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92年纸质门票 网络预售开始试行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7-04 16:09:54


 作者: 王洋

日前,故宫博物院宣布拟从7月起试行全部门票网络预售,并根据试行阶段运行情况,10月下旬起,择机正式实施全网售票,力争在2018年五一实现观众分时段、错峰参观,从而有效控制观众流量。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精细化管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我们希望观众进一次故宫,能够有尊严地享受游览过程,能够得到文化需求上的满足。”

限流预约让游览更有“尊严”

今年3月两会期间,单霁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如果公众理解的话,我们希望能够取消售票处,试行全员预约制。”时隔4个月,故宫宣布正式试行全网售票,此举预示着故宫使用了92年的纸质门票将退出历史。

以前,一提起故宫,人们的印象就是红墙黄瓦、一派威严的景象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场景。早在2012年,故宫参观人数就突破1500万人次,日接待最多达18万人次,人们往往会质疑,这到底是去看古建筑、古文物,还是去看人。

景区里人满为患,景区外排队买票也曾是很多人的“噩梦”,旺季通常会排一个多小时队。为了彻底优化游客购票环节,故宫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参观者通过网络预约购买门票,另一方面一口气加开售票窗口至32个,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让游客在3分钟内买到票。

2015年,国家旅游局颁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最大承载量,并制定游客流量控制预案。故宫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开始推进景区限流工作,经过测算,首次向社会公布其最大承载量为8万人次。

事实证明,故宫尽管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却没有影响到总参观人数,2016年全年游览人次达到1600万,超过了卢浮宫与大英博物馆客流量的总和,再创历史新高。

如今,顺利完成限流工作后,全面实行网络售票又成为摆在单霁翔面前的新挑战。“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如果临时来了一些不会上网预约的老年游客怎么办?对此,我们将设立十几个服务处,针对有特殊情况的人员给他们当场办理票务。”单霁翔坦言,全面实行网络售票的最大目的在于更好地对游客进入故宫的时段进行分流控制与管理,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游览环境;通过对网络预约获取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满足游客的参观游览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

还景于民“犄角旮旯”陆续开放

“如果你说你文物多,可是99%的文物都在库房睡觉,观众看不到;如果你说你观众多,可是70%的观众只走中轴线,不看那些展览,那故宫所有的‘世界之最’便没有意义。”

在单霁翔看来,让更多的文物与游客见面,让游客看见更加完整的故宫是他作为院长的职责,“除了那些每天要跟文物、跟古建筑打交道的部门继续留下,我们院长、副院长都要带头,1500多名员工中的一半都要搬出紫禁城。”

2012年故宫开放面积比例为48%,2014年增加到52%,2015年为65%,2016年扩大至76%,2020年预计开放超过85%……近年来,摊开故宫地图就会发现,未开放区域越来越小,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次第打开,一个个院落可以穿行而过。

记者看到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进入故宫,要经过午门,中间那扇门,这以前是只有皇帝能走的,后来开放给贵宾,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次,1000多万买票的观众平时都走两侧的门。一次,一个东北游客拽住单霁翔,说自己一辈子只来一次故宫,也想“当皇帝”。单霁翔哭笑不得,但他觉得应该给所有游客自由选择的权利,于是就把中间那扇门开放了,“愿意当皇帝的当皇帝,愿意当大臣的当大臣”。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对故宫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为游客呈现更舒适的旅游环境,单霁翔也加大了对停车场的整顿,要求员工的私家车全部停到紫禁城外,同时,花力气治理故宫周边环境,使其与故宫古建筑协调。

今年两会期间,单霁翔就提出“建议太庙、社稷坛、景山、北海、端门、皇史宬……故宫周边古建筑群和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加强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级别和监管力度。

关注故宫的人应该都对轰动一时的“故宫跑”印象深刻。2015年9月,故宫举办了“石渠宝笈”特展,其中展出的全卷《清明上河图》最受关注,不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游客为了看展,最长的排了13个小时队,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国人对文化的需求,这件事也激励我们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凝练成展览,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单霁翔说。

记者了解到,故宫藏有6000余件明清家具,由于过去场地和展陈条件的限制,它们中的80%都未曾向观众开放展示过。为此,故宫正在积极筹备南大库的开放。南大库曾是清宫建材废料储放场所,也是故宫最大的文物仓库,今年这里将改头换面,摇身变成“大型仓储式家具展厅”——故宫明清宫廷家具陈列馆。建成后,2200件珍贵的明清家具将与观众见面,办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型皇家家具展览。

“这个仓储式展陈场所的建设,不仅将使‘非紫檀及黄花梨’的珍贵展品有机会在世人面前一展风采,更对研究、清理、保管等领域都非常有意义。”单霁翔说。

届时,举办过“石渠宝笈”特展的武英殿将与对面的南大门形成一个展区,让更多游客走进故宫后,不是沿着中轴线一直往前面走,而是到西路、东路等地看看。真正实现北京故宫展陈格局大变,游客选择路线增加的目标。

守护“生命”交给下个600年

对于文物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单霁翔给出的答案非常简练,“保护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传承才是目的”。

“我们保护的古建筑和文物都是有生命的,要尊重他们的生命历程”。在单霁翔看来,这些文物的生命历程比人的寿命长久得多。今天我们保护文物,与其“对话”,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有权力跟文物“对话”,“加之他们将来掌握的技能、持有的理念可能比我们还要先进,他们将来能用的材料、工具可能比现在的还好,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根据今天的主观愿望去改变文物的状况,我们需要做的是使它们健康地传承下去。”

据了解,为了能够保证文物的生命延续和健康状态,2016年年底,坐落于故宫西侧院墙内侧的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配备200名“医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据介绍,如同病人进医院求诊,前来故宫文物医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挂号”“分诊”,完全“康复”后才能“出院”。

这个特殊的医院也因为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声名鹊起,让广大游客心生向往。“这部片子我们原来的设想就是一部科普片,告诉大家故宫文物修复的技术、我们的态度和做法,但是没想到,推出以后年轻人点赞最多。原来我以为年轻人喜欢打打闹闹的片子,没想到现在年轻人也认可‘择一业终一生’的精神,这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单霁翔说。

同时,为了更好地传承故宫文物的生命价值,让更多游客把故宫文物带回家,故宫的文创产品发展得红红火火,很受游客追捧。

“朝珠耳机”、“朕亦甚想你”扇子、“奉旨旅行”行李牌……截至2016年年底,故宫已经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上百个系列。

“文创产品确实是永无止境的工作,因为人的生活在变,人们的需求在变,传播文化的手段都在变,所以,文化创意产品要紧跟人们的生活与需求,研发大家都喜欢的产品。”对此,单霁翔也给出了三点建议,即要美,要有实用性与趣味性,要上档次、有品质。

再过3年,紫禁城就满600岁了。故宫“看门人”单霁翔希望,壮美的紫禁城可以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王洋)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