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范儿的“鸡”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3-02 17:02:36
张苗苗 李自曼
“春染千山秀,鸡鸣万木春。”今年是农历丁酉年,即鸡年。在民间文化中,与鸡有关的艺术数不胜数。
国粹京剧,就有关于“鸡”的剧目,比如《时迁偷鸡》、《买雄鸡》(又名《拾玉镯》)。《时迁偷鸡》是一出武丑戏,故事源于施耐庵小说《水浒传》,当年武丑大师叶盛章(1912年-1966年)将梁山好汉时迁演得活灵活现。《买雄鸡》说的是小家碧玉孙玉娇与翩翩少年傅朋的情爱故事。
戏剧之哑剧,也于“鸡”有瓜葛。比如,由著名演员王景愚,在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小品《吃鸡》,诙谐幽默,成为电视观众永久的欢乐记忆。
曲艺,与“鸡”的渊源,可见广东省地方的古老曲种“卖鸡调”,是开平民歌的一种,起源于明清时代的开平(今属江门市)地区。京东大鼓中,有短篇曲目叫做《王婆骂鸡》,骂的不是鸡,而是偷鸡的人。老北京的单弦牌子曲中,也有一支曲子叫《茅店鸡声唱》,“茅店鸡声唱,惊醒了投宿的客,梦破黄粱……”
传统国画,同样不乏雄鸡题材。例如,明代文徵明临摹沈周的《金鸡图》,雄鸡的姿态英武、潇洒,目光传神。其题诗也颇有味道:“郑雄不入少年场,走马长安事亦忘。白首山川清梦稳,任他啼落五更霜。”现代画家徐悲鸿也有一幅作品《风雨鸡鸣》,值得品味,取《诗经·郑风·风雨》诗意,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小说,与“鸡”的关联亦可观。作家汪曾祺的早期作品《鸡鸭名家》,写市井风俗中的人物,鲜活有味。还有刘震云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用有趣的笔调描述了人生困境。
青铜器,作为出土文物,亦有关于“鸡”的作品。例如,四川省三星堆遗址挖掘出了商代器皿,其中有“青铜雄鸡”,引颈天歌,尾羽灿然,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古代仪仗,依然出现“鸡”的身影。在《太平御览》、《新唐书》等文化典籍中,记载有“金鸡”形状的仪仗器物,其造型逼真,不啻为标准的艺术品,譬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鸡首旗杆”。
陶瓷,当然不会冷落“鸡”。陶瓷工艺制品之一门类,即鸡首壶,其壶嘴呈鸡首状,早在晋朝就已经开始流行,以浙江地区自汉代兴起的越窑、瓯窑制品最为闻名。
古典建筑,更是离不开“鸡”。因为“鸡”与“吉”谐音,而“(鸡)冠”与“官”也谐音,所以,可想而知“鸡”在屋脊兽中出现是太自然了。作为屋脊兽的“鸡”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仙人骑凤(又名仙人骑鸡)”,常常排在珍禽异兽队列的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