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水鸟飞 农家生活美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9-05 17:15:38


 

 

如今,越来越多的湿地公园建在郊区百姓家门口。本报记者 宋佳音/摄

“草满池塘水满陂”南宋诗人雷震的《村晚》,生动描绘出了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悠闲的傍晚乡村生活片段。如今,在通州区于家务乡东马各庄村,村民赵春和就生活在这样的美丽画卷中。

昨天中午,老赵走进湿地公园,步道两侧,雏菊、秋英吐着芬芳,绿柳摇曳青丝。园内颇为静谧,只有蟋蟀等鸣虫的声音。“这湿地苇塘里,藏着不少水鸟。”谈话间,老赵使劲儿一声吆喝,湿地公园一角的芦苇荡里惊飞一群水鸟。

这个位于东马各庄村西的湿地公园,占地255亩,水域面积16.4万平方米。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中,碧波荡漾的湖水竟全部出自附近村庄排放的生活污水。

“湿地公园采用超磁泵站,将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经超磁分离技术工艺处理,通过一级潜流、二级潜流、表流、湿地,层层沉淀、过滤,再加上专门挑选的生态水生植物的吸收,净化后的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类标准。”于家务乡水务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处生态湿地,是当地农村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的经典之作。

于家务乡内河流多,境内有十余条河渠,排水沟分布密集。这曾导致村里直排的污水通过河渠四处流淌,给村民生活造成影响。该乡依照规划,将废弃池塘改建为湿地,将物理治污与生物治污结合起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还清的再生水分流至西六支沟和红旗干渠,由红旗渠进二斗沟,经过二斗沟提升泵流回超磁泵站再处理,形成循环联动的水网系统,用于当地农业灌溉及景观用水。

自打有了这湿地公园,村里原本满沟渠的污水没有了,夏日里萦绕不去的臭味儿消失了,老赵等村民从躲着河渠走,变成了爱到河渠边纳凉、散步。未来,这处生态湿地还将被纳入北运河延芳淀湿地公园的湿地链条中,成为副中心东部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于家务湿地公园与东马各庄村村民生活的变化,是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2013年,本市启动第一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等建设。该方案完成后,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012年的398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672万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亿立方米,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本市去年启动实施第二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做好城市副中心、重要水源地、民俗旅游区的污水治理;利用3年时间新建、改造污水管线1081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线472公里,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14座,新建再生水厂27座,解决760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治理141条黑臭水体河段。到今年底,基本消除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及其上游地区、其他新城建成区黑臭水体;2018年底,将基本消除全市范围内的黑臭水体;2019年底,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处理,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北京新机场、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等重点区域及城乡结合部地区、重要水源地村和民俗村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届时,京郊将有更多村庄告别污水沟,取而代之以清水绕村的生态湿地。   本报记者 高珊珊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