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滨河路的金中都旧址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12-27 17:35:34


■黄永顺

  如今的南滨河路是西南二环周边的一条重要通道,它北起广安门桥,南至菜户营桥。不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南滨河路只到白纸坊桥,而且路况并不好。路西侧是厂房和民宅,路东侧是高于马路的土坡路,土坡上错落着些无序的低矮建筑,显得有些荒凉。

  但再往前追溯一千多年,南滨河路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1153年,金朝在此建设都城,称为金中都,南滨河路一带正是金中都皇城的中轴线。金中都被蒙古大军烧毁后,金中都的遗迹湮灭在岁月中,如今通过考古学家们的努力,在南滨河路东侧不远处建起了滨河公园,公园内金中都宫殿遗址上还建有建都纪念阙,以此纪念从金中都开始,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

  南滨河路是金中都中轴线

  北京建城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1911-2013)在《北平历史地理》一书中,记载了北京建城的各个历史阶段。

  北京建城最初名曰“蓟”,它是周朝时分封的一座都城。自秦汉、魏晋以来,蓟城一直是北方的重镇,历代为兵家镇守。隋朝时期,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936年,契丹占据幽州,938年改国号为“大辽”,升幽州为陪都,号南京,又称燕京。1125年,金攻陷大辽的南京,1151年,金迁都南京,1153年,改南京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之始。元朝时,在金中都东北郊外创建新城,即元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结束。

  有着三千余年历史的蓟城是如今北京城的前身,而广安门一带更是与当年北京建城历史有着密切联系。根据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对照历史上北京河湖水系的位置以及考古发现,当时蓟城的位置正是原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如今广安门外的滨河公园内建有北京建城纪念柱。柱上刻文:“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唯周,其名曰蓟。”滨河公园内的纪念柱前建有《北京建城记》碑,碑文正是侯仁之先生撰写。

  《北京街巷图志》一书也对北京建城的历史有考证:“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城址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后迁至广安门一带。”

  金朝在此建设都城后,北京也得以快速发展。1152年金主完颜亮定都燕京(南京),同年将都城从东、西、南三面向外扩展,1153年工程完成,正式定为国都,称金中都。城内置六十二坊,皇城略居全城中心,前朝后市,街如棋盘。

  196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郭城城垣、宫城、宫殿和街道等遗迹进行了勘测。金中都外郭城东、西、南各开3个城门,北城垣据《金史》记载有4个城门,总计13个城门。根据资料记载,金中都宫城位于全城的中央,平面呈长方形。现在由广安门往南的南滨河路,正是当年金中都的中轴线,大安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原址就在南滨河路上。1990年,在兴建“西厢道路工程”时,曾在白纸坊桥北边发掘出金代皇宫大安殿遗址。

  公元1214年,在蒙古人进攻之下,金王朝被迫迁到汴京(开封),蒙古人将金中都的城池宫殿付之一炬,中都城成了废城。元代统治者开始在金中都的东北角,修建新的都城。金中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又经过战乱,金中都的建筑在地面存在的已经不多。

  有趣的是,1151年,金朝统治者海陵王完颜亮下令迁都燕京,派人按北宋汴京(开封)制度增扩燕城,遂改名为中都。此时的汴京,由于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坊墙被拆除,已形成开放型街市。所以,金中都的街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辽南京即唐幽州的旧街巷,当时坊墙在逐渐拆除中;另一部分属扩建后形成的开放式新街巷。这种格局,对元大都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元大都最终被建成为一座以开放式街巷为特色的都城,马可·波罗曾称赞它为“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

  白纸坊桥的前身是鸭子桥

  虽然金中都存在时间不长,但金中都宫城所在的广安门一带仍然是北京城的重要区域,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这里修建了城门广安门。同建的还有右安门、左安门、永定门、广渠门、东便门、西便门共七座城门。广安门最初名称“广宁门”,至清代道光年间,因有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之讳,则改为“广安门”。

  广安门城门是北京外城唯一向西开的门,与广渠门相对,城楼形制一如内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广安门成为南方各省进京的主要通路,广安门也得以提高城门规格,仿永定门城楼加以改建。由于广安门是各省陆路进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广安门内的彰仪门大街(即今天的广安门内大街)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繁华的,有“一进彰仪门,银子碰倒人”的说法。

  而当年金中都大安殿所在的南滨河路,同样是一条交通要道,在当时,南滨河路就是一条宽十余米的马路,这里聚集了很多居民和商户。比如,南滨河路往南有一个鸭子桥村,距离今白纸坊桥不远,民国初年有莲花河经此通过,河上曾有一座石桥,其宽度可并行两辆马车,因桥下水适宜饲养鸭子,故桥周围有很多养鸭户,人们习惯把桥称为鸭子桥(1961年拆除此桥,1963年在此修建了一座混凝土桥,就是今天白纸坊桥的前身)。

  不过,因为诸多原因,到了二十世纪中叶,这条马路年久失修,路况一直不好,路上不仅没有路标,路边还堆满了垃圾。道路的西侧是一些厂房,如北京粉末冶金配件厂、北京带钢厂、金属轧延厂、长城空调器厂(古桥空调器厂的前身)等,路东侧有一条高于路面的土坡路,土坡上错落着无序的低矮建筑,显得有些荒凉。南滨河路再往东,就是滨河,当年河堤都是土坡,水量不大,没有树木和植被,水质比较差,每逢夏季,河水会发出难闻的气味。再往南,就是一大片农田,没有可供通行的路,当时的南滨河路只到白纸坊桥。

  从南滨河路往北走,过了广安门,交通和环境就好了不少。广安门附近有公交车站,往东行驶的有4路(104路前身)和9路(109路前身)无轨电车;往西的是39路(339路前身)和40路(340路前身)。往西两条线路的机动车都是从捷克进口的斯柯达汽车,听老驾驶员讲,昔日广安门外的道路不算宽阔,而且路面质量较差,当时的国产公交车不耐用,在这条路行驶经常颠坏,所以使用这些结实的捷克汽车。

  不过遗憾的是,那时南滨河路一直没有公交车通行,这一带的居民和工厂的员工上下班只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当年如果从南滨河路的南端出发,要到北端的公交站乘车,步行需要将近20分钟。

  1983年开始,南滨河路开始了整治和改造工作,企业按照区政府的整体安排,陆续迁离了这里。经过多年的建设,南滨河路焕然一新。

  滨河公园南滨河路段最长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南滨河路得以重新改建,路面不仅被拓宽,路段还延长至菜户营桥。随着北京二环路的开通,南滨河路成为西南二环路周边的一段重要道路。

  如今,南滨河路两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西那些陈旧厂房已经被如今的现代化大楼所替代,路东则建起了一座蕴藏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开放式带状公园——北京滨河公园,它是南城一段亮丽的风景线。

  北京滨河公园北起西便门,南至鸭子桥,全长1700米,面积3.9公顷,途经南滨河路。园内建有为纪念北京建城的纪念柱,另外在原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还建有北京建都纪念阙。公园内绿树亭台、曲径通幽,南滨河路段的滨河公园是北京滨河公园中最美丽、最经典,也是最长的一段。

  由于南滨河路两边有众多企业和民居,当时南滨河路的拓宽工程建设,困难可想而知。不过,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将占用南滨河路东侧道路的厂房全部撤出。

  因工作关系,笔记目睹了北京市粉末冶金配件厂腾退的全过程。该厂原驻地在南滨河路西侧,就是如今华亨大厦的位置,而工厂的成品库、半成品库、原材料库、实验室和集体宿舍等都在马路对面(现滨河公园内)。工厂的厂区面积本身并不大,如果将厂东区所有部门集中到西区,困难非常之大,但工厂的领导班子没有向有关部门讲任何条件,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就率先将占地车间迁出,腾退了东区的土地。他们的举动带动了这条路段整体腾退工作。

  翻开北京的建城历史,回眸3000多年的都城变迁,令人无限感慨,而作为金中都宫城基址的南滨河路,无疑是北京城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