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慈禧都钟爱的宝物有何传奇?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1-06 17:38:02
在故宫近200万件的宝物中,有三万多件是玉器。而这三万件里,有一大半是清朝的两个人把玩或收藏过的,一位是执政长达60年之久的乾隆,另一位,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
可以说,古代帝王大多喜爱玉器,但被称为“玉痴皇帝”的仅此一位。
乾隆究竟怎样爱玉成癖?看看清代宫廷玉器的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使用之广、数量之多便可见一斑。
他在位时,宫里不仅集中了全国所有优秀的玉雕设计师和匠师,还控制了玉源地,数不尽的优质玉材陆续被碾制成了精美绝伦的玉器。当时,苏州、扬州、杭州、南京以及北京等地的玉器行业都得到了的长足发展,玉石交易和雕刻技艺也相继达到顶峰。
相较乾隆而言,慈禧对玉器的喜爱程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史学家看来,慈禧是一位腐败王朝的昏庸统治者,但从收藏角度来看,慈禧却是顶级的大家
据说,她一生所用的玉饰、玉器要用整整3000个木箱才能装满!这些珠宝都藏在她的珠宝室,一直受到慈禧的小心呵护,不仅用锦缎包好,还用雕刻精致的盒子装好。
故宫收藏的慈禧最喜欢的一件作品《一露甘甜》,材质是冰种带彩翡翠。这是一张枯萎的荷叶,生于淤泥而一身清净无染。秋荷波动曲折,露珠晶莹滚滚。
众所周知,慈禧将对玉器的喜爱直至带进了陵墓里。据史料记载,奢侈陪葬品有700件之多,价值连城。
为何历代王侯将相钟情于玉?玉料工艺制作究竟有何传奇?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有“玉必有意,意必吉祥”一说,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时至今日,玉饰仍然被视为幸运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雕刻是一门特殊的手艺活儿。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商周时起,制玉开始成了一种专业,玉器从此成为必不可少的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后来品种逐渐增多,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在玉雕师手里,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玉料、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都‘活’了起来。
我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当代玉雕工艺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北京为代表,南派则包括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每个流派因各自选用的玉石种类或制作方法独具一格,因料制宜、因材施艺,各自巧夺天工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人们在惊讶地称赞这些玉雕工艺品时,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雕刻本身的繁琐和艰辛。而这种刀具间日复一日的辛苦,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始终如一。
通常,雕刻一块玉石要经过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数十道工序,整个过程必须谨慎再谨慎,稍不留神,手就有可能被吊磨机划伤,大概每一位玉雕师傅都数不清自己的手被划伤过多少次……
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作为一名玉雕师,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枯燥。一般情况下,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可以想象,倘若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的。
现如今,玉器早已走进了百姓人家,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品。这使玉雕师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力,以便制作更受欢迎的雕刻样式。
透雕、内雕、浮雕、圆雕……每一件玉雕作品中都不仅有一种工艺,而是多个精品工艺的集合,方寸之间的精正,怎能不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