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寄出的手札重回京城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3-24 09:31:31


 

谢无量
 

谢无量《汤山暑札》。
 

谢无量(1884—1964),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原名蒙,字无量,四川乐至人。早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后游学日本,民初追随孙中山,先后任大本营参议,大元帅府特务秘书。后任教于高等院校,从事教育和著述。1949年后,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其平生著述宏富,出版有《谢无量文集》。
 

 

钱锺书
 

钱锺书《奉教甚慰札》。
 

钱锺书(1910—1998),著名文学研究家、作家。江苏无锡人。1949年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后曾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出版有《钱锺书集》。
 

 

陈寅恪
 

陈寅恪《曾闻传砚札》。
 

陈寅恪(1890—1969),著名史学家。江西义宁(今修水)人。祖父陈宝箴,父陈三立。幼年入家塾读书,后在日本、欧美读书十数年。1948年荣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同年任教于岭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以终。并曾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后人辑有《陈寅恪文集》、《陈寅恪集》等。
 

 

俞平伯
 

俞平伯《新裁乐府札》。
 

俞平伯(1900—1990),著名学者、作家。江苏苏州人。1949年后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其对词学亦有精深研究,著有《唐宋词选释》、《读词偶得》、《清真词释》等。雅好昆曲。出版有《俞平伯全集》。
 

 

赵朴初
 

赵朴初《治心如治草札(1)》。
 

赵朴初 (1907—2000),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界领袖、诗人、书法家。安徽太湖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等职务。出版有《滴水集》、《佛教常识问答》等。
 

 

郭沫若
 

郭沫若《大函及诗札》。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职务有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平生著述宏富,出版有《郭沫若全集》等。
 

 

叶恭绰
 

叶恭绰《莫干牯岭札》。
 

叶恭绰(1881—1968),又名誉虎,一作裕甫,号遐庵、矩园。广东番禺人。著名词学家、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代馆长、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院长等。出版有《广箧中词》等。
 

 

周作人
 

周作人《丧女之痛帖》。
 

周作人(1885—1967),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浙江绍兴人。“五四”时期为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理论及创作具有广泛影响。一生著作宏富,后人编订有《周作人自编文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
 

 

叶圣陶
 

叶圣陶《感之不尽札》。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1949年后曾任新闻出版总署编审局局长、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顾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名誉主席等。出版有《叶圣陶集》。
 

张瑞田
 

北京文人圈很风雅,写手札是风雅的行为之一。正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亮相的“字响调圆——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展”,看到了以往北京文人的手札,意新语俊,字响调圆,谈文化,说私益,讨论社会问题,真知灼见,责任担当,可谓是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好文辞,好书法,让人沉醉。
 

龙榆生的友朋手札
 

一通手札,一片心情;一页笺纸,一张面孔。络绎不绝的观众,在这些手札中,读到优美的文辞,典雅的书法;看到文人的风雅,读书人的情怀。
 

手札展品,均是著名学者、词人龙榆生的友朋书札。饱含生命深情,蕴藏学问知识的手札,从北京寄出,经历六七十年的时光,又在北京重现。
 

龙榆生,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箨公。1902年生于江西万载,1966年11月病逝于上海,葬于北京万安公墓。系当代著名学者、词人。其词学研究成绩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
 

在学术界、诗词界的特殊地位,龙榆生得以与一大批生活在北京的文化名流接触,手札往还,讨论社会问题,交流吟诵诗词之道,切磋读书体会,言述离别思念之情。古雅或简逸的书法,沉郁或诙谐的文辞,描绘出中国传统文人之间的往来图景 。
 

龙榆生炽热的生命止于1966年,是他的不幸。然而,自清末,经民国,与那么多一流的文人学士结交,渊博的学识,醇厚的友谊,对他的影响至深。郭沫若、叶恭绰、陈寅恪、叶圣陶、谢无量、周作人、俞平伯、黄宾虹、赵朴初、钱锺书、徐悲鸿等,是文化高原上的高峰。这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化高峰,是无法替代,也难以接近的高峰。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龙榆生与他们比肩共处,他在他们的生命光彩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重量。
 

手札,回味无穷
 

传统手札不同于现代信函。前者有复合型意义,后者的功能相对单一。既然存在着复合型意义,那么,对手札的认识与理解,就有社会属性,就有文化内涵。手札,也称书札、尺牍,等等,五花八门的称谓,预示着手札外延的宽阔性和多义性。民国时期的教育,设有“尺牍”科目,这堂课有尺牍结构分析,尺牍写作训练,还有对尺牍作品的学习。中国的优秀文章,许多是以尺牍形式写成的,也许一挥而就,也许精心构思;也许书文一体,也许有文无书。
 

承载学界、词坛盛名的龙榆生,以手札与那一时代的同仁联系,延续着一个绵长而坚硬的传统。学士、文人,与士大夫的身份转换,丰富了社会文化信息,因此,手札往复,陈述的不仅是私谊,也是一个阶层,一种眼光的认知。郭沫若依然与他讨论古典文学;叶恭绰关心词学研究,自然惦记龙榆生的命运;陈寅恪的冷寂与闲雅,难以排解的冲突,复杂的心绪,可触可摸。黄宾虹谈画,依旧不忘诗文,驰骋宣纸上的画笔,能够听到诸子百家的言语。钱锺书把心里话放在诗中,然而,丝丝冷意,于字里行间隐现。叶圣陶达观的性情跃然纸上。谢无量书名甚隆,却把心投放在诗词之中。俞平伯字谨慎,诗言志。赵朴初书法与诗词,法音袅袅。徐悲鸿与友人坦诚相见。周作人、龙榆生的往来手札,不经意间,会翻开历史的陈页,能看见谜团,认识复杂的人性与人情。
 

手札中北京芬芳
 

纸寿千年,一代文化精英的感叹与追求,在我们共处的空间里,依然沉实。传统学士、文人,都有一副好笔墨。龙榆生藏现当代文化名人手札的作者,是理性缜密的饱学之士,更是名闻遐迩的书法家。郭沫若、叶恭绰、叶圣陶、谢无量、黄宾虹、赵朴初等,可以当之无愧地进入中国现当代著名书法家的行列。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留下的手札,也是现当代的优秀书法作品。
 

“这是一眼文化富矿”,一位观众如此感慨。的确,在手札中能看到好诗文、好书法,往昔在胡同中穿行的邮差,北京文人的笔墨生活,也历历在目。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