏至,荷花盛开,北京诸多公园荷花节将陆续拉开帷幕。颐和园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夏日荷花盛开,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耕织图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园时又特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因此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意寓着一幅洋溢男耕女织生活情趣的幽美图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景区内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耕织图石碑存留至今;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终成为厂房和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

2004年,颐和园耕织图景区重修复建,此次重修复建后全面开放的景区,是由耕织图地域上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组成的,一部分是体现乾隆盛世时期皇家耕织文化的园林式建筑,包括延赏斋、蚕神庙、耕织图石刻长廊等;一部分则是复原后的水师学堂。

颐和园中的湖有很多,几乎都是相连的,自然水也不会很少,在苏州街,水中的莲花莲蓬很多,荷叶很饱满,一片油绿油绿的也很好看。

颐和园旅游贴士:

门票:旺季30元/人;淡季20元/人

自驾

1.驾车从西北四环香山方向出口出去,行至中坞路口,一直向北(玉泉山方向)直行,大约500米(北坞村)见红绿灯右转,一直向东行驶即到颐和园西门。颐和园收费停车场不大,但可以将车辆停在路边(不收费)。

2、从东四环向西行驶至火器营桥出口出去,沿辅路穿过火器营桥,下桥后右边有一条小路(汽车检测场东墙外),沿小路一直向北直行,行驶大约1500米即到颐和园西门。这条路车辆很少,但路面较窄。游完后可原路返回。

公交

到颐和园:209、330、331、332、346、394、712、718、726、732、696、683、801、808、817、926;

到颐和园北宫门:303、330、331、346、375、384、393、634、716、718、696、683、801、808、817、834、特5;

到颐和园新建宫门:374、437、704、992、481、952;

到颐和园西门:469

开放时间:旺季 (4月1日至10月31日),大门开放时间: 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 8:30—17:00。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