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曾有三个博物馆(组图)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8-24 21:23:24


故宫午门位于天安门与端门之北,俗称五凤楼,平面呈倒凹型,形似宫阙。北京的首家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经过14年的筹备,于1926年10月10日在这里正式开馆。

  1954年5月毛泽东在陈叔通、罗瑞卿的陪同下,两次前往午门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1959年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式迁出紫禁城,搬到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新址,并更名中国历史博物馆。


 

  古物陈列所位于故宫武英殿与文华殿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文明记忆的实物体现,作为首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各类博物馆已超过150座,不仅是全国第一,从数量和种类上也仅次于伦敦,位列世界第二位。

  中国文物收藏史源远流长,但几千年来,收藏都限于私人领域。先秦时期,王室、宗庙、府库已开始收藏文物珍品。宋朝后,以官僚、士大夫为主的私人收藏也渐成风气。但这些收藏始终为皇家或私人所专有,不向社会开放,公开展示即便到了民国初期,都是新鲜事物。戊戌变法以后,西方先进思想迅速传入我国,为了开启民智,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仿效外国开办博物馆的主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状元张謇奏请皇太后、皇上“在京师设立帝室博物馆”,但未被采纳。同年他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


 

  北京的博物馆从民国初年正式兴起,最早的博物馆与“皇家禁地”紫禁城密不可分,经过时代变迁,昔日的紫禁城最终也成为了今天的故宫博物院。

  1 民初设立博物馆筹备处

  在安定门内大街北段路东,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街内有四座宏伟的牌坊,在北京二环路内仅此一例,这就是著名的国子监街。在这条古老的街上,路北有始建于700多年前的国子监与孔庙两大皇家建筑群。国子监在孔庙西侧,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朝廷掌管国学政令的最高官署,是官教合一、监学合一的皇家大学。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立学部,废国子监,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的使命才最终结束。

  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1912年7月,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国子监内成立。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许多新事物在中国出现创造了条件。1912年6月,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提出筹建国立历史博物馆。7月9日,筹备处在国子监成立,任命胡玉缙为筹备处主任。胡玉缙曾任清末学部主事、礼学馆纂修,后任京师大学堂讲习。蔡元培邀请他到教育部就职,还发生过一段有趣的误会。1912年3月蔡元培在报上读到胡玉缙写的《孔子商榷》一文,见解独到,文笔畅达,他很欣赏,便吩咐承政厅发函请胡玉缙来部任职。不料,胡接到函后不仅没有接受,而且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抗议信。原来问题出在那封邀请函上,邀请函文为:“奉总长谕:派胡玉缙、王丕谟接受典礼院事务,此谕。承政厅谨传。”

  胡玉缙在信中质问蔡元培:“我曾经在前清学部任过职,前清学部与今天的教育部原无继承关系,不知从何‘谕’起?……‘谕’字乃继承灭亡的清朝陋习,现在民国制度虽未完善,而带有专制性质的字样必须摈而弗用……”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回信后,深感不安,邀请函虽不是他所拟,但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并希望胡能来教育部工作。蔡元培态度诚恳,胡玉缙欣然答应到教育部任职。国立历史博物馆要筹备,蔡元培立即想到这位博学而具有民主精神的胡玉缙,任他为筹备处主任。

  鲁迅先生当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佥事兼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及文物、文艺等事务。他对历史博物馆的筹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参加规划,并将珍存的古物赠送给该馆。

  在当时风雨飘摇的乱世下,筹备工作一波三折。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筹备工作被迫中断。1917年张勋复辟,筹备工作再次中断。1918年因国子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筹备工作转至故宫午门。北京局势动荡不定,但筹备工作一直在艰难地进行,至1926年,馆藏已收集到数万件,决定开馆展出。

  2 历史博物馆在紫禁城午门开馆

  筹备达14年的历史博物馆决定设在紫禁城午门开馆。端门与午门间的朝房为库房。但在开馆之前,经费又出了问题,博物馆再次面临窘境。危难之时,实业家洪业伸出了援助之手,捐助了开业经费。历史博物馆于1926年10月10日开馆。国立历史博物馆1929年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后又数度更名,在战乱与经费困难中惨淡经营。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无力顾及历史博物馆事务,北平历史博物馆移交北京大学接办。北京大学接收北平历史博物馆移交时,曾造文物清册,文物总计203949件。1949年3月2日,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派尹达、王冶秋接管北平历史博物馆。

  关于毛主席游故宫,有正式记载的仅有两次,而且仅是登上了午门。而这两次都是参观国家博物馆(当时名称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展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开展了包括治水、筑路、建厂、建校、发展农业等大规模土木建设工程,各地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珍贵的出土文物随之面世。其中,自1949年至1954年短短六年之内,六个大行政区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一共发现了131713件文物。为展示这些珍贵历史文物,当时的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和社科院考古所联合,经过精挑细选,将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汇集到一起,于1954年4月筹办了“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1954年5月2日和20日,毛泽东在陈叔通、罗瑞卿的陪同下,两次前往午门参观展览。馆长韩寿萱负责接待,文物专家耿宗仁担任讲解。展览正式开放后,引起轰动,参观人数总计达17万人。

  1958年国家决定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将建馆工程列入国庆十大工程。经过不到一年的紧张施工,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东侧。

  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69年9月合并,改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两馆恢复独立建制。2003年2月28日,两馆再次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如果从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算起,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走过百多年的历程。国家博物馆2007年进行改扩建。博物馆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新扩建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2010年完工,面积由6.5万平方米扩大至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达120余万件。为收藏中华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也位居前列。

  3 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前朝开放

  在民国教育部成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稍后,1912年10月,内政部向总统报送了筹设古物保存所的呈文。不到两年时间,1914年保存所开放,开放时名称改为古物陈列所。从呈文时的“保存”到开放时的“陈列”,虽仅两字之差,性质却从“收藏”转为“展示”。名称一变,古物陈列所具有了现代博物馆的功能。

  古物陈列所何以建成如此迅速?这与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清廷古物盗窃案有关。1913年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古玩市场上大量出现避暑山庄的文物,一时间盗卖山庄文物成为古玩行内尽人皆知的热门生意,引起社会各界严重关注。各界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将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和奉天(沈阳)故宫遗留文物“由民国政府备价收归国有”,并运京保存、展出。从1913年10月始,内政总长朱启钤数次派人前往热河、奉天,将20余万件铜器、瓷器、珠宝、书画等珍贵文物安全运至北京,“均告无恙”。

  在朱启钤的主持下,在著名画家,曾任清内务府盛京行宫总管的金梁参与谋划下,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给二十万元为开办费。1914年10月,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前朝部分开馆了。

  进了午门就到了真正的宫城—紫禁城。古代认为紫微星在北斗星之北,居于天庭中央,为群星拱卫,是天帝所居之处。帝王为天帝之子,帝王所居的宫殿称紫宫,它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因而宫城称为紫禁城。从明成祖开始至清宣统,明朝的14个皇帝和清朝的10个皇帝都居住在紫禁城,统治全中国。紫禁城共有宫殿房舍9000余间,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构建筑群。

  1912年2月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按照与南京临时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退位后的清帝仍暂住在紫禁城内廷部分,而前朝部分归中华民国所有。居于内廷的小朝廷照样过着奢侈的生活,民国政府每年供给400万两银子仍不够用,宫内的古玩珍宝不断被变卖。清室盗卖国宝的行为引起各界愤懑,纷纷吁请政府严加制约。蔡元培等学者提出向西方学习建博物馆,陈列展出宫中文物。

  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室主要在前朝三大殿两翼的文华殿与武英殿内。开馆前仅将殿堂进行了简单维修,添置了陈列柜。文华殿在太和门东墙外,是一组由文华门、殿堂、配殿和廊庑组成的长方形院落,曾是东宫太子读书处,清代曾是会见外国使臣的殿堂。在文华殿后明代建有藏书楼,收藏《永乐大典》,明末时楼毁。清乾隆年间仿宁波天一阁重建,名文渊阁,藏有珍本《四库全书》共36000册,79337卷。

  武英殿在太和门西墙外,与文华殿相对称,规制相同。明、清两代皇帝多次在此听政,处理朝政。明末李自成进京后,曾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大典。在武英殿西侧原有咸安宫,康熙的长子曾被囚禁于此,清末此殿毁于火灾。1914年在咸安宫旧址建宝蕴楼,作为储藏各种珍贵文物的库房。

  在紫禁城前朝部分开馆的古物陈列所不仅是北京,也是全国第一座开馆的国立大型综合博物馆,又是全国第一座宫廷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创造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多项第一。

  4 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内廷开馆

  在古物陈列所开馆后的11年,即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于紫禁城内廷设立。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组建摄政内阁。11月5日,冯玉祥部下鹿钟麟将溥仪驱逐出宫。鹿钟麟向清皇室宣布了宫内藏物的处理规定:清室私产归清室享有,一切公产归国民政府所有。设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专司宫内藏物的清理、公产与私产的区分。11月7日摄政府命令:所有接受公产,责成该委员会妥慎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图书馆、博物馆之用。但在此后的近一年里,关于宫内藏品的区分与保管却掀起了轩然大波。清朝的遗老旧臣主张清室多分古物,他们四处活动,不遗余力。他们在段祺瑞、张作霖的放纵下更妄图恢复旧有的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重新入宫。亲日的《顺天时报》竟以国内政局混乱为由,主张国宝“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保管责任”。在此混乱之际,孙中山北上到达天津。他两次明确表示:“修改清室优待条件,请溥仪出宫顺乎民心,合乎情理”,孙中山的严正态度使顽固势力不敢再为所欲为,善后委员会顺利进行宫内物品的清查。

  然而孙中山1925年3月12日病逝后,复辟势力重又抬头。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李石曾召开会议,磋商应对办法。委员一致同意,尽快成立博物院,保护国宝安全。因院址在故宫,保藏的又是故宫的文物,会上正式议定了博物院的名称为“故宫博物院”,会上还草拟了《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遴选了21名董事,都是军政要人与社会名流,如鹿钟麟、张学良、蔡元培、熊希龄、于右任等,大会并决定博物院于10月10日正式开院。

  1925年10月10日午后,开院典礼在乾清门内进行,应邀出席的有各界贵宾3500名,盛况空前。当时报刊称,北京城内“万人空巷,咸欲乘此国庆佳节以一窥此数千年神秘之蕴藏。”

  开院后的故宫博物院仍是步履艰难。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段祺瑞以“共党嫌疑”罪名缉拿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石曾和博物院古物馆馆长易培基,两人只得离京南下避难,故宫博物院失去首领。

  1928年,南京政府的一位委员提议将故宫改称废宫,并废除故宫博物院,拍卖故宫及藏品,舆论一片哗然。后在易培基、张继等人奔走呼吁、据理力争下,南京政府否决了这一提议,故宫博物院得以保留,并任命易培基为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

  易培基是毛泽东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他曾教过毛泽东3年国文,毛泽东毕业后,易培基聘请他任一师附小主事,全面主持附小工作。这一安排不仅为毛泽东解决了生计问题,还为他提供了一块进行早期革命活动的沃土。

  易培基来京后曾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教育总长等。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对博物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3年易培基被诬告盗窃故宫宝物,后来易培基辞职,晚年生活处境凄苦。1937年9月易培基病故,终年57岁。毛泽东得知校长去世十分悲伤,他与斯诺谈话时,还多次提到易培基,对他念念不忘。

  在日军侵华的嚣张气焰下,民国政府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1933年选出精品,几经周折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运抵南京。接着国民党发动内战,于1948年初将2972箱文物精品运往台湾。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曾数次动议将古物陈列所与之合并。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各类文物。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国家花重金买回早期书法珍品“三希堂”中曾一度下落不明的《伯远帖》和《中秋帖》。毛泽东主席将友人赠送的《王船山手迹》等送给故宫博物院保管。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捐献了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等书画珍品……今日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25大类180余万件(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