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奇葩的景点野史,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流下来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12 17:21:39
小编知道大家都喜欢听野史~
比起枯燥无味的历史,
大家更喜欢那些听起来神秘新奇的野史故事,
在故宫、颐和园、天坛,
不少野导游也把历史讲成宫斗戏,
这样往往会误导游客,让大家难分真假。
为此,北京部分景点禁止导游解说野史。
毕竟很多景点游客可能一辈子只去一次,
导游有义务让他们听到更真实的故事。
既然这样,
那咱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
北京景点都有哪些杜撰的奇葩野史,
您以后再去玩,就别再上当啦!
“历史讲成宫斗戏”
颐和园
在仁寿殿的外月台上,南侧和北侧各有一对铜龙凤,可以燃香,铜凤的基座上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印记。
野史:
这个印章是咸丰皇帝赐给慈禧的。当年咸丰皇帝趁着慈禧怀孕的时候,从江南找来了春、夏、秋、冬四位美女来陪他,慈禧当时还是贵妃,得知此事伤心不已。
看到慈禧哭得梨花带雨,咸丰皇帝很心痛,就赐给慈禧一块印章,上面写着“天地一家春”,意思是不管皇帝身边有谁,你慈禧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慈禧老佛爷非常自豪地在这个地方刻上了这个“天地一家春”的印章。
正史:
“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时期的居所名称,有可能是因为慈禧想要纪念她发迹的地方。但至于“皇帝从江南找来春、夏、秋、冬四位美女陪伴”之类的传说,更是没有任何史料依据的。
“饿鬼进城”
簋街
簋街的由来有很多版本,它的名字通常也会被人写作鬼街。
野史:
“簋街”的“簋”不是“鬼”,这是图文雅后改的。住在东直门的老人都知道,几十年前,从城门楼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坟场,城门里的棺材铺子倒是不少,平时也没什么人。
这门过去就是抬死人用的,不过说不上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早市,天没亮就开张,卖的都是小东西,小煤灯忽闪忽闪的,还真有点像鬼火。这些都是解放前的传说。
真正的餐饮一条街的形成是在1997年,当时还没有一条通宵营业的饮食街,簋街也就几个商家,人气不旺,“鬼”名气也就不胫而走了。即便后来红火了,也有人说夜里城外的鬼都进来吃饭,要不怎么白天没有夜里热闹呢。
正史:
过去,东直门属于城乡结合部,城门内自然形成了最初的早市。小贩们以煤油灯取光,远处看上灯光朦胧,加上周围随处可见的棺材铺和杠房,很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故此地被人称为“鬼市”。
奇怪的是市场大潮开始后,东直门大街两侧的很多商家店铺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生意,但是几乎都赔上了店老板的棺材本,只有开饭馆的生意能成功。而且这里的饭馆白天几乎没有人光顾,但是到了晚上却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另有一番繁荣景象。
夜市逐渐形成后,由于“鬼”字终究不雅,于是东城区委的工作人员们就开始冥思苦想的要为鬼街易名,但是在这里经营的老板们大都不同意,说害怕改了名就坏了风水,今后在这里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就在这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了字典里有这个音同字不同的“簋”字,而且这个字还能和吃沾上边,于是开始大肆宣传,并且还在东直门立交桥鬼街一侧的桥头做了一个“簋”的大铜塑像,于是就有了这个文明的“簋街”。
“万寿山上镇鬼魂”
佛香阁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野史:
当年皇帝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最早是乾隆皇帝,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是个古墓,是明朝某个王妃的墓,号称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
乾隆听了,说怕什么,当乾隆亲到现场一看墓的大石门已被挖开,可是门里面刻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惊吓至一身冷汗,赶忙命人把土都盖回去,并在万寿山上盖一大庙镇住不冥的鬼魂,这就是佛香阁。
正史:
清乾隆时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咸丰十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在原址依样重建,供奉佛像。
该阁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兴建在20米的石造台基上,八面三层四重檐。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阁内有八根铁梨木大柱,直贯顶部,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
阁上层榜曰“式延风教”,中层榜曰“气象昭回”,下层榜曰“云外天香”,阁名 “佛香阁”。内供接引佛,每月望朔,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铸钟娘娘要她的绣花鞋”
钟楼
钟楼的正中立有八角形的钟架,悬挂“大明永乐吉日”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有“钟王”之称。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在过去北京城尚无高大建筑的时代,可以传播数十里远……
野史:
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洪亮,于是皇帝下令召集天下工匠来铸钟。可是3年过去,铜钟仍然没能铸好。皇帝发怒了,斩了监铸的太监,并限令80天内铸好大钟,否则就把全体工匠处斩。
负责铸钟的师傅名叫华严,是当时有名的铜匠。为了铸造这口大钟,他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耗尽了心血。眼看铸钟的最后期限到了,朝廷命官、大小工匠也都到齐了,可炉温仍然上不去,华严急得眼睛都红了。
就在这时,一个姑娘突然从人群里飞奔出来,正是华严的女儿华仙。她穿一身红袄红裤,着一双绣花小红鞋。只见她冲到炉边,纵身跳进炉去。华严一把没抓住,只抓住一只绣花小鞋。
刹那间,炉火升腾,铜水翻滚。老铜匠忍痛下令:“铸钟!”工匠们一齐努力,铜钟终于铸成了。从此,每到定更,就能听到那“邪!(鞋)邪!(鞋)邪!(鞋)”的钟声,老妈妈们就会伤心地说:“铸钟娘娘又要那只绣花鞋啦。”
正史:
在古代,钟楼撞钟报时极有规律。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即现代的两个小时。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过去,钟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
钟楼在鼓楼以北约100多米处,原是元代万宁寺的中心阁,始建于至元九年,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与鼓楼一起重建,成为钟楼,但不久后就再次被毁。清乾隆十年,奉旨重建,两年后竣工。这次为了防止火灾,建筑全部采用了砖石结构。
“京城最有名的‘凶宅’”
朝内81号
是美国圣言会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90年代末就开始闲置……
野史:
这两幢楼大约修建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据说是皇帝给英国人建的教堂,但由于战争的爆发,所以没有修建完成就停工了。曾经有一位国民党军官住在里面,在国民党落败后他抛下家眷,独自一人逃往了台湾,他的姨太太就在里面的一间屋子里上吊自杀了。60年代以后这两栋楼再无人问津。
中央电视台的某个频道曾经做过一期有关于朝内81号的节目,据说当时工作人员进去后对讲机和手机的信号全无,节目也没有播出。前几年政府曾经打算拆除这座房子,可是在拆除过程中有些民工无缘无故的失去踪影,后来就再也不敢动工了。
之后,这楼里边出现了许多许多奇怪的事情,每当到了风雨交加的夜晚或者月圆的晚上......房间里就会传出哭声,摔玻璃瓶的声音。
正史:
朝内大街81号不是“凶宅”,而是古迹。是“华北协和话语学校”的原址,是美国传教士在1910年作为语言训练中心和休息处建立的。1930年,当传教士停止对学校财政支持后,学校改名为加利福尼亚学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外交官、学者、商人和其他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楼一直被政府的一些行政部门征用,到了八十年代还是市民政局下属一个单位的办公楼。在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将81号院的产权移交给天主教北京总教区。
移交之后,经过房屋管理部门的评估,发现两栋小楼年久失修,已经不具备使用条件。
同时,小楼作为《北京优秀建筑名录》中的一个建筑,不能拆除,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改造。而改造需要一大笔费用,教会希望把小楼出租给第三方进行装修,但由于改造成本过高,很多租户觉得不划算,所以十年之间一直搁置。
由于81号院多年无人使用,最初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在其中过夜,一些灯火造成了所谓鬼火的谣言。随着81号院在网上被热炒,探险者们经常翻墙而入,制造一些声响和光亮,其实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
“深宫魅影”
故宫
野史:
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群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谁还用宫灯呢?这个人想走近看,却怎么也追不上,最后那些穿着清宫服的女子消失在眼前。
1992年的一个雷雨天,游客们匆匆忙忙寻找躲雨的地方,突然一阵电闪雷鸣,大家在故宫红墙旁边发现了行走的宫女。因为是白天,有不少游客纷纷拿出照相机拍摄下来。
正史:
因为故宫墙壁上涂的朱红色漆,专家的解释是其中的化学成分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种类似摄像机的原理,相当于存影现象。
作为元明清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所在地,故宫一直是最神秘的地方,不乏各种野史、灵异事件。除了深宫魅影,还有奇怪的珍妃井。
“一口奇怪的枯井”
珍妃井
珍妃井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原为宫中普通水井……
野史:
清朝光绪十三年,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威慑下无奈地“选”了隆裕皇后和瑾妃、珍妃之后,他与慈禧太后的亲侄女隆裕皇后的感情始终疏远,却渐渐地爱上了为人善良、聪颖、伶俐的珍妃。
由于珍妃在政治上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行动,因此她在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的同时,也遭到了西太后的极度仇视。光绪二十四年,慈禧太后以阴谋使得戊戌变法失败,再度大权独揽。此后,慈禧太后因不喜欢珍妃而把珍妃禁闭在景棋阁后面的小院里。
禁闭珍妃的冷宫在皇宫东南角花园的一个小院里,完全与外人隔绝,吃喝拉撒都在太监监视之下,珍妃一天天消瘦下去了。她姐姐瑾妃有时偷偷送几件衣服或捎几句话,珍妃才感到有点温暖。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挟持也曾被单独软禁的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临行前不忘对珍妃下毒手。她命二总管把珍妃从景祺阁后面的小院里放出来,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珍妃投井。
二总管来到小院,向珍妃传下了慈禧太后的旨意。珍妃不服,到慈禧太后那里哭闹。慈禧太后恼羞成怒,说:“把她给我扔下去!”“催命鬼”把珍妃夹在腰间,来到八宝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栏杆,没办法,只好把她架到秃井边,使足力气,头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贵怕珍妃上来,又找了块石头扔了下去。办完珍妃的事,慈禧太后出了贞顺门,奔了西安。
珍妃死后,尸体在井里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回銮后,慈禧太后未免理亏,将珍妃死因归结于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进井里,自己只不过当时在气头上。并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上来,安厝于西郊田,后葬西陵之崇陵妃园。瑾妃在井北怀远堂东间立牌以示哀悼。后称此井曰珍妃井,沿称至今。井上有井口石,中有铁棍锁之,禁用。现仍完好。
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正史:
对于珍妃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一说珍妃并非投井而死,因为井口过窄。一说珍妃是殉情而死,主动投井,并非是被推下去。除了珍妃井,夜盗珍妃墓也是传的怪诞诡奇。最后证实是珍妃姐姐瑾妃的墓。
“北京的海”
北新桥古井
北新桥在北京东直门内大街与雍和宫大街的交汇处,名字叫桥,可实际上原来没有桥,更没有桥翅。后来为配合地名,在平地修建一个微型的桥叫北新桥。
野史:
北新桥的名气虽然不大,但是说起这里的一口古井,那可是众人皆知。这口古井据说是北京的海眼,上面有一个叫做“江猪”的神兽镇着,一旦谁动了这口古井,北京则可能被涌出来的海水淹没。
后来,北新桥的海眼被动过两回。一回是日军进北京,顺大铁链子往上拉,拉了一两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黄汤,还隐隐的有海风的声音,伴着腥味,日军慌了,赶紧把链子又顺了回去。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也把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跟日军一样,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
2003年的6月17日,有新闻报道,城建集团在挖掘地铁五号线北新桥站基坑的时候,挖出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直径约1.2米,距地面约2米,半面已经坍塌,位于北新桥路口的东北侧。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古井,因为各种原因,规划中的地铁五号线特意绕开了这口古井,绕了约有几公里远。
正史:
据东城区文物局的有关专家介绍,这口古井位于原大华商场的中心位置,与人们传说中所指的那口古井只差十几米的距离。专家明确表示,这口古井用民国时期的大青砖砌成,年代不太久远,不是传说中的古井。
真正的北新桥古井在哪里?我们今天在北新桥寻访,有人说是在大华商厦的后边,即现在北新桥的商场里,已经被用石头封起来了。也有人说是在北新桥的某个角落,但是没有确切答案。
“香妃沐浴处”
浴德堂
浴德堂位于故宫外朝西路武英殿院内西北平台上,是一座与故宫整体风格截然不同的浴室建筑……
野史:
有关浴德堂的几种用途之说,有人最初提说此处为乾隆帝香妃沐浴之所。有人说此处为明代皇帝死后暂时停灵处。因为在明代,武英殿北为白虎殿,是为皇帝死后大臣斋戒之所,而浴德堂的后身儿有一地下室,此处阴暗,光照条件温度条件都适合暂时停灵。
此外也有人说此处为薰书处。因为清代武英殿成为皇家内府修书之所,浴德堂位于武英殿旁,当为蒸熏纸张之处。
正史:
对于香妃沐浴之所,此说太过荒谬,与实际情况太不符。因为按明清皇宫的规矩,外朝宫殿均属处理朝政之地,后宫妃嫔是不许涉足的。
“还珠格格的墓地”
公主坟
公主坟位于复兴门外,现有公主坟立交桥和北京地铁公主坟站。历史上称王佐村,清末改称苑家村,日伪时期改称公主坟。
野史:
一说是民女格格凄凉而死。乾隆爷下江南时,认了一个民间的干女儿。干女儿死后,乾隆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另一说是清代惟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明末降清,顺治初年封为定南王,后来成为清政府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将。
孔有德战死后,顺治皇帝感其诚,把孔四贞送入宫内由太后抚养,并封为和硕格格。死后被葬在京西即现称为公主坟的地方。
正史:
根据考证,这里埋葬了清朝嘉庆皇帝的两位格格。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嘉庆十六年卒,年三十一岁。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嘉庆十六年卒,年二十八岁。因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