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古城留白增绿 文韵飘香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7-07 19:47:34
中新网北京新闻7月5日电 宛平城,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始建于明崇祯年间,连贯的城墙和瓮城,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完整的历史城镇。宛平城因卢沟桥而建,也因卢沟桥事变而闻名。1937年7月7日,宛平城打响全民族抗战第一枪,这座古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如今城墙上仍可见的斑斑弹痕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80年后的今天,硝烟散去。如今的宛平城,环境清静优雅,建筑古色古香,一派祥和景象。这座有着380年历史的古城在光阴流转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留白增绿 社区花园古树林趣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到来之际,宛平苑公园正式开放。公园位于宛平城东门,总面积1.72公顷,是以生态绿化为主的一块城市公共绿地。
今年4月之前,该地块在还是一片平房区,典型的农居混杂地带,临街的小饭馆、五金店、杂货铺、出租房鳞次栉比,环境卫生脏乱、私搭乱建、无序停车、噪音扰民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作为宛平城地区环境提升重点项目之一,宛平地区办事处和区城管执法监察局为了加快推进公园建设,通过综合利用自拆、帮拆措施,清理整治了一大批“老大难”违法建设。
据统计,共拆除周边违法建设房屋56处、3000余平方米,拆迁26个院、70户、8984平方米,腾退后的土地用作城市公共绿地,为今年4月公园的开工建设争取了时间。
建成后的宛平苑公园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北侧入口处的古树林趣、中部的古道广场和驿站服务中心、以及南部的林下健身场地。绿化种植多以松、柏、菊花为主,同时设置健身步道和林下健身场地、休息亭廊等公共服务设施,融入社区居民休闲功能,以满足附近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的需求,成为“城墙下的社区花园”。另一方面其西侧与卢沟桥文化旅游区相邻,并与周边的京港澳高速、宛平城西门外景观绿地、和平广场共同组成完整的宛平城参观路线,承载宛平城游客疏散功能,成为宛平城旅游前导缓冲区和接待游人休闲服务区。
煤改电 告别用电荒时代
宛平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总面积20.48万平方米。因宛平城地理空间狭小,人员居住密集,且外电网设施严重短缺不足,五、六户共用一块电表的情况很普遍。以前一到夏季用电高峰,灯总是一闪一闪的,电压不稳,而且经常跳闸停电,居民反响强烈。但是受地域限制,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用电荒的问题。
2017年,丰台区投入巨资在宛平城外围建立了2座开闭站,在不破坏宛平城整体环境面貌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新增箱变9组,安装墙箱地箱33组,门型架100个,终于告别用电荒的时代。
为了保持老城秩序、美化城内街环境,宛平城地区办事处积极协调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部门,所有架空线必须入地,在净化环境的同时,减少安全隐患。
保护与更新并重 古城文韵飘香
宛平城原名拱北城。2003年起,宛平城内逐渐复建了包括宛平县衙、卢沟驿、兴隆寺及拱极营等建筑,同时增加了戏楼等景观。作为老北京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已复建完工的宛平大街形成一条古色古香的明清文化步行街。如今,走在宛平城中贯穿东西的大街上,两旁可见朱红色大门的房屋、精致的装饰、灰色瓦当屋檐……现已有多家老字号入驻。
为了更加充分地挖掘文化内涵,全面保护、传承、利用好宛平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台区对宛平戏楼进行了改造,成为宛平城社区可以共享的文化室。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主题的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期间,讲述1937年“七七事变”,宛平城内军民奋起抵抗的悲壮故事的原创话剧《宛平人家》就在宛平戏楼上演。
新近建成的“宛平记忆”阅读馆文化室内也准备了抗战书籍及影片资料,突出宛平城红色文化特色。此外,该馆实现与首都图书馆借阅系统联网,通借通还服务,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阅读,大大方便了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丰台一直高度重视卢沟桥-宛平城历史文化片区的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今年发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庙、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丰台区将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卢沟桥-宛平城作为国家重大活动纪念地和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的多重功能和环境面貌,精心谋划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