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庙一塔”认通州(图)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8-17 17:22:48


 作者: 高锋霜

寺内一景

 

文庙内景

 

寺与塔

 

通州“三庙一塔”也称三教庙, 坐落在京杭大运河北端、通惠河口南岸大成街,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是北京人文六大景区之一。

文庙在前,佑胜教寺和紫清宫在后,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呈“品”字形布列,与西侧玲珑挺拔的燃灯佛舍利塔,组成一座参差错落古香古色的风景园。

文庙又称文宫,位于原通州府衙西侧,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现在北京孔庙尚早建4年,历经元、明、清三代22次重修扩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依次为照壁、射圃、如日中天坊、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大成殿、崇圣殿。殿后有明伦堂,东跨院有圣容殿、尊经阁,西跨院为学正署和训导署院。大成殿五间,进深三间,和玺彩画、壮丽威严。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子在古代已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从孔子逝后在其居堂祭祀、到东汉永兴年桓帝下令建庙、直至乾隆皇帝亲谕可使用最高规格的黄琉璃瓦顶,孔庙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礼制庙宇,遍及中原大小城市。诸多君王亲临祭祀视为“国之要典”,以此取得政权的合法性;庙中供奉儒家杰出人物,被历代知识分子视为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

文庙左后侧的紫清宫,是道教宫观,明代中期由京都及通州人士共同捐建,清同治、光绪年间重修。因殿壁所绘红孩儿,生动逼真活灵活现,俗称红孩儿庙。一进院落,山门一座,正殿三间,西配殿三间,观内供奉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道教创始人,著有震古烁今的《道德经》五千余言,上处玉京、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是开天创世、救赎教化的“三清”中太清道德天尊,常常分身降世、传教度人、弘扬道法。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追求长生不死、济世救人。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东亚、南亚广泛流传。养生、星相、太极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道教文化,近年更是风靡全球。

文庙右后侧的佑胜教寺,俗称塔庵,一进院落,山门三间。有民国石碑一座,记八国联军毁寺罪行。佑胜教寺早年规模宏大,如今只遗存一处光明殿、一棵古树和一尊标有“燃灯佛塔”的大香炉,专家认定建寺年代应早于北周的燃灯佛舍利塔。

殿内供奉燃灯佛。传说燃灯佛出生时万物光明如灯,因此称燃灯。释迦牟尼成佛前曾遇到燃灯佛游于世间,便以五茎莲供奉,并不畏地上泥泞,以发铺路请佛踏之而过,遂得燃灯授记偈语:“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他果然经九十一劫修成正果,即现世佛释迦牟尼,与过去燃灯佛和未来弥勒佛统尊为三世佛。

佑胜教寺内有燃灯佛舍利塔巍然屹立。古人认为通州多河,河中有妖,必在城中高处建塔,镇河神而靖水患。北周末期建塔后,经唐贞观、辽重熙、元大德、明成化重修,因藏有燃灯佛舍利子而称燃灯佛舍利塔。清康熙年间京师大地震,佛塔倾圮只剩塔座,瓦砾中散落数百颗舍利子,淡黄微红、晶莹剔透,由信众拣拾存放佑胜教寺。十年后由僧人照感四处募捐,拟每年重建一层。知州吴存礼带头捐钱,倡议公捐加速修建,终于在1698年按原貌重建竣工,燃灯佛舍利子仍置于塔内天宫封存。古塔凌云,垂映运河,昔日过往的漕船商舟远远就能看到。“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因此成为古城通州的地理标识。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窜犯通州时,塔上许多铜铃被击断失落;“文革”中,塔座的精美砖雕被全部凿毁;1976年唐山大地震,莲花塔顶砖石跌落,塔身酥裂岌岌可危。1985年,市文物局和通县政府筹资抢救修缮,恢复塔基、重修塔刹、补配铜铃,再现了燃灯佛舍利塔美轮美奂的神武雄姿。

如今燃灯佛舍利塔与杭州六和塔、扬州文峰塔、临清舍利塔,并称运河沿岸四大名塔。塔高56米,基围38米,八角十三层,是北京地区最高最大的古塔。塔顶铜镜阔大厚重,檐角下悬铜铃2248枚,为世界古塔之最。

通州三教庙布局,体现了儒、释、道三教逐渐融合的历史趋势,反映了运河文化的开放与包容。“三庙一塔”紧邻衙署,突出儒家地位,正所谓“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虚实相依,相辅相成,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