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会馆达人”讲前尘往事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06 17:41:23
平遥颜料会馆
彭泽民是北京著名的民间“会馆达人”。在北京,研究会馆文化的人不少,其中不乏专家学者,老彭却凭着详实的考证另辟蹊径,挖掘出不少北京会馆背后被遗忘的往事。
会馆衍生出街巷名
如今北京不少胡同名的来源,都与曾经存在的会馆有着密切的联系。
位于虎坊路附近的福州馆街,是因福州会馆和福清会馆所在形成的一条街巷的名称。福州会馆在福建会馆建立之前,一直履行省馆职能,故是在京福建籍人士聚集、交往、活动中心;且馆舍的规模从房间数看,也较福清会馆要大近三倍,所以声名鹊起,逐渐成为地标参照物;于是新地名代替旧地名,衍生出了“福州馆街”。虽然此处两座大会馆占地于1954年被征用,建起了北京市工人俱乐部,1965年整顿地名时仍把此街正式定名为福州馆街;可见福州会馆历史久远,影响力深入人心,人们认可福州馆街这个地名。
琉璃厂东街的字画商铺中间,夹着个随墙门,门楣上砖雕“姚江胡同”。这条胡同是因1号曾是姚江会馆而得名。姚江会馆是浙江籍会馆。姚江,在这里可理解为浙江省界内余姚江的简称,以一条江来命名会馆,其用意,可能是不局限于余姚一地,而是更广泛一些地区;不过此会馆还是多接住余姚来京赶考的学子。
广安门南线阁附近的登莱胡同,原本名叫登莱胶胡同。在1965年整顿地名时,位于宝应寺前的登莱胶胡同,和附近的干面胡同,统一定名为登莱胶胡同;后来为使用简单,又去掉一个“胶”字,变成登莱胡同。当初为什么叫登莱胶胡同呢?全因山东籍登州、莱州、胶州义园公所设于此,乾隆年间此处义园附属于宝应寺,至道光年间因义园公所集资添建殿宇并彻底修缮旧宇,宝应寺已经成为义园附产,因此这里的地名也在那个时候,从宝应寺变成了登莱胶胡同。
老会馆得到保存修复
随着时代的推移,京城里不少老会馆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令人感到惋惜,不过也有许多会馆得到了保留和修复。彭泽民介绍,除了知名的湖广会馆以外,目前会馆建筑保存比较完好的地区还有东城三里河一带。像是江西会馆、汀州会馆、贵州会馆都得到了修缮,会馆门口还安上了金属名牌,提醒着这座建筑过往的历史。
位于长巷的汀州会馆是其中有特色的会馆之一,这座会馆正房的椽子设计成了象鼻的形状,下雨时雨水冲刷下来力度更大;梁头雕着神牛、天马等动物纹图;门窗都是由雕花格子组成。雕工精细,动物形象逼真,花卉玲珑剔透,十分精致。其他院落的房屋也都精工精细,与正院浑然一体,依稀可见当年风光的痕迹。
小江胡同里的阳平会馆,如今还保留着清代建造的戏台,上下三层,成为当时上演山西梆子凭吊乡愁的场所。彭泽民说,这座会馆是山西阳曲和平定两个县的合馆。这座会馆原来有三组院落,在民国早期几经易手,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戏楼一度移作库房,直到近几年才重新修缮完工。如今这座戏楼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为精致考究,保存又比较完整的清代风格民间戏楼佳作。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