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变迁记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9-06 20:18:01


 

以前的南锣

 

现在的南锣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长787米,宽8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南锣经历了2008年奥运会前后的“上升期”、2014年前后的“混乱期”以及多达6次以上的整治。今年5月,南锣重新开街并以全新面貌亮相,3个月来,南锣的商铺慢慢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商铺数量也从235家“瘦身”到154家。作为南锣的元老级人物之一,南锣鼓巷商会会长、交道口街道联合党委副书记徐岩,对南锣20多年来的变迁了然于心。

上世纪90年代至2008年

变火

营业额一翻再翻

上世纪90年代初,几个小资情调的酒吧进驻了南锣鼓巷。南锣的酒吧和三里屯、后海的喧嚣不同,这里相对安静,适合说说话、聊聊天,所以被人们称为“静吧”。在酒吧之后,几个文化创意小店、几家特色小餐馆也闻风而来,喜鹊、三棵树、沙漏、过客……南锣渐渐有了生气。“当时南锣的房价特别低,每平方米每天只要5毛钱。”徐岩回忆说,后来,南锣房价一路看涨,渐渐涨到1块钱,当时房价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每平方米两块钱。

2007年,不温不火的南锣已经拥有50家左右的店铺,房价也涨到了每平方米两三块钱,最高的可以达到5块钱。“文创小店、小资酒吧、特色餐馆,那时候的南锣,每家店都很美。”徐岩说。

南锣真正开始火起来,是从2008年奥运会前后开始的。2008年,南锣被评为“全球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四大特色商业街区”。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将南锣推荐为亚洲必去的25处旅游风情体验地,南锣和故宫、八达岭齐名,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营业业绩一天比一天火,店开得越来越多,南锣成了全世界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就连商户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2008年的时候,就觉得南锣太火了;没想到2009年业绩愣是又翻一倍;觉得下一年该下降了吧,结果2010年业绩又翻一倍;2011年业绩涨50%;2012年业绩再涨。

2013年至2014年

变乱

200多店铺700多游商

然而,南锣火爆的背后,却渐渐出现了形象、业态大幅下滑的问题。

“2013年和2014年的时候,南锣乱到让人‘无法忍受’。”一直到今天,说起那时候南锣的乱象,徐岩还是忍不住摇头,“这条街没法看了”。就因为卖烤串赚钱,700多米长的南锣主街上,愣是出现了80多个烤串摊位。这些摊位把街道当成了柜台,除了烤串,还有卖臭豆腐、酸辣粉、卤煮、炒肝的,反正什么赚钱卖什么,“整条街根本没法闻”。

2014年,南锣一共有200多家店铺,但整条街上的游商竟然达到了700多家,一个店门口至少摆着3个游商的摊位。看见城管来了,游商卷着包袱就跑,等执法人员一撤,立马偷偷又回来了。

徐岩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对南锣启动治理整顿。其实从2010年开始,大大小小的整治几乎每年都得有一次。这次整治,把烤串关了;下次整治,把卖有味儿食品的关了;再下次整治,把卖汤汤水水的都关了。但是整治的效果如何呢?徐岩说,当时的确能见点儿效果,时间稍微一长,就守不住了,南锣的乱象并没有得到最终缓解。

2014年至2016年

变静

商户城管联手打游商

2014年的一次整治让徐岩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要关停76家店铺。为这,整整打了76场架。”

为了关停76家店铺,政府相关部门找到了南锣商会,要商会先给商户们做工作。此时正赶上徐岩双腿骨折,还在疗养中。但一听到消息二话没说,坐着轮椅、拄着双拐,一户一户上门劝说:“你们是商户,我也是商户,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每个商户都是南锣的细胞,我们有义务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的一席话说完,90%的商户都点头同意了整治。

在南锣商会的协调下,街上的200多商户和城管联动起来,哪家店门前出现了游商,商户立刻第一时间报告城管。这么一来,南锣的游商一下子少了。“下一步,我们琢磨成立一个由商户和居民联合组成的‘自卫队’,共同打击游商,让游商在南锣彻底绝迹。”徐岩说。南锣的客流量曾一度达到单日10万人次,致使整条南锣的街道拥挤不堪。因接待客流量严重超出了景区承载能力,去年,南锣主动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

2016年至2017年

变瘦

党员商户带头先“砍”自家店

2016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全面启动,东城区对南锣提出了一系列整改要求。当时南锣有235家商铺,如果按照拟定的南锣“瘦身”整治方案,每家商户最少损失100万,最多的可能会损失6000万元。

每天早上5点,南锣商会的工作人员们便开始在商户微信群里展开工作。每天上下午还各有一次雷打不动的巡街,每次巡街至少两个小时。每个商户,最少也要谈话5次,最多的则谈了20多次才最终说通。徐岩记不清每天要说多少句话,只记得自己说到满嘴血泡和口疮。

“我是商户,我也是党员,我自己带头,先整治我的店铺。”徐岩第一个带头,先“砍”自家的店铺。南锣南口,原本是徐岩的店铺,他无偿拿出来改成了民俗文化馆。雨儿胡同中的另外一地上地下建筑,是南锣最大的一处建筑,原本徐岩想在这里开个小吃城,“我带头,不做了,改成非遗博物馆。”

在徐岩的带头下,南锣的党员商户纷纷表态:“改!”经过一年的整治,南锣鼓巷的商铺由原来的235家减少到154家,所有齐门售货全部改成了店内经营,一照多店全部改成了一照一店,所有低端业态全部消除。此外,南锣还增加了民俗文化馆、非遗博物馆等公益设施。所有店铺外观遵循统一标准重新装修,装修和业态调整达不到标准的一概不允许开业。

2017年5月1日,南锣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开街。

2017年至未来

变潮

鼓励“原创”拟变文化街

徐岩说,南锣鼓巷最终的目标是要引领世界商业街的潮流,这就要发展“原创”,南锣要变身成“文化街区”。

徐岩解释说,现在很多商业街上卖的,都是批发市场来的东西,全是复制来的,看见这东西畅销,整条街都去仿效。“南锣卖出的东西,必须是在全国其他商业街上见不着的。”

怎么实现“原创”呢?这就需要商会对南锣“再造”。“我们在南锣鼓巷提出了‘项链工程’,不是原创的、没有品位的,就不配在南锣鼓巷继续经营。”徐岩以自己的店铺举例,比如,自己的餐馆卖一款宫保鸡丁比萨,那是自己原创发明的,没想到一推出市场,一天能卖出300张。“这说明,大家喜欢原创的东西。”

还有刚刚在南锣创办的“南锣青年创业者协会”,就是鼓励原创的一个新兴机构。徐岩说,只要有想法、有原创项目的年轻人,都欢迎来南锣创业。有个湖北女孩找到协会,说想把牦牛奶制作的牛奶、酸奶和各种乳制品引进北京,询问是否可以在南锣的餐馆、饮品店、奶酪店里卖。还有一个姑娘,认识好几个国家的大使夫人,想把各国淘到的新鲜玩意儿都在南锣卖,南锣的商家也愿意为其提供摊位。南锣鼓巷是一辆高速运行的列车,谁能跟得上,谁就继续留在这,不能跟上的,就只能优胜劣汰。

本报记者 张楠 文 

刘平 周锦聚 摄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