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纪念园很多北京地图上都没有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9-03 21:01:34
1911年的辛亥革命,首义于湖北武昌。而在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起义,与南方遥相呼应,这就是辛亥滦州起义。
滦州起义于1911年12月31日爆发,之后建立“中华民国北方军政府”,宣布“本政府设于北京,暂设滦州”,通电全国,照会列强,发表文告,百官就职,并立即发兵西进,直取津京。虽然中途被袁(世凯)党以重兵绞杀,烈士们先后在滦州、开平、雷庄、卢龙、丰润、秦皇岛、通州、任丘、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壮烈牺牲,但这次起义直接震撼清廷中枢,是导致1912年2月12日清廷退位的直接因素之一。原国民政府曾发表政令称:“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李大钊烈士指出:“这是历史的纪念地!”台湾所存史籍称滦州起义为“武昌首义最得力之应援”,称滦州为辛亥“举义之圣地”。
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辛亥革命初期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起义,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劫后余生的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这次起义的殉难烈士,于1937年4月在北京西郊温泉南显龙山建成了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中说到滦州起义,“这样一个在帝制势力的重圃下生长起来的革命运动,因为本身的脆弱,领袖人物的幼稚与急躁,以及奸人的诈骗破坏,终于瓦解,成为一场悲痛的失败。”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多数北京地图上没有标注。沿着温泉路,往温泉镇方向一路找去,连向几人打听“滦州先烈纪念园”,无人知晓,直接问“老年医院”,水果摊的小老板一指马路对过:那就是。因为纪念园就在北京市老年医院的院里,医院就在温泉路路边上,那山坡上的纪念塔老远就能看到,是去凤凰岭、阳台山、大觉寺的必经之路。公交车温泉站就在医院的门口,交通很便捷。
园门东面,入门处一座花岗岩纪念坊,门额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两柱书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前后落款均为“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冯玉祥”。
进门西行87米处,是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建筑随山势一字排开,分布在轴线上。最南端是一座纪念堂,堂北有一座经亨颐撰并书“滦州起义纪略”方碑,碑四面刻字,记述了起义经过。纪念堂和方碑已先后被毁,现已无迹可循。现存的纪念物,最前面是一座方首方座的石碑,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阴题为“国民政府优恤滦州殉难诸先烈明令”,下署“冯玉祥恭录”。碑首上镌青天白日徽和云朵纹。碑建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台前后有台阶。从纪念碑向北沿石阶登上山腰,有一座八棱石幢,通高3.88米,幢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衣冠冢”和王金铭等14人的姓名和追赠军阶,幢座各面均有题字。幢北有一石屏,空白无字,是清代卧碑磨去字迹立在此地的,据传烈士衣冠葬于其下。衣冠冢以北有一片宽长各约17米的自然山石斜面,上刻隶书题字,节录《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
滦州起义时,王金铭为起义军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张建功为副都督,冯玉祥为总参谋长。誓师后起义军宣布滦州独立、发布《讨清檄文》,并向西进攻天津。
由于张建功据城叛变和铁路被袁党曹锟破坏,起义军乘坐的火车出轨,清军5000人乘机进攻。双方激战两小时清军叫停,王金铭、施从云轻信敌言,前往敌阵议和,在敌阵前历数清廷罪恶,对手王怀庆唯恐动摇军心,立命杀之。1912年1月5日,王、施等多人就义于雷庄。白雅雨突出重围,欲赴天津再图大举,不幸在古冶被清军抓捕。在刑场上,白雅雨拒绝下跪,被王怀庆砍断双腿和头颅。就义前曾赋诗:“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因滦州迫近京津,大大动摇了清朝军心。
顺着石阶爬到山顶,上面巍然耸立的纪念塔是一座七层八角的密檐石塔,塔身通高12米多。塔基的石座上镌刻着冯玉祥将军书写的四个大字:精神不死。塔身八面各有四个题字: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凌霄;功垂不朽;彰勋阐烈;舍身取义。向世人昭示着烈士的英气和精神。
这个纪念陵园除了这些建筑以外,还有孙岳纪念馆,里面有一些当年国民党政要题的纪念碑文,也有些抗日名将像佟麟阁、刘儒明写的碑文。
夕阳中,回望逆光的塔影更觉雄伟沉静,透露出顶天立地的硬汉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