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渣胡同和海军衙门及醇亲王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4-27 21:24:31
海军衙门原址(现为王府饭店)
朱小平
如果上网点击,对煤渣胡同会介绍得很细,这条仅300余米的胡同从清代始先后有神机营衙署、冯国璋宅邸、平汉铁路俱乐部及两个教会机构,有不少可资谈论的轶事。日伪时期,还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军统行刺大汉奸王克敏案。但却没有“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介绍,这颇令人疑惑。其实何止网上,若查权威的工具书《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也是付之阙如的。
这条胡同位于王府井东,东起米市大街,北邻金鱼胡同,西止校尉胡同,南可通北帅府胡同。其历史上溯可至明代,为京城36坊之一的澄清坊辖地,坊依次而下是牌、铺、胡同。清代八旗驻防内城,取消坊之区划,以各旗辖管,朝阳门归镶白旗,故煤渣胡同属镶白旗。明代称“煤炸”,所以震钧《天咫偶闻》说:“神机营署在煤炸胡同。”清初改“煤渣”,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则注明:“煤渣衚衕,煤作炸。”传说设铸造铁厂堆积炼铁之残渣,故有此名。
煤渣胡同的有名,是因咸丰十一年(1861年)于此设神机营衙门。神机营是沿袭明代称谓,为明朝京城禁卫三大营之一,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建制的火器部队,比西班牙著名的火枪兵还要早100年。清沿袭明制,从八旗中选精锐1万余人,配新式步枪,由恭亲王奕䜣统领,用以禁卫紫禁城、三海及皇帝警卫、出巡等。当年衙署刚设立,这条胡同车马人流即络绎不绝:是因旗人们纷纷至此谋取差使。
清朝建有绿营水师,直到同治末年,才开始筹建新式海军,但一直没有统一的海军管理部门。光绪九年起,翰林院侍读学士张佩纶两次上奏呼吁,清廷才于光绪十一年九月十七日(1885年10月24日)下诏设“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署”。虽然比日本晚了13年,但毕竟有了类似西洋的海军部。
清廷设此衙门的目的,仍然是不放心海军由汉人掌握,但毕竟“所有外海水师悉归该衙门节制调遣”,统一各省海防、沿海各地船坞、船厂、机器等,统一支配调拨南、北洋海军经费,这当然有利于加强国防。
慈禧指定妹夫醇亲王奕譞出任总理海军事务王大臣,庆郡王奕劻任会办大臣。李鸿章虽然也是会办大臣,但只是“专司”,决定不了大事。衙门从上到下各级官吏直至办事人员,全部是旗人。大臣皆是兼职,无专责,而所有具体各部门办事员,无一人出身海军和专科毕业。甚至大部分人不知海军为何物。所以有人说“海军衙门”就是“新内务府”,也不无道理。
而办公地点竟借用神机营衙门,这也是咄咄怪事。据档案载,神机营设立之初,因当时旗人仕途僧多粥少,借新增衙门之机缘,大量安插关系户,以至于掌全国军事的兵部员额仅148人,而神机营衙门居然下设10个部门,总员额540人!再安插进一个与兵部平行的“海署”(当时外国将之称为六部以外的“第七部”),如何办公?神机营大约与毗邻的贤良寺面积相仿佛,如何塞进这五六百号人呢?而且,海军衙门无实缺,办事人员多是神机营军校兼差,甚至连关防(公章)都借用神机营大印。成立三年后才正式颁发公章。
封建时代衙门是点卯制,数百人穿行于胡同,其状可观。若赶上王爷与各位大臣会商军务,仪仗车马,岂不阻塞于途?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真正的天潢贵胄。四哥是咸丰皇帝,他娶了慈禧的姊妹,更是亲上加亲。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指定为皇帝。在“辛酉政变”中,他21岁立下大功,亲手捉拿肃顺,是他引为一生的骄傲。慈禧垂帘听政重用恭亲王,醇亲王是皇帝“本生父”,辞去一切职务在家赋闲。看到六哥风光,内心不甘寂寞,静极思动。中法战争后恭亲王失宠,慈禧起用他参预军国大事,出任海军大臣,初始他还推诿、观望,后来则慨然就任。也不乏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事业。但因他不懂海军,实际则受制于会办大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执政期间,他唯一风光的大事即是巡阅北洋海防,对建立北洋舰队未加掣肘。今天来看,北洋海军的成立,没有慈禧和醇亲王的支持,恐怕是还要大费周折的。但挪用海军经费,却是醇亲王执掌“海署”的一大败笔,甲午之败与此关系甚大。醇亲王相比于他六哥恭亲王的锋芒外露,非常懂得韬晦。从相片上看乃似赳赳武夫,实则心细谨慎。他从不得罪慈禧,所以慈禧想修三海和颐和园,自然甘心报效。
“海署”成立以后,共为全国海军筹划拨款2千多万两,但远远不够。但“海署”确实成了大修工程的挪借账户,据现存档案记载,海军经费挪用于颐和园工程,应近800万两,而非传说的数千万两。虽然最后全部归还,但中国当时海防吃紧,停拨经费不能更新战舰。梁启超所说甲午战败之因与修园关联,是不无道理的。
“海署”日益腐败,所以甲午战败,即被裁撤。从成立到结束整整十年。醇亲王初始,也有建立新办公地点的计划,地址选在西四牌楼粉子胡同,但直到他死去,也未见到新衙门建成。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2年)春,已接任新海军王大臣的庆亲王,才主持建成衙署,宣统二年恢复迁入办公。有趣的是,醇亲王的六子载洵在二十年后,居然也当了海军大臣,这当然是他的兄弟摄政王载沣为强化控制军权的措施,但载洵和他父亲一样,“轮船之制,苦不深悉(醇亲王语)”。
“海署”撤消后,此址于光绪年末成立“贵胄法政学堂”,八国联军曾纵火烧毁。袁世凯时代成为招待所,1912年2月27日,受孙中山委托,蔡元培、宋教仁等专使团下榻于此,以敦促袁世凯至南京就任大总统。但两天后,士兵在东、西城纵火抢劫,并进入专使房间,将文件、行李尽数抢走。这明显是袁世凯的诡计。后来这里一度是民国陆军部军需学校。日伪时期,为日本宪兵队强占。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为英文《时事日报》社址。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成为《人民日报》宿舍。现在旧址已不存,即今王府饭店所在。原来饭店门口还有两株老槐树,据说是旧物,现在也无踪影,不能供人怀旧了。
醇亲王从1886年5月14日至28日,检阅北洋舰队、巡阅旅顺、津沽防军、军校、炮台等。李鸿章为了获得醇亲王支持海军建设,大拉感情,写了两首诗呈送,醇亲王也诗兴大发,步韵奉和二首。今天看来二人皆无诗才,刻意雕琢,藻饰无味,但醇亲王的诗句“投醪才绌愧戎行”,却表达出他外行的愧疚心理。
醇亲王巡阅北洋舰队后,还计划1888年再赴海口,但1887年始,醇亲王也遭慈禧猜忌,避邸养病,二次阅兵化为泡影。使这次校阅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的惟一一次亲王阅兵。
1891年醇亲王逝去,李鸿章致电丁汝昌,下令北洋海军各舰船均降半旗致哀。这也是中国海军第一次使用西方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