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鲜明的小胡同悄然回归 椿树胡同打造廉洁文化街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09-16 09:13:02
椿树胡同:24孝故事手绘上墙
“拆墙打洞”封堵后,24孝的故事被手绘到修整一新的屋檐上;地锁拆除后,新建的花亭绿架里讲述《两袖清风》的历史故事;老式木质报亭变身电子显示屏,《铡包勉》、《谢瑶环》、《瘦马御史》的故事轮番登场……西城区椿树街道历时4个月,在“京剧故里”打造出西城区首条廉洁文化街。
椿树地区有“京剧故里”的美誉,尚小云、余叔岩等大师都曾住在这条街上,胡同里保留着安徽会馆的大戏楼。首条廉政文化街结合胡同整治和景观提升,将京剧与廉洁元素融入其中。除绘制了24孝图外,路边12个滚动灯箱讲述着京剧中的反贪故事、文房四宝里的廉洁寓意、会馆里的贤廉人物;16幅LED屏廉洁公益画,时时滚动,亲切又有教育意义;清风小亭外,悬挂着廉洁楹联,亭内悬挂着历史上著名的“两袖清风”的官员画像和故事,闲坐的市民边哄孩子边默念故事。
胡同南口,一座旧时四合院里常见的垂花门当街而立,一个小花旦的雕像,活泼俏丽,手托茶盘,未语先笑,仿佛正在招待久别的客人,殷勤上心。
达智桥胡同:步行街带来慢生活
几个石墩拦住自行车的路;胡同口竖起老式的铁栅栏牌楼;脚下的墨色大青石上,凸起五个古朴的大字“达智桥胡同”——老城区内的又一条步行街开街了。
清朝以前,宣武门外的达智桥胡同是一条河沟。清初,这里曾驻扎满蒙的旗兵,因当时的汉人将蒙古人称为“鞑子”,附近居民就将此桥称为“鞑子桥”。1912年后,胡同名雅化为“达智桥”。
一个小小的胡同名,既饱有历史信息,又彰显传统文化。如今的达智桥胡同,拆除了违建,清除了地锁,取缔了乌烟瘴气的路边烧烤,实现了准物业化管理,变得安静又舒适。为留住这份安静,经上斜街社区与达智桥胡同居民代表会一致同意,本月起,达智桥胡同改为步行街。“以前都不敢出门——胡同太窄,小贩太多,我怕被自行车撞着。现在好了,大伙儿都走路了,谁也不准骑车了,我就天天出来溜溜。”胡同里,一位身子骨和耳朵都不怎么好使的大妈嗓门却不低,一边推着小童车遛弯儿,一边“嚷嚷着”她老人家的幸福生活,满胡同都听得见。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文 通讯员 于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