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朱房村的西汉古城遗址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09 19:32:46
修葺后的清河西汉古城遗址
站在北五环箭亭桥上向东北方向望去,清河北岸丛林掩映中有一大片平房村落,那就是朱房村。由于这里是当年永定河取道古清河河谷向东冲积而成的台地,土地肥沃,在明代是专门为宫廷养猪的场所,《明会典》曾记载有“清河猪房现养花猪、黑猪,照旧听光禄寺取用”。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这里是“猪房”,估计是嫌名称不雅,慢慢以“朱房”代之。
从G7高速朱房出口右转,沿清河中街向东150米即来到朱房南北主街,南行到朱房前街向西,紧邻京新高速公路有一个铁栅栏封闭起来的地方,即是清河西汉古城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随清河文史爱好者采风队进入清河西汉古城内,同行的清河街道文史顾问杜泽宁先生介绍,据资料记载,清河西汉古城为正方形,每面长500米、周长2000米,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土城。他曾于2009年对遗址进行过实地测量,地面部分仅存L形的城垣夯土,东西走向69米、南北走向96米,残高约3米,城基残宽近11米,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土层中可看到筑城时用以加固木板的木杠留下的柱洞遗迹,灌木杂草掩盖城垣,形似土丘荒冈。2014年该处遗址经过文物部门的彻底整修,夯土层从地面砌上1米多高的条石墙围,墙体上的杂草灌木被彻底清除,土墙直上直下整修一新,外面敷上保护层,墙体上部呈缓坡状,中间铺成一米宽的青条石步道方便参观游览。
清河为什么会存在这么一处西汉古城呢?历史上清河古镇是由清河古渡口形成和发育起来的村落,历来是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民族相互交往融合的通道,也是北方民族南下中原和中原王朝北上戍边的要冲,经略北方的军事重镇古蓟城通往居庸关的大道就由清河经过。因此,秦汉时期在清河岸畔建设一座拱卫古蓟城的城郭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军事城堡开建的这座古城,随着时代演变,逐渐出现居住生活区、手工作坊区、商业交易区、戍边兵营区的布局,成为距离古蓟城最近的一座城邑。据老村民说,这里的土质非常硬,老百姓盖房都喜欢用这儿的土,这里甚至一度成为北郊兴华砖厂的取土窑坑。
1951年初春,在遗址西侧掘出多室汉墓一座,残存陶器、漆器等陪葬冥器,引起文物部门和史学界关注。其后清河古城遗址又历经了四次发掘。1954年11月进行第三次发掘,从城中清理出一处汉代铜、铁冶坊遗址。1955年10月进行的第四次发掘,主要是清理一处城墙断崖,以期探寻城垣结构和筑城方法并推断古城建筑年代。专家根据夯土内含有的夹砂粗红陶片、夹砂粗灰陶片、泥质红陶片、泥质灰陶片推断,清河古城筑造的年代上限应在战国时期,下限为秦汉之际。
1958年的第五次发掘中,在城东北角发现十余口古井,井壁用陶井圈垒叠而成,井圈外壁有绳纹,井下发现高领陶罐、五铢钱等遗物,地面遗有大量汉代筒瓦、板瓦和瓦当,瓦当上的花纹有卷云纹、万字花纹和“千秋万岁”的篆体文字,地下埋有整行的墙基、房基,根据砖的尺寸和花纹断代为汉代建筑遗存。
随着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在位于古城遗址西北方向的上地区域多次发现大型汉墓群。专家介绍,这种上风上水的地形地貌和水甘土厚的台地环境,正符合古代丧葬习俗的“风水宝地”之说。同时,这里还发现汉代砖窑23座。
根据出土的文物推断,这座古城曾经非常繁荣,它又为什么消失了呢?专家推断,古城毁于战火是主要原因。因为它处于拱卫幽州蓟城防范北侵的前沿,只要与幽州蓟城有关的战事都会殃及它。据《文物参考资料》记载,“1955年,在清河镇发现了汉代古城废墟,其西南角现在还保存有城垣的夯土。城的建筑约在纪元前二世纪……曾经过几次破坏和恢复,直到元太祖铁木真进攻中都(北京)的时候,才遭到最后的毁灭而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