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咱们长大的老庙会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1-20 17:41:46


说话就到年根儿。无论搁过去还是现在,出门逛庙会都是北京人家过年的一大乐子。花天锦地、摩肩接踵,那份热闹喧腾的喜兴劲儿,温暖了一代代老北京的童年。

  虽然只是“传统大集市”,但春节庙会办与不办,红火与否,一度成为时代精气神儿和市场活跃程度的晴雨表。若干年后,大家对庙会买卖的关注才趋淡,越来越希望老庙会成为民俗古韵、京味儿年味儿的载体。

  1956年的春节,本报记者这样描述厂甸庙会:“春节这几天,人流从四面八方向厂甸汇集。人们从这个胡同转到那个胡同,所有的胡同都挤满着人”。“饮食摊前挤满了人群。家里三辈子卖豌豆粥的任德禧,因为买不着豆子,有两年没来厂甸。今年政府又把他找了回来,供应给他豆子,使逛厂甸的人们重新能喝到他做的甜豌豆粥。政府还帮助卖饮食的改善了卫生条件,给饮食摊搭上了有玻璃窗的席棚;做大糖葫芦用的荆条也消过了毒”。

  “六街人语涌春潮”

  北京城的庙会从来不缺人气儿。前人描绘云:“红男绿女,白叟黄童,跻跻跄跄,拥拥挤挤”。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大小庙会空前兴盛,旧有特色大多恢复,历史悠久的厂甸更是人头攒动。据本报报道:1957年大年初一,就有10万人逛了厂甸,“从教育行政学院以南一直到南新华街南口都挤满了游人。空竹声、风车声、高跷的锣鼓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响成一片”。1960年春节头三天,厂甸庙会游人总数已达170多万人次,“从四面八方通往厂甸的路上,从早到晚,都是人声喧腾,游人如潮”。

  首届地坛庙会场面盛大。据报道:“音乐会、交谊舞会吸引了众多青年。儿童们则有十三种电动游艺机可供游乐。人们还可以买到传统的宫廷糕点和现代的广东家用电器”。

  “似见厂甸又归来”

  “文革”结束后,对中断多年的庙会早日复出,社会各界呼声很高。有的出于民俗文化考虑,如韩少华在《忆厂甸》(1980年2月19日,《北京日报》3版)中写道:“今后能不能本着既保持特色,又推陈出新的意思,恢复这个传统集市呢?既然一年一度的广州花会禁而又开了,北京厂甸儿为什么不能废而复兴?试想,春节期间,从厂甸儿举回一架擂着鼓点儿的风车儿,或是得到个善于乘东风而起舞的沙燕儿,岂不可以感受到春的节奏,春的气息么……”还有的出于经济效用考量,如本报1980年9月26日3版刊发《恢复群众迫切需要的个体经济》一文,其中明确提出“恢复庙会”:“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是多方面的,需要有品种繁多的小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庙会上的个体小商贩能够填补国营和集体商业供应商品上的空缺,有力促进生产,特别是三类小商品与传统名牌商品的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京城几大庙会相继恢复。1985年2月12日,地坛公园春节文化庙会开幕。此次庙会历时13天,参加展销的258家国营、集体企业及个体户销售总额达111万元。1993年春节,广东、浙江、江苏等十五个省市百余客商参加龙潭庙会首次商贸洽谈会,签订意向书、合同书30余项,合资合作金额达1.1亿元。1997年春节,龙潭、地坛、白云观、大观园四大庙会齐办,“来地坛逛庙会游客的汽车,一直从地坛门前停到了安定门二环路边”。

  “玩的就是‘发发’”

  市场经济大潮下,庙会上的“商”味儿日渐浓郁,除了吃食玩意儿和日用家伙事儿,时装、名酒、家电、自行车等大型展销层出不穷。1990年春节庙会,本报记者镜头中出现了硕大的热气飞艇广告,上书“长城电扇电扇长城”。而1993年春节庙会,记者捕捉了一系列抽奖、促销画面,感慨庙会成了商品世界,人们玩的就是“发发”。此后,庙会过度商业化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在人们心中,庙会固然是过年时最兴盛的买卖家儿,但庙会本身绝不单纯是买卖。

  “百档花会重相逢”

  庙会是属于时代的。梳理本报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五六十年代的京城庙会曾设有红色书籍专柜,演出革命现代戏,推出“射穿美帝纸老虎”等游戏项目。80年代末,风靡一时的动画片、电视剧主角如“黑猫警长”“唐僧师徒”等伴随着各式电动游艺机出现在庙会中;90年代初,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当上了庙会开幕嘉宾,“卡拉OK大家唱”和“仿清祭天祭地表演”同时成为庙会热门;2000年后,洋庙会、音乐庙会、科技庙会相继成为潮流,五光十色的花车行进一度是庙会标配。

  庙会更是传统的,舞龙舞狮、相声曲艺等民俗古韵的表演项目始终占有相当比重。民间花会的联合展演,让人们看到许多老艺人压箱底儿的把式。龙潭庙会举办的民间花会大赛,年年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花会高手。

  “过年还是那个味儿”

  2008年春节,本报独家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联合对十八区县1350户居民家庭进行的调查发现,尽管时代不同了,但老北京过年还是那个味儿。作为娱乐项目,传统的逛庙会仍然是北京人闲暇时第一个想到的乐子。记者写道:“逛庙会、买玩意儿、看表演,强烈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其背后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日渐浓烈的找寻与依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数新的、洋的、听说过的、没听说过的东西涌入春节,但北京人过年记忆最热闹最走心的段落,依然少不了庙会,少不了色彩斑斓的风车和顶上插着小彩旗的大冰糖葫芦(2012年1月10日,《北京日报》17版《那年那厂甸儿》)。

  本版文字:毛颖颖

  历史资料:北京日报图文数据库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