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颐和园有感:历史印迹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8-01 21:57:42


 “朝阳已经升起来了,懒惰的人们是赶不上它的脚步的。”

7月19日6点的闹铃响起,草草洗漱后,换上队服便和小伙伴们一同前往北京颐和园颐和园,今天要与北京旅游网的工作人人员畅游颐和园,内心充满了期待。

坐上公交车,一路摇摇晃晃终于在九点到达了颐和园。见到了北京旅游网的哥哥姐姐们。热情地给我们分发了小礼物、送水、为大家购买门票,还贴心地安排了一名讲解员给大家介绍颐和园。在正门,有电子讲解器的租赁点,方便游客参观游览颐和园。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苏州街,绿幽幽的河道两旁布满商铺,游客乘舟在河道上游览,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乾隆皇帝为自己的母亲建造的。乾隆皇帝钟爱江南水乡,想让母亲也看看这样的景致。无奈老太后上了年纪,禁不起舟车劳顿,于是他就在颐和园建起这苏州街,让自己的母亲也能感受江南美景。在《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这也是此次游颐和园的一大收获。

接着,我们参观了石舫。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独特的一种水上建筑,它的建筑外形和内部结构都与舟船极为相似,故称之为“舫”。这种舫式建筑不仅可以丰富园林中的景致,还可以供人们在舫内游玩宴饮,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颐和园“石舫”堪称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镌刻有砖雕装饰,整座石舫既精巧华丽,又不失典雅恢宏的气势。

据讲解员介绍,乾隆皇帝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并不单单是因为对“舫”情有独钟,而是还别有一番用意,这在他的《御制石舫记》中即可以看出,“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为建石舫,乾隆还专门写了一首诗:“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载舟昔喻存深慎,盘石因思奠永安。”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建“舫”之初衷,其实是想借用古训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来告诫后人“水不能覆”,并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

然而,这艘大“石船”建成不到百年,就被千里迢迢乘着坚船带着利炮而来的英法侵略者所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石舫重建时,慈禧懿旨,原为古建筑形式的舫上舱楼改建成了西式舱楼,取名清晏舫,取海清河晏、江山太平之意,石舫成了慈禧太后赏览风景和饮宴的地方。

祈望清王朝如磐石永安之梦终究被历史的车轮碾碎。颐和园这艘大石船不仅见证了清王朝的覆灭和历史的沧桑巨变,更证明了只有政治清明、吏治廉洁、百姓拥护才是国家百世不移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兴旺的不朽基石。

我们在园内还对游客进行了采访。不少游客表示,希望颐和园的旅游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游览的时间长短为游客介绍游览内容,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高效率地进行游览。

参观完颐和园,大家深有感触,乾隆皇帝的孝诚与忠告,慈禧太后的奢靡腐败,八国联军的枪炮,傀儡皇帝的软弱无能……给这座园林带来的历史印迹,一幕一幕,已成过往。留下来的除了这个园子,还有后人无尽的思考。(文/唐瑜)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