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博物馆:多元文化让博物馆有温度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5-23 18:14:34


2017年5月18日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 每年的这一天全球博物馆都会精心策划展览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开放活动,邀请人们走进博物馆,以加强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在全球博物馆共同发声的时候,中国的各大博物馆围绕着“让文物活起来”这一主题正在集体发声。其中座落于北京丰台的一家专题博物馆,别具一格的提出了用“声音”让文物活起来,闻听北京汽车博物馆发出的这“声音”,请随我换种方式打开博物馆,一起走进用“人-车-社会”讲故事的汽博馆,感受多元文化交融中充盈着的温度……
 

走进有温度的汽博馆 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
 

曾有人提出“一场经济危机,会影响三五年;而一场文化危机,会影响一代人!”
 

今天,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文化园地不应贫瘠,精神生活不应饥渴,今天的人们更需要心灵的营养。博物馆文化能够滋养心灵,而一旦心灵获得营养后,随之改变的是对生活态度,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对于大部分城市的居民而言,一座理想的博物馆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设施,而且是多元文化群体的精神家园,人们在这里能够寻找到生命的意义,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多彩。
 

一首诗在博物馆里朗朗诵吟,能让人联想到什么?
 

 

 

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一首柔婉动人的歌曲,一幅回肠荡气的油画,包括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5月13日,一场“车@城@人聆听博物馆之音”主题诗歌朗诵会,用诗的方式打开阅读博物馆的一种方式。陈铎、虹云作为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号召了老一代艺术家齐聚汽博馆,用朗朗读书声、吟诵声,现场演绎“车、城、人”相伴相生的情结。月下卢沟,水灵如画,《卢沟晓月》迁动着历史的思绪;一条河,流淌着母亲的温柔,走进《丰台,梦里江南》,赴一场《我和丰台有个约会》;人类驾着《中华古车》自远古驶来,在华夏大地上,一路驾长车而来,巨轮隆隆映着《满江红》,为了《我们的红旗,我们的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期盼在第二天能去博物馆,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感受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还有那《博物馆里的小孩》在奇妙而瑰丽的博物馆世界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似乎听到他们在说《我是北京城一只雨燕》将《赢在顽强》,《这就是博物馆》。是的,这就是朗诵会的精彩篇章为我们呈现出的一幅壮丽且唯美的画卷。诗歌和文物一样,都有不死的灵魂,这就是博物馆文化的力量,用“声音”让文物活起来,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此刻,你是否有诗想与它共诵。在汽博馆里让我们感受到多元文化带来的温度,有诗、有美文、有舞蹈,调动着我们的各种情感,体会着历史中生命的长河,体会着博物馆人的坚持与力量,体会着活起来的文物的自在与怡然。这一切的温暖呈现,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服务是从暖心开始“。
 

 

 

一个汽车兵的故事,是否让您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博物馆里参观展览是品读社会,也是阅读人生。雷锋——一个汽车兵的故事,就在汽博馆的展览里徐徐如声的为观众们讲述着。据了解,在周末或是节假日,总有一位小学生的身影,此刻,他作为小小讲解员不仅为中国观众讲述雷锋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影响下,他经常自发组织班里的小伙伴在社区开展捡拾烟头,美化环境等活动。还有多所学校的中学生也在这里作为讲解志愿者,讲述他们这一代人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平日里,这里还是党员示范岗,汽博馆的党员都会走到这里作为志愿讲解员,为观众提供服务。此外,还邀请全国学雷锋两会的田永清将军在五四青年节期间与青年们一起与“雷锋对话”,他为青年们呈现出了一个鲜活的“雷锋”形象。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每年都会演出的雷锋情景剧,送到学校、商场和社区的雷锋课程……相信,每一位讲述者心中都住着一个雷锋,他热情、善良、无私,爱国、爱岗、爱家。北京汽车博物馆杨蕊馆长告诉我“在汽博馆里会看到60、70、80、90后共同讲雷锋”,她认为“每一代人都需要雷锋精神,在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更需要雷锋精神!讲述雷锋故事、传播雷锋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这是对社会的思想启迪、精神引导和道德提升的非常鲜活的载体,它若能点燃内心深处的激情,那必将是燃烧的青春岁月。” 都说博物馆是让人终身学习的地方,这种情景式、沉浸式的科普文化,与课本里的技能和知识,来得更加耐人寻味。博物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含蓄的藏品意境,引导人们从浮躁走向宁静,从现实走向理想,从思考走向行动,引导大家共享精神乐园。
 

一条车辙,它究竟有多长,能走得多远?
 

纵穿时遂,横越五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驾着“移动”的轮和车自远古驶来。在华夏大地上,距今四、五千年以前,黄帝驾车涿鹿之战,指南车一路向南,帮助黄、炎二帝走向胜利之路。时间的巨轮还在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印迹在岁月的沉淀中铸造出了文明之路、求索之路、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发展之路……串联起了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间的浓情厚谊。博物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设施,在国际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之时,肩负着重要使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维护和保存文化的多元化、多样性。不久前,在中国传统花朝节期间,汽博馆“以花为媒”,策划了一场“西遇花朝——中法文化汇流”文化活动,法国香水的醇香,中国插花的纯美,配以唐代煎茶清香,令在场的中、法友人在互信互鉴交流中感受着两国文化的魅力。像这样的交流早在中法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中法两国的汽车博物馆就“以车为媒”,将中国的国车红旗送到了欧洲,将法国总统的座驾DS在中国展出,“北京-巴黎 不解之缘”中法汽车文化专题展也在汽博馆为观众呈现了世界上第一次跨越欧亚大陆的拉力赛,以及跨越世纪的“东方之旅”。利用“交流年”“友好年”“文化年”等国家双边活动,汽博馆策划的中美、中俄、中意等文化交流有序开展,逐渐形成文化体系,架起了我国与世界各国沟通了解、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桥梁,“以车为媒”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
 

 

 

 

 

一座城、一座博物馆,坚定的是国人的文化自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博物馆让社会更和谐。人们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也生活在文化生态环境之中。只要人们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总能发现一座城市自己的气质、灵魂以及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北京丰台,曾经的一片花田、一池莲花,还有那卢沟晓月和永定河水见证着岁月的春秋,以一个独具性格融入了东方的智慧和勤劳,根植在这文化园圃中。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将来自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意味着博物馆的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珍贵的文物展品,更多想探求文物藏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积淀,甚至渴望将特别喜爱的博物馆文化信息加以提炼,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在汽博馆里用车@城@人的方式策划展览、组织活动,是将车和人都置身于城市和谐发展的整体思考中,重新考量其作用和方式;策划“简单看世界 一起轻生活——新能源汽车专题展“,以一种生活态度引导生活方式;策划”金戈铁马话军车专题展“并开设”开学第一课“,寄希望于将正确的价值观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当然这些,都是汽博馆根据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衍生出的多元文化需求,包括多种形式的的文化和教育活动。正如汽博馆杨蕊馆长所说,“博物馆要想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要善于主动介入当代文化生活,只有博物馆文化大众化,才能真正成为主流文化,才能成为历史的庄严、世界的光明和温暖的源泉,才能在城市发展中担当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才能让这片热土独具自己的性格。”
 

 

 

 

文物传承古今,交流沟通中外。通过博物馆文化传播,可以使更多社会公众领略中华文明五千年辉煌历史,增强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知和认同,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创造,让更多人有机会陶醉于传统文化的享受之中,沐浴中华文明的恩泽,汽博馆正在以一种展新的资态呈现着自身的性质与功能。有人说“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关“文化”的诸多利好政策纷纷出台,尤其是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近日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立法的出台,将“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更加需要博物馆这样的公共文化机构扛起“文化“的大旗,为国人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历史和未来赋予的使命。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