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五一白洋淀游人同比暴增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5-02 19:00:23
清明、五一白洋淀游人同比暴增
“满月”对一个新生命来说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后的一个月里,时时举世瞩目,处处生机盎然。在这片热土上,人们一边在不舍昼夜努力守护好“这张白纸”,一边在紧锣密鼓筹备新区规划建设。
4月26日,河北雄安新区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计划将涉及57个村的30平方公里启动区的规化和城市设计面向全球招标。4月2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国家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国开行将提供1300亿元资金支持新区起步区相关工作,用于雄安新区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建设、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4月27日,在白洋淀码头的大堤上,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杨文月与鱼形的白洋淀标志碑合影留念:这里,一座未来之城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文/图 本报记者 石英杰
“期待白洋淀成为国家公园”
雄安新区拥有的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湖白洋淀,被称为“华北之肾”,“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提出的“生态任务”。“雄安新区建立后,白洋淀有希望被打造成国家公园。”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田永昌说。
据了解,烟波浩渺的白洋淀面积366平方公里,其间芦苇荡星罗棋布,把淀区自然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0多个淀泊,其85%的水域分布在安新县。白洋淀年平均蒸发1773.4毫米,蒸发和渗漏量近3亿立方米,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系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调节京津冀地区气候、补充地下水源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淀中村人口数量增加,人工养殖数量增加,水体遭到了污染。之后,工业的发展使得白洋淀受到的污染加重。2006年之后,白洋淀已经多次出现“死鱼事件”,治污以及补水一直是白洋淀面临的两大难题。
从1997年开始的引水济淀,多是从上游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以及安各庄水库引水。从水库引水并非长久之计,据当地官员介绍,水库首先要满足保定市生产、生活用水,结余出的水量才有条件作为生态水提供给白洋淀。2006年,正式开始“引黄济淀”,时间持续五个月左右,水位达到了大沽高程7.31米。2008年,为保障北京奥运会正常用水,再次“引黄济淀”,这次引水达到1.5亿立方米。今年4月5日,保定市的王快水库和西大洋水库提闸放水,预计两个月内,白洋淀将获得超过3300万立方米的生态补水。这也是白洋淀获得的第24次生态补水。
“省级湿地区成立15年,白洋淀湿地保护已初见成效。”田永昌说。他们充分利用GPS、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并记录白洋淀野生动植物变化信息,重点是野生鸟类的迁徙变化情况,配合林业、水利、水产、环保等执法单位,并和各乡镇协调联动,加大检查力度,对淀区涉及的非法捕猎鸟类、非法捕捞鱼类、水体污染以及破坏水生植物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我们和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进行科学保护,野生鸟类由192种恢复到200种,我们连续11年观测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鸨群,最多的一次超过了40只。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有望落户雄安新区。虽然目前各项规划还没有出台,但是将来顶级专家和科研机构联手,加上大批资金的支持,湿地保护肯定会有空前跨越式发展和提升。”田永昌眼里透着亮光。
设立一个月的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最年轻的都市,未来的气息正扑面而来。尽管一锹土未动,但雄安新区的百姓们都知道,不久之后这片土地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巨变。
这将是一座规划引领、高点定位的千秋之城。
这将是一座便捷高效、宜居和谐的现代之城。
这将是一座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标杆之城。
这将是一座肩负新使命、引人憧憬的未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