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秋色 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赏银杏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02 19:47:03


 

 

深秋时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院内两株近6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硕果累累,黄叶灿灿,与古朴的真觉寺金刚宝座交相辉映。宋长忠 摄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荟萃,是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8个朝代建都之地,尤其是元、明、清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碑碣、石雕、墓志、帖石,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盛衰和文化的交融。

 

北京地区石刻文物资源极为广泛,具有浓烈的时代感。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石刻馆)是以收藏保护石刻文物、露天陈列为主要形式的博物馆。从1987年建馆到2017年,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馆名石刻

北京五塔寺外院门前的两座华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石刻艺术家们用独具匠心的技法创造出的风格迥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

真觉寺寺门前的牌楼

 

南长河

石刻馆交通便利,地处北京动物园北门,坐地铁到国家图书馆站C口下车,顺着五塔寺路和南长河走300米左右就能到达。

大雄宝殿遗址

走进真觉寺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大雄宝殿的遗址,这个恢弘的须弥宝座上面原先摆放的是三世佛。 

须弥座前的明代石座狮

白色大理石质地的一对石狮左右呼应,公母相对。双狮背负小狮多只,灵动可爱。

看了须弥座后,我们去看看石刻馆的镇馆之宝——金刚宝塔,它就是在两株百年大银杏树后的五座宝塔。五塔背衬蓝天,当清风拂而过时还能听见风铃的响声。

真觉寺五座金刚宝塔西侧

真觉寺五座金刚宝塔东侧

感受了佛法无边后,小编在馆中的工作人员那了解到了馆藏的一些具体数字。石刻馆收集了北京地区各类石刻2618件(套),拓片七千余张,按照石刻的不同的主题分成了八个陈列区,陵墓石刻、寺观碑刻、墓志陈列、耶稣会士碑、祠墓碑刻、综合碑刻、会馆碑刻和石刻法帖;除了这八个露天展区外,还有两个室内展区,一个是北京石刻文化展,另一个是石刻石雕陈列室。

小编在宝塔下拍了几张照片后,开始从东边的碑文区游览,每一个都很精彩,站在中间,不知道重点要逛哪的感觉,只能一个一个的去解读。

综合碑刻区

综合碑刻区位于金刚塔的东南部,此区域展出的是记载修桥、补路、治河、兴办教育等活动的记事碑和两通形式特别的寺庙碑。其中雍正御制“广宁门新修石道碑”通高644厘米,宽183厘米,厚64厘米,堪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碑中巨制。 

耶稣会士碑区

耶稣会士碑区,位于金刚塔东北角,此区域陈列的墓碑原位于北京海淀区正福寺耶稣会士墓地。后由正福寺拆迁,而被移送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陈列收藏。耶稣会是天主教修会之一,耶稣会士曾于明清时期来华,在华传教同时,他们把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传到中国,并将中国文化带回了欧洲。此区域共展出耶稣传教士墓碑36通,其中像蒋友仁、张诚、白晋等很知名的来华传教士墓碑也陈列在此。

祠墓碑刻区

祠墓碑刻区,位于金刚塔的东面。祠墓碑是指立在祠堂或墓地的碑刻,包括墓碑、神道碑、功德碑等。这些碑刻或者叙述死者的生平,或者表彰其功绩,或者记述其死后追授的荣誉等。这里不但陈列了清初大将孔有德赐谥碑,还有康熙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诰封碑。该碑阳镌刻索尼自崇德八年(1643)至康熙六年(1667)四次诰封的御制文。背阴刻康熙十年(1671)其子为其立石记功的经过并记述了其一生的功绩。

玄宫(地宫)宝座

陵墓石刻区还有石翁仲(文官和武官)、明代地宫石椅等,最显眼要数清显亲王富绶的石享堂了,是一座由30余块雕刻组成的石仿木结构建筑,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朝阳区架松村肃王坟出土。 

显亲王富绶石享堂

石享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间间以龙柱相隔,计有12根盘龙柱、18扇仿木石门。盝顶式屋面,须弥座式台基,每间六抹双扇门对开。

金石走廊

碑廊的另一头是“金石走廊”,在这里坐落着15个大小精致的石刻。走廊中间是石刻馆专门为孩子准备的儿童厅入口有“童蒙求我——娃娃看石刻”的醒目标题。整个儿童厅共有互动项目10余个,包括投石机攻城、大石出山记、石头人、拓片制作、儿童攀岩、五塔拼图、石趣问答、针幕、一笔画、拱桥模型等等,项目的设置均与石头、石雕、石刻有关。石刻馆儿童厅

小编觉得有孩子的朋友是一定要到这里体验一番的。

石刻馆儿童厅入口

投石机

趣味水晶种植

石趣问答

古代巨石运送

五塔寺拼图

儿童攀岩

石刻馆还有室内陈列馆,里面陈列了一些小一点的珍稀石刻文物艺术品。比如,室内展室的《石破天惊——从石头到石刻》展中告诉我们早在原始人类生活中,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大自然的岩石就得到了应用。

唐大中十年(856)的墓志铭

墓志陈列在石刻馆的西面区域的碑廊内,墓志记录的是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石刻。因在志文后刻有韵体铭文,又称为墓志铭。墓志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一般由底、盖组成,底刻志铭、盖篆标题。

石翁仲(武官)

石翁仲(文官)

早期使用的石刀

东汉石人

东汉石人,雕刻朴拙,背腰之下几乎天成,随形底座,自然质朴。

北魏太和造像(复制品)

北魏太和造像的复制品是背屏式、高浮雕,主尊释迦摩尼为“等身像”高165厘米。

明代石雕息水兽

异兽高浮雕,顶饰鹿角叉,面目狰狞,骨骼突出,双目圆睁,眉头紧拧,披发中分,前爪趴伏外露,置于桥梁,作为龙门石,具有止息水患的象征意义。

北京石刻文化展展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编此次前来,恰巧赶上了刚刚在北京石刻文化展厅开幕的“丰碑在慈——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藏贞石珍拓特展”,展览展出了石刻馆馆藏的一些珍贵石刻、拓片,共有实物9件,拓片19张,其中一些石刻、拓片是首度展出。

展厅内聚集许多珍稀法帖石刻

在展厅内可看到石刻馆的收藏历史

展厅藏品

游客看到石刻后互相交流

游客在简易地临摹法帖

此次展览颇具人气。不少市民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古人的石刻法帖或帖石。古人将一位或多位书法家的作品,镌刻在石版之上,供人临摹,并能流传久远,这种石刻被称为将其拓在纸上,装裱成册,被称为“帖”或“法帖”。展览中展出的敬和堂法帖原石分别是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王铎书法刻石,系首次展出。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5日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