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对老门楼进行摸排考证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5-16 17:17:23
蛮子门是商人富户常用的一类宅门形式。
广亮门、金柱门、蛮子门、如意门、窄大门、西式门、垂花门……东城区朝阳门街道聘请专业机构,对东四南文保区8条胡同里的宅门进行摸排,考证出214座具有保护和保留价值的门楼。如今,这些门楼被分成8类建档保护。今后,所有入档门楼任何人不得擅自施工改动,对于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门楼,政府将筹资进行专业修缮。
走进幽深的胡同,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胡同两侧或宽敞明亮,或小巧精致的一座座门楼。它是四合院建筑最精华的部分之一,是当年胡同人家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或年久失修,或盲目改建,大部分门楼已面目不清。
“这就是一处如意门,保存得特别完整。”站在史家胡同23号院门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惠晓溪向记者介绍。惠晓溪是此次门楼保护工作的牵头专家,去年下半年,他带领团队对东四南文保区8条胡同里的宅门一一考证鉴定,最终确定了214处具有保护和保留价值的门楼。
站在马路上抬头看,眼前这座门楼,高高在上,朱漆大门,灰色砖墙。门口两个石雕门墩,工艺相当讲究。更讲究的是屋檐下的砖雕,从上到下,分三段,一共有四种图案,非常精美。
“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最常见的一种屋宇式宅门形式,一般百姓人家爱用这种门楼,但不是普通百姓,得是比较富裕、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百姓。”惠晓溪介绍。如意门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有象鼻枭,形状好似如意头。而且一般门簪上,也会写上“如意”两个字。如意门虽然形制不高,但不受等级限制,反而可以随着主人的兴趣和财力,进行装饰。这处门楼上保存完好的砖雕,就反映着主人的雅趣。
再往前走,惠晓溪在一处院门向里推得很深的门楼前站住。“门往里推得越深,这家的主人官职就越高、越有地位。这里原来住的,就是清朝的一位大学士。这种门楼,叫广亮门,得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才能用。”惠晓溪说。
继续往东走。在一座油漆一新、雕梁画栋的门楼前,记者停下来拍照。惠晓溪却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边走边说,“这个什么都不是,四不像。”原来,这是院落新主人改建的门楼,虽然投资不少,但跟老北京四合院完全不搭,在整条胡同里显得很突兀。这样的门楼,不止一处。
“这都是划定文保区之前施工的,放在现在,绝对不允许他这么干。”惠晓溪不无痛惜地说。
史家胡同、干面胡同、演乐胡同、灯草胡同、前拐棒胡同……东四南文保区里有8条胡同,按每条胡同有60个左右的院落计算,加起来至少有四五百座门楼。
“一方面是年久失修,自然毁坏了;一方面是修但不按规矩来,修成了赝品。”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介绍,双重破坏下,老的门楼越来越少。
去年,朝阳门街道对东四南文保区内有保护价值的214处门楼进行了建档保护。“我们把所有214处门楼,都标示在了地图上,并告知相关院落的居民和产权单位,任何人不得对这些门楼擅自施工。”李哲介绍,街道将和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一起,对此进行监督检查。
这214处门楼,有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下一步该如何保护?
“先不动!”惠晓溪斩钉截铁地说。先要进行充分的考证,查资料、查档案、访问老居民,弄清它们的本来面目后,再考虑修缮保护。
2016年4月,惠晓溪团队就在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经存在安全隐患的史家胡同45号院里的垂花门进行了落架保护修缮。
“我们反复论证,老的建筑构件确实不能用了,都拆了收藏起来。”惠晓溪介绍,修缮后的垂花门,保留了原来的门簪和所有石质构件,其余按古建标准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