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里的变迁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8-09 09:10:51


 

张永生向游客介绍他打制的铁锅、铁铲。   本报记者 张立朝/摄

 

京西南,苍翠的幽岚山下。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矿山路旁,老张铁匠铺里,传出“叮叮咣咣”的打铁声。这是全镇仅存的一家铁匠铺,已传了四代人。

铁匠铺门前,摆放着小铁锅、小铁铲等,还有铁制铃铛、未开刃的关公刀等工艺品。屋里炉火正旺,张永生左手用钳子从火中把一片煅烧发红的铁片夹出,右手抡锤,一下又一下地将铁片捶打成型。他的脸被炉火映得通红。

“我定做一个拨鱼儿形状的小铁铲,多少钱?”“150元!”昨天一早儿,就有顾客上门订货。老张将这一订单记在本上。

张永生拿出专门记录订单的本,向记者展示订单:丰台,铃铛一个,上门取货;河北易县,铁锅一口,快递……密密麻麻,记了七八页。

“现在光顾铁匠铺的是游客,每到节假日,铺子里能来上百人定制铁艺品。”张永生说,他打制的物件比以前小巧细致了,干的活儿也轻省了,赚的比以前多了。一口小铁锅100元、一把小铃铛50元……

“我这门手艺是太爷爷那辈儿传下来的。”张永生说,太爷爷经营铁匠铺时,做的都是锄头等农具;到爷爷那辈,最火的生意是打马掌,那时村里全是土路,村民运煤靠牲口;到了父亲那辈,门前来往的是一辆辆运煤大货车,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开矿用的工具;他接手铁匠铺之初,开矿工具仍是主打。

在张永生的印象里,1993年至2008年,房山的煤矿、石板开采生意火得很,他家的生意也很红火,卖的最多的就是开煤矿用的尖镐、窑斧和开石板用的小凿子、小铁锤。他家的固定客户就有四五百人,还有不少是从霞云岭、河北镇、河北涞水和易县远道而来的。

变化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房山关停所有煤矿,告别了千年采煤史。没了煤矿企业,老张铁匠铺就意味着失去四五百名老客户,面临转型。

张永生说,他意外发现,没了老客户,却增添了一批又一批新客户,他们是前来房山休闲旅游的游客。铁匠铺的产品渐渐变成了游客特喜欢的工艺品。

在张永生看来,这样的变化与家门口的生态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过去,走出家门,满眼是光秃秃的荒山,还有川流不息的运煤货车。

自从房山关矿以来,黄山店村确立了转型发展的思路,从旧时的“炸山”“挖山”模式转变成了养山富民、借绿发展的新路子。他们植树造林,修复废弃矿山和山场3000余亩;建设坡峰岭景区,最大限度地保留山场原始风貌;对穿村而过的夹括河,实施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河岸景观与自然环境实现了完美融合,两岸果园成下乡市民观景、采摘的乐园。

“以往,我家的铁匠铺靠山吃山;现在,借山借绿实现了新发展。”张永生说,“不仅仅是铁匠铺,全村两百多名村民,借幽岚山、夹括河这片青山绿水,吃上了旅游饭,年均收入比以往增长了近万元。”

如今,黄山店村守着青山绿水,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矿山路”三个字中的“矿山”二字,已成历史的记忆。          本报记者 褚英硕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