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王府 看北京王府大院的前世今生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9-28 14:55:28
北京有哪些王府?影视剧中的王府大院气派十足,皇亲贵胄的生活奢华讲究,高高的门槛也彰显了其地位。如今是现代社会,人们大多居住在高楼大厦中,但对过去的院落依然十分喜爱,更是对王府大院充满好奇。北京有哪些王府?小编带你走进真正的贵族之家,虽然不再有当年的生活场景,但依稀可感受到那受人敬仰的皇家威严。
豫王府
豫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今天协和医院的位置。豫亲王始王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惯战。此后世代绵延有13个王承袭豫亲王爵位。
历史
该府建于顺治朝。多铎去世,其第二子多尼袭王后改踢号为信,府亦改为信亲王府。多尔衮死后,多铎虽早多尔衮一年去世但也被牵连,于顺治九年(1652年)被追降为郡王,同时,已继袭亲王爵位的多尼也因父罪降为信郡王。因此,在《乾隆京城全图》上只绘有信郡王府,而无豫亲王府。
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高宗追叙多铎的开国之功后,命复豫亲王爵,袭王修龄才由信郡王改号为豫亲王,信郡王府亦改称豫亲王府。
该府前身为明代诸王馆址。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该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5间的大殿(进深3间)、有丹墀,各面阔5间的东、西翼楼,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7间的后寝和面阔13间的后罩排房。大殿两侧各有3进院落的东、西跨院。中轴线上建筑之大殿和后寝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
传说第四代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一日君臣会棋,打算一比高低。结果是5:5,胜负对等。怎么奖罚呢?乾隆灵机一动,说:“朕也不赏你,也不抠你门钉。这样吧,朕准你府墙加高三尺!”府墙高低也是级别的表示,准加高府墙实际也是赏给荣耀。豫王很高兴地接旨加墙。其实后来豫王才明白,加墙实际上是把自己禁锢得更严实了。府墙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由此北京城就留下了“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的谚语。
随着清王朝的倒台,豫亲王的铁帽子爵位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维持家族庞大的开销,1916年末,有近300年历史的豫王府,不得不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据《盛京城阙图》清初沈阳也有一座豫亲王府。以通天街为界,西有“erke cin wang ni boo',译为豫亲王府,即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的府第,俗呼“十王府”。它座落在今中街以北,会兰亭浴池以东,沈阳市消防科研所招待所院内,即原沈阳都城隍庙(今沈阳商场的正北方)。多铎王府是一座长方形两进院落,正门南向。至今仍保留一座石雕的照壁,石质呈红色,显系本溪一带所产的“红小豆石”,与今沈阳故宫崇 政殿前石栏杆中的一些栏板的材质相同。石照壁为双面透雕,雕工粗犷、严谨,最宽处为410厘米,高200厘米。整个石照壁布置得错落有致,疏密相宜,十分 和谐优美。且用昆虫、走兽、树木、仙人、·飞禽、山石等谐音寓意吉祥。如“封(蜂)侯(猴)挂印”、“福(蝠)禄(鹿)寿(仙人)喜(喜鹊)”等,用以赞 祝主人万事如意,永为王侯。壁身之上为石雕脊顶,由脊瓦、·兽面形瓦当、海棠叶形滴水等组成。壁身之下是石雕缠枝牡丹花纹的壁座。影壁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
历史:
该府建于顺治朝。多铎去世,其第二子多尼袭王后改踢号为信,府亦改为信亲王府。多尔衮死后,多铎虽早多尔衮一年去世但也被牵连,于顺治九年(1652年)被追降为郡王,同时,已继袭亲王爵位的多尼也因父罪降为信郡王。因此,在《乾隆京城全图》上只绘有信郡王府,而无豫亲王府。
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高宗追叙多铎的开国之功后,命复豫亲王爵,袭王修龄才由信郡王改号为豫亲王,信郡王府亦改称豫亲王府。
该府前身为明代诸王馆址。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该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阔5间的正门,面阔5间的大殿(进深3间)、有丹墀,各面阔5间的东、西翼楼,面阔3间的后殿,面阔7间的后寝和面阔13间的后罩排房。大殿两侧各有3进院落的东、西跨院。中轴线上建筑之大殿和后寝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
传说第四代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一日君臣会棋,打算一比高低。结果是5:5,胜负对等。怎么奖罚呢?乾隆灵机一动,说:“朕也不赏你,也不抠你门钉。这样吧,朕准你府墙加高三尺!”府墙高低也是级别的表示,准加高府墙实际也是赏给荣耀。豫王很高兴地接旨加墙。其实后来豫王才明白,加墙实际上是把自己禁锢得更严实了。府墙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由此北京城就留下了“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的谚语。
随着清王朝的倒台,豫亲王的铁帽子爵位也走到了尽头,为了维持家族庞大的开销,1916年末,有近300年历史的豫王府,不得不卖给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筑,请中美两国的专家设计,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据《盛京城阙图》清初沈阳也有一座豫亲王府。以通天街为界,西有“erke cin wang ni boo',译为豫亲王府,即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的府第,俗呼“十王府”。它座落在今中街以北,会兰亭浴池以东,沈阳市消防科研所招待所院内,即原沈阳都城隍庙(今沈阳商场的正北方)。多铎王府是一座长方形两进院落,正门南向。至今仍保留一座石雕的照壁,石质呈红色,显系本溪一带所产的“红小豆石”,与今沈阳故宫崇 政殿前石栏杆中的一些栏板的材质相同。石照壁为双面透雕,雕工粗犷、严谨,最宽处为410厘米,高200厘米。整个石照壁布置得错落有致,疏密相宜,十分 和谐优美。且用昆虫、走兽、树木、仙人、·飞禽、山石等谐音寓意吉祥。如“封(蜂)侯(猴)挂印”、“福(蝠)禄(鹿)寿(仙人)喜(喜鹊)”等,用以赞 祝主人万事如意,永为王侯。壁身之上为石雕脊顶,由脊瓦、·兽面形瓦当、海棠叶形滴水等组成。壁身之下是石雕缠枝牡丹花纹的壁座。影壁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
现存遗迹:
据说拆除豫王府的时候,曾经挖出大量历代豫亲王藏于地下应急用的金银财宝,协和医院也正是用了这些大量的财宝,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型综合医院。
豫亲王府除去门口的两个卧狮、老豫亲王府府门外摆设外,已无其他遗迹可寻,但值得一说的是,现存的这对卧狮是北京清代所有王府门前唯一一对卧狮。
地址:东城区帅府园东口。
郡王府
顺承郡王府(Prince ShunCheng Mansion)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为清代现存规模较为完好的一座郡王府,系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第二子顺承郡王名勒克德浑的府邸,顺治五年(1648)勒克德浑晋封顺承郡王,顺承郡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顺承郡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顺承郡王府在民国年间,曾一度为张作霖的大帅府,解放后为全国政协办公地。顺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上个世纪末,全国政协礼堂修建新楼,将顺承郡王府异地搬迁,复建到了朝阳区朝阳公园东侧,这也是北京的铁帽子王府第一次整体异地复建。
府邸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是主要建筑,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东西两路为生活居住区。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其中顺承郡王府院内,种植有四株高大的楸树最为著名。张作霖入据北京时,占用王府作为大元帅府。1949年后,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设机构的办公地点。于王府正门外建起政协礼堂,中路主要建筑基本保存完整。东路前后数层院仍保存原有格局。1984年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顺承郡王府在民间被称为“打磨苏王”、“达磨憎王”等。据顺承郡王后代介绍,打磨苏王即顺承郡王勒尔锦,康熙十九年(1680)讨伐吴三桂时坐失战机被削爵,其子袭爵,后又被革爵,勒尔锦的哥哥袭顺承郡王爵位。顺承郡王府府址 一直没有变动,顺承郡王也没有遭到太大的风波,这和其他铁帽子王是不同的。
1917年租给晥系军阀徐树铮。奉系张作霖进入北京后,王府被奉系汤玉麟没收自住。1924年张作霖进京,自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将王府作为大元帅府。
顺承郡王府家族人等生活无着,不得已请贝勒载涛居中说和,最后同意售价75000大洋,房产从此归张作霖所有。日本侵占北京后,王府由日本宪兵队没收。北平解放后,政府又从张作霖亲属中购回王府,1950年成为全国政协办公机关至今。
1994年,顺承郡王府迁建至北京市朝阳公园东隅,并在后部修建了花园,改成了酒店。如今郡王府外花坛紧簇,绿草成荫,花园式的布局被人们称为休闲、散步、娱乐的“世外桃源”。
地址:(新)西城区西太平桥大街23号;(旧)西城区旧赵登禹路32号。
敬谨亲王府
敬谨亲王府,中国清代世袭递降亲王府之一,为清太祖之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的王府。坐落西单路口南侧,教育街东口。光绪年间这里改为学部,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任职。整座王府坐北朝南,东起宣武门内 大街,西至参政胡同,北到手帕胡同。府内原有东西中三路,西路类似跨院不太正规。东路和中路建筑大致相同。有宫门五间,院内有东西翼楼各面阔五间,正殿面 阔五间,前有甬道、月台。内门三间,门内寝殿有五间,寝殿有转角游廊连接东西耳房。东路还有花园建筑。在中路与东路之间建有土山,山下有亭。
地理位置
敬谨亲王府位于西单路口南侧,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1、3号,西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曾为清朝时期的敬谨亲王府,为清太祖之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的王府。光绪年间这里改为学部,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任职。
王府现状
按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1号,就应当是当年的敬谨亲王府,但昔日王府已经成为了饭店,门口的铜牌上有“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实习饭店字样”。大门有翻新的痕迹,但这个不是正门,该王府的正门早已不存在了,王府仅存的旧址大多在这个小院里。
现在的王府院内有一间正房、两间偏房,在大门东侧小园子成了茶楼,而门西侧的房屋上又添了一层同样用来招待客人,王府的旧址上,除了这家饭店还有某武警招待所。
地址: 西城区教育街3号
惠亲王府
惠亲王府,中国清代世袭递降亲王府之一,位于北京灯市口西街路北,富强胡同六号、甲六号及二十三号。此处原为明代礼仪房(俗称“奶子府”)的所在地,清代为贝子弘升的府邸,后来转赐为惠王府。惠亲王绵愉,为清仁宗嘉庆帝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亲王,同治三年(1864年)卒,谥端。其第五子奕祥继袭郡王,后晋亲王爵。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谥敬。其长子继袭贝勒,直到清亡。今该府正门及后部均已改建楼房,正殿、后寝尚在,其余多被改建,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亦为机关宿舍。
历史沿革
惠亲王府为嘉庆帝第五子惠亲王绵愉的府邸。
此处原为明代礼仪房俗称“奶子府”的所在地,清代为贝子弘升的府邸,后来转赐为惠王府。
1928年,贝勒载润将惠亲王府的西路和中路卖给了宗座驻华代表公署,教会出资十万块大洋。贝勒载润住在东路,并派人拆了海淀某园的材料,在马圈盖了新房。这时的润贝勒府有汽车两辆,一辆伏特,一辆道吉,后来又换了一辆别克。
十年之后,王府东路售给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也卖了十万块大洋。这时经贝勒载涛介绍,贝勒载润买了西城榆钱胡同19号觉善(穆宗荣惠皇贵妃之侄)的六十余间房居住。灯市口西街的惠亲王府
1944年至1945年又卖掉榆钱胡同住房,买了多福巷7号同德银号经理姚泽生的房子三十余间居住。姚泽生是买了遂安伯胡同一所大房子搬走的。多福巷的院落房子比较好,玻璃窗、地板地,后边有后罩房。后罩房最后归了冶金部。1950年这所房子卖给了科学院语言所,又买了朝阳门内北小街南弓匠营南椿树胡同二十多间房居住。
灯市口西街的惠亲王府址,解放后是东华门街道办事处和铁道部等几个单位的办公地点和宿舍。中路的狮子门和五间东配殿被拆除,盖了楼房。但正殿、后寝和配房都完整,仍可看出惠亲王府的旧格局。
惠亲王府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亦为办公用房。
地址:富强胡同六号、甲六号及二十三号
宁郡王府
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郡王名弘皎,是康熙皇帝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第四子。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允祥卒,雍正皇帝念其有功,除令允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外,又封弘皎为宁郡王,建府于此。
现在府邸外垣已拆除,正门临街朝南,其它正殿、后殿、后寝、翼楼及后楼基本保持完整。其布局与《乾隆京城全图》完全吻合。各大殿均为歇山灰筒瓦顶。其后楼原为两层,后被使用单位巧妙地在二层基础上接为三层。
雍正八年(1730年),皇帝封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弘皎为宁郡王,即建府于此。现府邸大门、翼楼、正殿、后寝、后楼基本保存完整。自建府以来,未经大的修缮和更改,保存了乾隆以前的建筑风貌。是北京现存建筑年代早、建筑规制较高的一座王府。
位于东单大街北极阁三条71号,为怡亲王次子宁郡王弘皎的府邸,咸丰十一年(1861年)发生“辛酉政变”,顾命大臣、怡亲王载垣被赐死。同治三年(1864年),弘皎四世孙载敦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推恩赐还王爵,袭封“世袭罔替”的怡亲王,故此处又改称怡王府。
《顺天府志》载:“怡亲王府在东单牌楼大街东。宅舍为贤良寺后,移朝阳门内北小街。咸丰十一年嗣怡王载垣获罪,以宁王裔孙镇国公(载敦)袭,故宁府今为怡府。宁良郡王宏皎,怡贤亲王次子也。”
现存的宁郡王府仍基本保持着完整的多进院落格局。大门为五开间前后廊歇山顶建筑,中启三门,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大门对面设巨大影壁,已无存。
入大门为第一进院,院落尺度宽敞,中央大殿为五开间周围廊歇山顶建筑,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大殿进深很大,屋顶巍峨,正脊和垂脊上设有吻兽和垂兽;东西分设翼楼各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再北原有东西配房各七间,东侧已改建。为楼房,西侧仍为原貌。
大殿之北为内寝区的门殿,三间前后廊歇山顶建筑,檐下用五踩单翘单昂斗栱。其北为寝殿,五开间前后廊歇山顶,前出三间悬山抱厦,殿身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抱厦部分不带斗栱;寝殿东西有顺山房各三间,前后廊,硬山顶;院落东西原有厢房各三间,现已被拆改。正院两侧各带一个小跨院,各带有三间厢房。
寝殿之北为后照院,设有后照楼七间,带前廊,硬山顶;楼左右各有转角硬山房六间。后照楼原为二层,其后部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改为三层近代建筑。
此王府规模并不大,但前殿和后寝形制都很完备,与乾隆《京城全图》大致吻合,是一处较好的郡王府实例。王府前部为某艺术剧院占用,后部用作一家工厂的厂房。
地址: 东单大街北极阁三条71号
履亲王府
康熙第十二子允裪封履亲王。府址"在东角楼宽街",据《燕都丛考》载:"今胡家园有四爷府"。因乾隆第四子永成过继袭爵,俗称四爷府。在今东直门内,前苏联使馆以西,针线胡同。
历史
北京旗杆胡同地名很可能和胡同内的履亲王府和真武庙有关。履亲王府在旗杆胡同旁,康乾时,为履亲王府最盛时。王府的旗杆,加上寺庙的旗杆,多达十根,人们便称所在胡同为十根旗杆胡同。后府主的爵位下降,到咸丰时,履亲王府的主人只袭镇国公。再加上一次大火,王府被烧毁,变成一片荒烟蔓草。而地名一直流传下来。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该府邻于俄罗斯教堂。这个记载,点出了履亲王府与东正教?堂在地理上的关连。历史上,履亲王府与东正教堂关系亦相当密切。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军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雅克萨战役,将俘 虏及归顺的士兵和家属迁居北京,编入镶黄旗,安置于京城内东北角的胡家圈胡同。由于这批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4年后,康熙帝赐一座关帝庙改建为东正教堂, 称为罗刹庙,成为北京第一座东正教堂,后称圣·尼古拉斯教堂、北堂,俄国东正教廷还派来司祭等教职人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东 正教?堂被烧毁。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与教堂相邻的履亲王府遭到破坏性报复,被烧毁。
2年后,用庚子赔款重建北堂。同时,将履亲王府(老四爷府)割让,允许教堂扩建。扩建后,改名为“致命堂”。
地址:针线胡同
履亲王府
棍贝子府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直至清朝灭亡。嘉庆年间引玉河水入府,在积水潭之南和西岸存有花厅,潭东有土一座。积水潭医院在此。
地址: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Prince Chan titles Mansion)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现存规模较好的一座王府,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克勤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熊希龄,21世纪初,克勤郡王府修葺一新,恢复昔日风貌。
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
原来的五开间的大门,早在文革时期就被拆毁了,盖了一溜平房,那原的来的大木料都让房管所拿走了.什么都看不出来了,从外面一看以为是普通的一个单位,门口的一对大石狮,在文革初期不知弄到那去了.现在一切都恢复的和原来一样,只是那狮子不是原来那样可爱,似乎有些凶狠,青砖对缝,鲜红的油漆彩画,那样的耀眼,这可是化了不少的银子才修的.
说高兴吧!这可是真正的假古董!但是你要是去北边的教育街看看敬谨亲王尼堪(褚英次子)的王府那就更无法说了,王府门本来是一座五开间的青筒灰瓦的大门,后改为绿镶边黄琉璃瓦顶的两层门楼了,这要是在大清朝,这个王爷杀十回的罪也有了。
克勤郡王岳托的后人罗科铎改号平郡王,故此府又称平郡王府。到乾隆朝的平郡王,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表兄福彭。曹雪芹的姑母就是由康熙指配给老平郡王纳尔苏的。清末民初,其府为熊希龄所有。
民国后最后一代克勤郡王曼森将府售给熊希龄为住宅,曼森最后沦为洋车夫,社会上戏称为“车王”。
地址:西城区新文化街53号。
硕怡贤亲王府
贤良祠 原来应该是雍正十三弟怡亲王允祥的王府。允祥死后被改为贤良祠,有雍正御笔的碑文,将近300年的碑。现在为同仁堂的门诊部,是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贤良祠,位于地安门西大街甲103号。满清雍正帝为了纪念效忠满清的王、公、侯、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巡抚、副都统,专门修的祠堂。
贤良祠是祀王公大臣之有功于国家者。清世宗宪皇帝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贤良祠初祀王、公、侯、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后增祀21人。总共祀99人。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里面的灵位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散失,一小部分在故宫。
贤良祠入选的标准要低一些,一般来说,官员做到清正廉明,百姓拥戴且具有典型意义的话,就有可能进贤良祠了,而要入配享太庙要求就比较高了,一般来说,要是中央高级官员,而且要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才可以。
地址: 地安门西大街103号旁门
九爷府
京城50座王府的最后阵地。孚郡王府最初是清朝怡亲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死后,舍原府改建成贤良寺,皇帝又另赐此地给第二代嗣王弘晓,为和旧府有别,习惯称其为怡亲王新府。当传至第六代袭王载垣,与郑亲王端华等同为顾命大臣,被慈禧皇太后夺爵赐死,府邸被朝廷收回。道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迁出皇宫居住于此称孚郡王府。因其排行第九,俗称九爷府。奕譓死后,过继载澍为嗣,袭贝勒,因而此府也称澍贝勒府。
府邸占地自朝阳门内大街向北直至东四三条路南。街门原在朝内北小街。1927年,该府出售给奉军将领杨宇霆。1929年改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后为国民党励志社北平总部。今之临街大门是民国年间所辟。真正的王府大门在临街大门的后面,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石狮足有两人多高,比天安门前的石狮还要高大。院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前列丹墀,护以石栏,殿前左右各有配楼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最后是后罩楼七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在清代王府中,此府建筑布局堪称典型,尤其后罩楼东西两侧的小院、厅廊堂斋,布置得体、装修典雅。现归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等3家单位共同占有使用。孚王府是北京级别最高、保存最完整的王府,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特说:“我亲眼看到过40年前的九爷府,气势威严。近年许多地方都被破坏了,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看到那个40年前的九爷府。”九爷府将于2013年整修完毕,正式对外开放。
地址: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洵贝勒府
宅第坐北朝南,西界临西单北大街。现宅路北的垣墙和一组四合院均保存完整。宅第坐北朝南,府西至今西单北大街,北邻今灵境胡同,东在今府墙。府邸建筑3路分布,所有房屋均为硬山过垄脊筒瓦顶,规制已不能同清初王府相比。民国期间,载洵将府邸分售给孔教大学及奉军将领万福林。几经易主后拆除部分建筑,孔教大学处已建成机关大楼,仅存东部的一个四合院。现东部、南部的部分府墙犹存。东路三进院有前厅、中厅、后厅和配房、耳房,垂花门和游廊与后厅相连。中路有正房2栋和前院东西厢房、耳房。西路两进院落有正房、东西厢房和耳房,均有廊相连。现存文物建筑72间,部分主体建筑内仍保存较精美的木质装饰,建筑面积约为2407平方米。
洵贝勒府,载洵为醇贤亲王奕第七子,摄政王载沣之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载洵过继给端郡王奕为嗣,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加郡王衔。宣统初年协助其兄摄政王,任海军大臣,清宣统二年(1910)赴美考察军政,在旧金山登陆时遭爱国华侨邝佑治行刺未遂,辛亥革命后长期居住天津直到亡故。载洵入继时原在平安里西大街的端王府已被八国联军烧毁,故在东槐里立府。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110号
僧王府
僧王府位于巷南东面第一条胡同——炒豆胡同。由并排的几座四合院组成。大型的四合院从西到东、再从南到北,直到后面的第二条胡同“板儿胡同”都是当年僧王府的范围。不过已经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非昔比了。问及院内的居民说,过去北京住房紧张,有关部门一看这么大的院子闲着,不如盖几栋房子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就这样住进了许多北京居民。现在想动迁这里的居民恢复僧王府原貌,可地皮这么贵,难哪!
僧格林沁,蒙古族,姓博尔济吉特氏,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的一个没落贵族之家,后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郡王、扎萨克 。因军功被咸丰皇帝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科尔沁左翼后旗也因此由“科尔沁郡王旗”改称为“博王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咸丰九年(1859年),僧格林沁力排众议,反对主和投降,指挥天津大沽口战役,大败英法联军,使中国军队取得了1840年以来的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作为一个爱国者和战役的指挥者,为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二年,僧格林沁虽然兵败通州,可他维护祖国独立,反对投降的立场得到朝野的赞赏和支持。
昌图原属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僧格林沁是当然的王爷。僧格林沁12岁时曾在昌图城南文昌宫读2年书后进京做官,所以也可以说昌图培养、造就了僧格林沁。愿科尔沁左翼后旗和常突额勒克的子孙记住僧格林沁。
地址:板厂胡同30号
孚郡王府
孚郡王府在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因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死后,舍原府改建成贤良寺,皇帝又另赐此地给第二代嗣王弘晓,为和旧府有别,习惯称其为怡亲王新府。当传至第六代袭王载垣,与郑亲王端华等同为顾命大臣,被慈禧皇太后夺爵赐死,府邸被朝廷收回。道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50)封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迁出皇宫居住于此称孚郡王府。因其排行第九,俗称九爷府。奕譓死后,过继载澍为嗣,袭贝勒,因而此府也称澍贝勒府。
府邸占地自朝阳门内大街向北直至东四三条路南。街门原在朝内北小街。今之临街大门是民国年间所辟。院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前列丹墀,护以石栏,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解放前曾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地址: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
仪亲王府
仪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路北、府右街以西。清高宗乾隆第八子永璇府邸。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始王永璇,为高宗第八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封为仪郡王,嘉庆四年(1799年)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1832年)88岁时卒(少见的长寿),谥慎。其长子绵志继袭郡王爵。故这里也称仪郡王府。《啸亭续录》说这里原为耿仲明宅,共有房间三百一十四间,规模宏大。今府右街南口以西,包括今文化局和电报大楼,皆属其范围。清末在该府址建邮船部、财政部,仪亲王的后人毓祺迁到西直门大街路北的祺公府。现今文化局院内残存的游廊和楼阁一般认为是当年仪亲王府花园旧物。
永璇为淑佳皇贵妃所生,与履端亲王永诚、成哲亲王永理为同母兄弟,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封仪郡王,清嘉庆四年(1799)晋仪亲王,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由其长子绵志袭仪郡王。后逐代降爵,至第五代毓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袭镇国公。
王府于乾隆四十四年在靖南王耿仲明府邸的基础上改建而成,耿仲明之孙耿精忠因“三藩之乱”,于清康熙二十年(1682)被处死,宅邸被查收,赐给永璇。较大的建筑群为府右街西南的一处梯形院落,南部宽,北部窄,东部随灰厂街(府右街)走势为一条斜线,西至荷包巷。府门在东南角,从府门至后罩楼共五进院落。永璇按王府规制改建时将荷包巷以西扩进府内,修建庭园。原有房屋253间,院宇宏大深邃,林亭尤美。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迁仪亲王后人镇国公毓祺于西直门内大街路北,在此处改建邮传部和銮舆卫。民国后曾改为交通部、财政部,后又成为北平广播电台和冀北电力公司所在地。1949年后曾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所用。王府全貌已不可见,仅存东部二进四合院、一段府邸隔墙和阁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27号
郑亲王府
郑王府位于北京大木仓胡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的府邸。济尔哈朗亦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唯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第七代郑亲王被斥革,乾隆皇帝命济尔哈朗之弟费扬武裔孙德沛承袭。德沛对于郑王府的贡献,在于着力园林建设,致使“惠园”成为北京所有王府花园之冠。
王府坐北朝南,占地广阔,建筑雄伟,自东向西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是王府主要殿宇所在,中部为院落住宅,西部为花园。这个王府一共居住过十七位亲王,最后一位亲王曾将其抵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后来又做过中国大学校址。
现在王府只有东部的建筑还有存留,包含了街门、正门、正殿、5间东配楼、三间西配楼和5间正寝,依稀看出其昔日的恢宏与气派。现在东部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场所,而昔日的花园“惠园”原址上建成了中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位于北京西城区柳荫街27号。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一九二五年,美国公教司铎奥图尔博士受罗马教廷委托,长期租用前清朝涛贝勒府旧址筹办公教大学,此即后来的辅仁大学。一九二九年六月,辅仁大学为了培植自己的良好基础,决定停办预科,改办三三制附属中学。高中部随大学部设在李广桥西街十号(今柳荫街二十七号)涛贝勒府。校名定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校男生部。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后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地址:西城区柳荫街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