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密云长城文化带”:从沿途风景感受历史 (图)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7-29 09:34:10
融合长城文化、古镇文化、山水文化为核心内涵
密云历史悠久,地处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自古就有“京师锁钥”之称。明长城像一把太师椅的后背圈一样,起浮盘旋在密云东、西、北三面的山脊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丰厚的文物资源。
长期以来,密云区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健全机制,取得了文物保护管理与文物开发利用良性发展的良好成效。古长城、古建筑、古遗迹、古村落,抗战遗址、民俗新村、国际旅游度假小镇、边关长城文化品牌……环环相扣,环环珠玑,串联起一条融合了长城文化、古镇文化与山水文化的“密云长城文化带”。
古北水镇夜景
长城文化的“博物馆”
司马台新村
据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统计,密云境内的明长城共有144段,总长182.1039千米,实有墙体106.1609千米,山险75.943千米,敌台605座,烽火台48座,城堡61座,水关45座,铺房4座,登城步道66处,其他相关遗存25处;从大城子镇下栅子村起,蜿蜒巍峨的长城经过了北庄镇、新城子镇、古北口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等密云区内11个镇、57个村。另外,密云境内还有北齐长城3.6千米。
密云境内的长城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可谓是长城文化的“博物馆”。以“险、密、奇、巧、全”闻名于世的司马台长城,蟠龙山、卧虎山长城的将军楼、姊妹楼,新城子五虎水门关,大城子V字形长城,石城滴溜山长城,不老屯、冯家峪的明代长城铺房……或造型奇特,或保存完整。密云长城无论从长度、悠久历史、建造风格,抑或是文化底蕴,都堪称“长城界”的翘楚。不但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还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创作天堂。
长城边曾吹响“集结号”
密云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北口更是重要的边塞关口,密云长城成为中华民族交融发展史的重要载体,留下了大量史料、典故。经梳理,在密云区56处近现代类文物中,有抗战文物42处。其中,尤以白乙化烈士陵园、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等文物保护单位最为著名。这些抗战文物资源,都已被开辟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基地,为推进密云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抗战文物承载的,是一段段不为人所熟知的长城故事和长城精神。
古北口七勇士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关口,国民政府组织25万人驻守。3月10日,17军25师所部145团奉命在古北口城及两侧迎敌抗击,在帽山上派驻7名战士组成观察哨。激战两天后,25师奉命撤离,但因通讯中断,观察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7名士兵依然据守在一座小山头上,奋勇阻击。
枪支弹药用完了,就用大石块砸,日军反复强攻,每一次都被7名勇士击退。最后,日军不得不动用飞机、大炮反复轰击小小的山头,七名战士全部壮烈殉国。日寇原以为山顶上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上来发现竟只有七个人,大为惊诧,钦佩至极。于是,日军将其尸体掩埋,并立木牌“中国七勇士之墓”。七勇士为国捐躯,他们虽未留下姓名,但却以血肉之躯让一段现实版的《集结号》万古永存。
白乙化烈士
白乙化出生在辽阳石谷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党派到了辽热地区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武装斗争。白乙化曾先后担任晋察冀第十团团长、晋察冀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和十二分区副司令等职,是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者。
白乙化的枪法被公认全团第一,他曾经在指挥平西娄儿峪战斗中,用步枪3枪击倒3个日军旗语兵,第4枪将日军小膏药旗击飞,使日军指挥中断。1941年,白乙化在密云马营西山被日军冷枪击中而牺牲,享年30岁。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发表了《告全军同志书》,赞扬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民族英雄、无产阶级的先锋。
古北口:正在崛起的“边关长城文化品牌”
提到密云,人们似乎立刻就会想到人气爆棚、丰富了市民周末休闲时光的古北水镇、司马台长城。其实,以古北口为代表的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庙宇群聚、民族融合、百家齐唱,使古北口镇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密云将古镇历史文化底蕴、边关长城特色不断融合和升华,一个“边关长城文化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
“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碑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这是密云流传甚广的一段民谣,说的正是长城脚下的古北口村。远远望去,村北的蟠龙山为古北口封口锁关的两大屏障之一,其上的长城以保持历史原貌而著称,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的精华所在。
步入村内,建于1680年的古御道,建于1025年的杨令公庙、财神庙、药王庙,建于1205年的三眼井等名胜,似乎让时光倒流千年。2008年,古北口村被市委农工委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是北京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乡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拥有135个姓氏的古村落
河西村位于古北口镇潮河西岸,四面环山,距今已有2100年历史。别看这座古老的小村落只有600多户1900口人,但却有135个姓氏、7个民族。除了张、王、李、刘等这些常见的姓氏,那、桐、菅、敖等少数民族姓氏也能找到,河西村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家姓村”。
据介绍,河西村原名柳林营,是历代驻守边关营盘的所在地,最繁华的年代是清代初期的100年间,村子当中一条马路两侧仅富商大院和商号就有近百家,加上当时清政府在此建有提督府、参将衙门、守备衙门、校军场、点将台等,因此成为各地人口聚集的地方。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变迁,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河西村。
现在的河西村,虽不复当年的交通要塞胜景,却成为鼎鼎有名的“百家姓村”,靠民俗旅游上闯出了一片名堂。游客来到这里,在游览千年古建的同时,还能体验多姓氏聚居的古村风貌。
艺术新村里的“星级别墅”群
从古北水镇出来没多远,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出现在眼前。一座座青砖灰瓦的二层别墅整齐划一,与不远处的古长城色调一致,遥相呼应,这就是司马台村村民的民居,也是接待游客的“星级酒店”。
依托古北水镇项目,司马台村全村进行了搬迁改造,500多户村民家家住上了二层小楼,并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旅游定制”,自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民俗接待。发展民俗旅游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每逢节假日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场景。村民们以前打工种地,现在坐着飞机去旅游。村民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及现代意识都走在了密云民俗接待的前列。
古老村落变身艺术新村,司马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与民俗完美结合的典范。为了加快民俗业的发展,司马台村还与相邻的紫海香堤香草艺术庄园联手,游客在庄园欣赏浪漫色彩,还可到司马台新村体验特色民宿。
赴一场长城脚下的夜游之旅
著名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古北口镇境内,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和修筑者们的智慧,形成了其独特的风貌。在很短一段距离内,城墙和敌楼形式之多,变化之大,在整个明代长城中是极为罕见的。
而今,依托并进行深度发掘司马台长城遗留的历史文化,一座9平方公里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古北水镇声名鹊起。整个度假区整体规划为“六区三谷”,分别为老营区、民国街区、水街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民宿餐饮区与后川禅谷、伊甸谷、云峰翠谷,此外,度假区内还拥有43万平方米精美的明清及民国风格的山地合院建筑,包含4个精品酒店、5个主题酒店、23家民宿客栈,共1288间客房,10多个文化展示体验区、特色商铺和餐厅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亭台楼阁、青砖灰瓦、小桥流水,这个基于北方水文化建造而成的小镇,正在成为北京夜游时尚新地标,吸引更多年轻人及国际友人前来度假休闲,这里也是摄影家和美食爱好者的天堂。
2014年,古北水镇开业之年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占密云区景区综合收入的56%,安置本地劳动力近1000人,带动司马台雾灵山沟域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5亿元。去年,古水北镇开业短短3年,游客量就突破了245万,旅游收入达到7.35亿。谁能想到,古北水镇落户之前,整个沟域的年接待游客量才仅为25万人次。借助古北水镇,十里八村的3000多名农民的“钱袋子”跟着鼓起来,周边的村落富了起来,古北口“边关长城文化品牌”也冉冉升起,成为密云长城文化带最亮眼的一环。
■时间轴
▲550-559年
修筑北齐长城
▲1368年始
修筑明长城
▲1378年
修建古北口关城
▲1550年
俺答兵自古北口入侵
▲1569年
戚继光督修古北口长城
▲1644年
清军破墙子岭入关北京
▲1924年
冯玉祥自古北口起兵回京,发动第二次北京政变。
▲1933年初
古北口长城抗战爆发。
▲1940年至1943年
丰滦密、承兴密两个抗日根据地分别建立。
▲1941年2月
白乙化牺牲在鹿皮关长城。
▲1945年9月13日
驻古北口日军投降。
▲2008年
古北口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6年
古北口镇成首批中国特色小镇。
■相关链接
古北口长城段或将建成
“国家级长城文化展示区”
据密云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针对长城保护的这一重要任务,早在2006年,密云区政府就成立了“密云区长城保护工作委员会”,建立长城保护工作责任制。长城保护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区长任主任,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文化委、规划委、旅游局、公安局等部门组成,重点明确长城保护工作中各部门和所在镇、村责任,督促长城沿线镇村组建长城保护员队伍,2016年经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已组建成109名长城保护员,开展长城保护巡查工作。
近年来,密云区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政府支持,对部分文物资源开展了抢救性修缮工作。按照北京市委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建设北部长城文化带的要求,市文物局等部门正在组织编制北京市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规划将明确全市长城保护开发的重点区段、建设任务和项目安排。经前期沟通,市文物局初步设想在密云区重点打造古北口长城段,拟将该段长城建设成“国家级长城文化展示区”。
北京晨报记者 张晓莉 康健/文 密云区委宣传部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