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原来隐藏着这么多文坛的“富人”!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12-27 17:30:47


北京胡同是一代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北京人文风民俗的汇集地。因为它的独具特色和充满浓浓的民俗风情,所以驻足了很多达官文人,他们的居住不仅给胡同增添了文人气息,还让京城的文化多了一层更富文艺情愫的艺术氛围。在这些胡同中最隐藏的富人就是史家胡同,史家胡同,它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在这条仅长700米的胡同里,现在仍存80余座四合院,它不仅驻足了很多文坛名人,也是北京城内最有名望的文人胡同!下面就随着历史的画笔在胡同里一一滑过吧!


 

  史家胡同8号院:黄敬故居

  这里曾是黄敬(俞启威)的故居,他曾担任新中国首任天津市市长。

  史家胡同11号院:大杂院

  11号院的布局不同于其他院子的四合院,这里是一栋西洋式的二层小楼,据说是当年日本人盖的咖啡屋,现在是一座有些破败的大杂院。

  史家胡同20号院:“老人艺”

  20号院在民国时,曾是史家胡同56号。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华北文工团把这里作为驻地。

  1950年文工团扩编成为综合性团体,后改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于是之、焦菊隐、夏淳等建院元老,都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

  史家胡同24号院:凌淑华故居

  现在的史家胡同24号院是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

  而在民国时期,它是一代才女凌叔华的住所。

  凌叔华出身书香世家,她是“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冰心、林徽因并称“文坛三才女”。在凌叔华居住的这座四合院里,陈衡恪、齐白石都曾组织过画会,甚至泰戈尔也曾在这里留下珍贵画作。

  除此之外,胡适、徐志摩、陈西滢……也都与这座院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家胡同32号院:傅作义故居

  32号院虽然现在不怎么出名,但是它在民国时的地位却非常显赫。因为这里住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城城主、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傅作义。

  他先后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等众多战役,是上世纪声名赫赫的百战将军。他还曾创下五原大捷差点成为继蒋介石之后第二位国民政府“国光勋章”的获得者。

  他曾主政绥远,让偏僻的绥远地区成为“塞上江南”。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是他“献出”了北平城。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首任水利部部长。

史家胡同47号院:荣毅仁故居

  47号院是当年叶剑英元帅,特地嘱咐王震给荣家安排的。

  史家胡同51号院:章士钊故居

  这座四合院在解放前,曾是香港《大公报》的北京办事处,后来成为章士钊的住所。

  章士钊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来定居北京。章士钊一家刚来北京的时候,最先住在东四八条的朱启钤家。

  直到1959年周总理亲自出面,将51号院赠予章士钊,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很喜欢这座院子。那些年,她常常坐在院子里听章士钊谈古论今。在她的著作《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中满是她对这所宅院的回忆。

  章士钊逝世后,1973年章含之与比她年长22岁的外交部长乔冠华结婚。当时乔冠华的家也在史家胡同是外交部专门为他装修一新的55号院,但是结婚之后,他并没有继续住在55号院,而是来到了51号院章含之的家中。

  在章含之和乔冠华先后去世后,2011年,他们的女儿洪晃把51号院交还给了外交部,如今的这里已经成了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史家胡同53号院:史可法故居

  据传,这里最早曾住过抗清名将史可法,后来这里成为清末权监李莲英的住所。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成为全国妇联的办公地点,邓颖超、康克清都曾在此办公,现在的53号院已经成了一个四合院宾馆——好园宾馆。

  史家胡同55号院:李维汉故居

  55号院曾是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

  除此之外,这里还曾先后居住过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文辉,原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

  史家胡同59号院:史可法祠堂旧址

  59号院原为史可法祠堂旧址也曾是清朝教育八旗子弟的“左翼宗学”,现在则是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学。

  史家胡同除了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之外,也有不少像这样普通百姓居住的院落。

  在史家胡同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中曾有无数青史留名的人在此居住,正是这些人物使得史家胡同成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条。

  胡同因为一代代文人的气息,才让它愈来愈有不一般的人文意义。下次你要是有时间,不妨去史家胡同感受一下被文人所沾染的胡同,看看它又是怎样的一番模样!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