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七个村的颜色都是红的,这是为什么?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1-10 17:21:20
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抗日战争期间,延庆是伪蒙疆、伪满洲、伪华北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是敌人的心脏地区。但是,在这里诞生了北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里的几个村庄,都曾是革命根据地。小编带你走进延庆大庄科乡,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海坨山下,妫水河畔,延庆作为平北革命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的第一站,红色资源丰富。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伪蒙疆、伪满洲、伪华北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是敌人的心脏地区。大庄科乡成为八路军三次挺进平北的驻扎地,并始终以此作为基地。1938年,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大庄科乡沙塘沟村诞生,发展了6名农村党员,沙塘沟村也由此成为“平北红色第一村”;1940年,昌延联合县政府在大庄科乡霹破石村宣告成立,成为我党在平北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基层抗日政权,标志着平北抗日进入新阶段。
大庄科地区中,铁炉、沙塘沟、景而沟、霹破石、里长沟、董家沟、慈母川等七个相邻的村庄,被称为“后七村”,逐渐发展为昌延联合县的中心区。至今,“红色后七村”周边仍遍布着众多革命遗址,如: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沙塘沟反击战遗址、白乙化烈士纪念雕像、抗日烈士纪念碑等,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党员、市民前来参观学习。后七村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走进大庄科,走进红色记忆
里长沟村
里长沟清代建村,据《延庆乡土志》载称里城沟,后演成今名。原属于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1945年划归延庆县。该村距延庆县城约39公里处。村处山脚下,地势北高南低。本村辖域面积3.08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东南、西北走向。
里长沟村党支部建于1963年,1983年建村委会。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是昌延联合县重要的前哨阵地。本村村民积极支援战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曾涌现出赵起等革命优秀人物。
董家沟村
董家沟明代建村,因董姓最早在此居住,故名。该村原属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1945年划归延庆县。该村距延庆县城42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3.3公里。村辖域面积3.55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南北走向。
董家沟村党支部建于1963年,1983年建村委会。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是八路军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时任昌延联合县政府敌工科科长的任民曾长期居住在本村。村内设置区公所,将前哨信息传递至昌延联合县政府。村民董学达同志是延庆县最早的农村党员之一。
村内有清建佛爷庙1座,有正殿及山门。庙内有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立碑达11通,碑文记叙第五代住持建庙经过及后七村村史。本村还有百年牡丹一株,清朝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栽于明末建弥陀寺内,是当时长江以北唯一一株木本牡丹,被誉为“牡丹之王”。
慈母川村
慈母川清代建村,原属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1945年划归延庆县。清光绪《昌平州志》载称茨梅川。有汉钟离由此出家的传说,改名为慈母川。该村距延庆县城南约43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村辖域面积4.5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南北走向。村民多为汉族、满族,是大庄科乡的少数民族村,现已打造成为“慈孝文化特色村”。
慈母川村党支部建于1963年,1983年建村委会。平北地区第一个妇救会在慈母川村成立。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地势较为平坦,是军队宿营地。本村村民积极支援抗战,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霹破石村
霹破石明代建村,原属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昌平州志》载称琵琶石,1945年划归延庆县。因村北一巨石上有垂直裂隙,传为雷劈所致,故名。该村距延庆县城约45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4.9公里。村址地处沟谷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村辖域面积4.5平方公里。
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根据地。昌(平)延(庆)抗日联合县于1940年1月5日在本村宣布成立,这是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联合县级政权。
霹破石村党支部建于1961年,1983年建村委会。该村现在的主要产业以林果为主,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
景而沟村
景而沟村原属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1945年划归延庆县。村有水井,以井命名,后以谐音演为今名。该村距延庆县城约46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5.3公里。村址地处深山狭谷,三面环山,南为一沟谷。村辖域面积2.0平方公里。
景而沟村党支部建于1961年,1983年建村委会。该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革命根据地,村民积极支援战争,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村民胡亮同志是延庆县最早的农村党员之一。1942年第一次昌延联合县政府议会在这里召开。
沙塘沟村
沙塘沟清代建村,原属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1945年划归延庆县。因村西有一大沙洞,俗称沙塘,村取洞名。该村距延庆县城46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西北部有燕羽山,主峰海拔1278.3米,为本乡的最高峰。村辖域面积8.3平方公里。
沙塘沟村党支部建于1938年,1983年建村委会。该村为平北抗日中心区,1938年在这里建立了平北地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40年5月,八路军十团团长白乙化率十团一营到沙塘沟,歼灭伪满洲军35团2营200余人,其中击毙伪营长1人。这是平北地区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里的人民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3年6月份,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光荣传统,沙塘沟村举办了“平北红色第一村”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展览以大量珍贵照片和实物的形式展出。目前,已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巾帼教育基地”。
铁炉村
铁炉清代建村,因有炼铁炉而得名。该村原属昌平县辖后七村之一,1945年划归延庆县。清光绪《昌平州志》载为铁炉子。后发掘辽代冶铁遗迹十余处。该村距延庆县城约45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村辖域面积3.8平方公里。该村交通方便,大秦铁路从村东南通过,并有大(庄科)铁(炉)路、西(二道河)铁(炉)路两条公路。经新农村建设整体改造,铁炉村被评为“北京山区发展先进村”,并提名2016年“北京最美乡村”。
铁炉村党支部建于1961年,1983年建村委会。在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常被日伪从东、南、北三方面频繁“扫荡”。铁炉村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昌延中心区的堡垒村。铁炉村设立了平北地区第一个军地两用干训所,另设立一座修械所,村民积极支援战争,涌现出多名烈士,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庄科乡不仅红色资源丰富,而且旅游资源丰富。
大庄科乡全境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清风徐来,荡涤心腑,到这里重新找回没有汽车尾气、没有雾霾的清新和舒畅。大庄科乡山高谷深,佳木秀而繁阴,野芳发而幽香,空山听鸟鸣,幽潭看鱼跃。乡境内有莲花山、燕羽山、双秀峰等自然景观,山峰林立、错落有致,沿着登山步道行走,非常适合登高望远。此外还有白龙潭、黑龙潭,旺龙潭,其中旺龙潭峡谷环境清幽,适合徒步穿越,野外露营,与自然亲密接触。大庄科自然风光,不胜枚举,正是人在山间走,似在画中游。
参观完红色景区,您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近年来,大庄科立足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宣传本土的绿色生态,将红色、慈孝、冶铁等文化因素注入美丽山乡发展建设当中,民俗旅游厚积薄发,涌现出了大批民俗村、特色农家院。紧邻红色村子的慈母川村,大力发展满族文化和慈孝文化,着力打造高品质休闲民俗旅游,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乡村”。到这里您可以品尝到本地特色的“慈孝宴”,尝尝柴锅炖鸡、炖鱼、烤全羊和秘制红烧肉等农家美味。还可以吃到大庄科纯天然的野菜和栗蘑,收获核桃、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到此一游,让思绪沉浸在古朴山村,让味蕾苏醒在农家菜肴。
交通路线
公交路线:由市区德胜门做公交872路到七孔桥下车,换乘925路公交车,到大庄科镇 政府下车。
驾车路线:市区沿德胜门外大街向北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京藏高速公路,从京银路/G110/十三陵/昌平西关出口进入匝道,直行进入G6辅路,沿G6辅路向西北行驶155米,右转进入环岛,沿西关环岛行驶255米,直行离开环岛,沿京银路行驶1.6公里,直行从十三陵水长城/永宁出口进入昌赤路,沿昌赤路行驶32.3公里,到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