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沟探洞 解密朝阳洞(图)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9-14 19:05:58


 朝阳洞,位于怀柔区宝山镇碾子村所属洞沟自然村内,系以洞所建的一座庙宇。我们沿着天河溪谷,驱车奔向距城区80余公里的朝阳洞。

 

 

深山藏古洞

我对朝阳洞并不陌生,这里和我的老家都在怀柔北部天河川内,三里五村,相隔不远。洞沟在天河川支岔内,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虽有如此古迹名胜,也比不过那些名山大川。小地方小景致,显得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

然而,造化钟神秀,一方水土孕育了朝阳洞的神奇。千年流淌的天河水,在大山的群峰怀抱中左冲右突,辗转腾挪,水的灵秀映衬着山的雄险。山崖陡峭的断壁,一处天然石洞坐北面南,其崖临险,幽径壑坚,岭迭起伏,树深荆丛。一道登天石阶直通山门,庙院规模不大,左右配殿,翻修一新;铜筑的香炉,香烟缭绕。

深山藏古洞,不到近前,真不知庐山真面目。

洞天福地,是古人追求的清幽秘境,人迹罕至的修行之处。朝阳洞就是理想的选择。朝阳洞名字的由来,有人解释为峭壁之上,每天可最早见到第一缕阳光。但这一名称绝非专属,远近不下十几个,著名的如普陀山朝阳洞、青城山朝阳洞、承德朝阳洞等,一般都与道教相关。碾子朝阳洞仅只为对外名称,其实当地人有自己的叫法,他们俗称“洞沟庙”,所处山谷自然叫做“洞沟”。

洞沟不深,七八里左右,分为伙房、下铺两个小自然村,朝阳洞就在两个小村之间。我来洞沟不是第一次,记得前几次来此,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那时候碾子中学中考,我作为工作人员监考,晚饭后步行至此。攀上高高的台阶,于苍茫暮色中匆匆浏览了古洞景色。可能天色将晚,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古洞的幽静,惊动了栖息在洞内的蝙蝠,这些小生灵成群结队扑愣愣飞了出来,着实吓了我们一跳。那时的朝阳洞还很破败,但充满了神秘感。

当我们又一次在庙院内徘徊,刚巧遇到了村内的老人李青枝、于永兴,从他们那里了解到许多有关朝阳洞的掌故。院内主殿隐于崖洞之中,外部峭壁如刀削斧切,花岗岩石崖色泽青褐,斑驳中点缀着几株崖柏,好像专门为古洞装点门面。洞口书写名联一副:“古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字迹遒劲,远近闻名。

洞内宽敞如屋,进深10米,高约5米,宽18米,穹窿为顶,怪石嶙峋。正面环列立有佛像数尊,显然已不是旧物。相传昔时洞内设置为木雕须弥山佛龛,原祀元君像和众多神佛,都是铜像或镀金铜像,规格不大,做工也很精致。可惜这些珍贵的佛像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渐渐毁坏或丢失了。

最令人称奇的是古洞内左右对称各有清泉一眼,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左侧为天泉,水从上面的石隙中慢慢滴落,滴入圆形的水池,不满不溢。右侧为地泉,水从地下涌出,清澈透底,形成方形的水池。水质清冽甘甜,饮之爽心提神,是过去观内道人的取水处。其泉四季不竭,严冬雾气缭绕,盛夏寒气袭人,琮琮琤琤,蔚为壮观。

传说长饮此泉水,可以强身健体。有好事者于石壁题诗一首:“高高山上一清泉,一块石板盖得严。有人若用泉中水,不成神佛也成仙。”有传说有故事,吸引着游人争先饮用。

朝阳洞外石崖上刻有石刻、浮雕岩画;周边林秀峰奇,苍岩翠柏,古松挺秀,风景极好。山前山后分列着朝天龟、八卦台、天皇印等景观,集奇险灵秀于一身,别有一番风光。

 

香火不断的朝阳洞。

古庙源流长

今年71岁的李青枝介绍,小时候爱到庙里玩,与小和尚一起玩耍,一块放羊。当时的主持法号仁忍,常给他们讲述朝阳古洞的故事。还把一本写朝阳洞历史的书借给李清枝看过。书籍为手写本,此后不知所踪。

相传东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一云游僧人怀抱药师佛金尊来到古洞前,见风景秀丽,便将金尊安置于洞内,使之面朝阳光,僧人便以洞为寺,在此修行,每日念诵《药师赞经》,“朝阳古寺”由此传开。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开始在洞内建设房屋。后经元、明、清至民国,逐渐起院墙、建禅房,修戏楼,香火渐盛。对于这些说法,因无确切依据,尚待考证。

那么此庙究竟源于何时?是道教还是佛教场所?《怀柔县地名志》记载:“朝阳洞以洞建庙,以洞口为庙门,曾名楼岩观。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重修,以后明清两代均曾修葺。洞前搭一平台,台上建戏楼一座。由戏台到洞口,需登108磴台阶。洞周围松柏参天,景色幽雅。”建庙年代虽不明确,但重修时间为元代至元十一年,至今已743年。由此推测,建庙至少已近千年。

《怀柔县地名志》所记时间大概主要依据洞外的摩崖石刻。石刻面积不大,经过漫长岁月的风雨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我们认真清理后拍照下来,仔细辨认,从右至左横刻“重修楼喦(岩)观”五字,竖刻“宗主大师王自成,大师张木然,道半二仁。”落款“甲戌至元十一年已亥至元十二年甲申日。”虽然王自成,张木然,二仁等或称大师或称道半,均无可考,但这是一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字迹不多,年代久远,却透露出古洞秘密,十分珍贵。

古洞东侧50米处,我们发现了洞庙创始人高颂延石雕一处,崖壁巨石上浮雕一座重檐楼阁,精美清晰。楼阁两侧各雕刻有碑状浮雕,字迹不清。这种形式的浮雕十分罕见,为朝阳洞独有。

《怀柔县志》把朝阳洞归为道教场所。农历三月二十八是朝阳洞庙会,这一天据说是天齐圣帝降诞之辰。后来,朝阳洞一直佛道一体,原因在于民间供奉既有道教元神,又有佛教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庙院两侧,还建有三官殿、五仙堂。左配殿为三官殿,右配殿为五仙堂。

千年香火旺

古洞的历史折射当地历史。朝阳洞附近村落的形成大多与朝阳洞有密切的关系,据说伙房就是当年庙会时集中餐饮的食堂,下铺,还有上铺都是庙会时的铺面,后来才逐渐演变为小的村落。

庙宇文化不仅渗透于山水洞天之中,也体现在建筑布局上。山门、院落、屋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与山岩、林木浑然融为一体,既有古刹的庄严,又有自然的幽雅。洞前那副对联“古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语句平白,意境深邃。联语借用自然环境,描绘出居高的古洞以月为灯,无须人的心思刻意管理;山门不锁,任凭云遮雾掩,渲染出一片自然洒脱之无为境界,透露出人们对自由平静生活的追求。

戏楼作为朝阳洞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坐南朝北,正对山门石阶蹬道,为单檐巷棚面厅顶,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抱柱楹联为:“戏剧人生兴衰成败千古事;人生戏剧悲欢离合万种情。”作者为当代著名词作家火华,这副戏剧楹联以戏写人生,饱含生活的感悟,寓意深刻。

几年前,我曾听怀柔文化老人王宝骏先生提起,朝阳洞老戏楼曾有戏联写得很好,亲眼见过,只是年代太久想不起来了。1967年,古戏联随着戏楼、庙宇等古建筑被拆除,十分遗憾。没想到这次与村里老人于永兴相遇,提起这事时老人说还记得,拿起笔就在本子上写了下来:“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自取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要唱几天。”这副对联诙谐幽默,透着民间智慧,仔细想想颇有道理。

农历三月二十八是朝阳洞庙会,庙会体现了乡风、节庆、宗教、祭祀等民众的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现象与地域人文形态。庙会时远近请来的戏班子轮番上演,有河北梆子、评戏,多是传统戏目。戏文、联语这些特殊的文化现象,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一方百姓,这也是朝阳洞千年香火不断的魅力之一。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