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数不清,最古老的是这一个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15 16:45:48
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只有到了胡同,你才能体会到地地道道的京味儿。北京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会告诉你:“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虽然北京有着数不清的胡同,但最古老且有据可依的却只有这一个:砖塔胡同。
———— 名字的由来 ————
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因胡同东口有一座八角七重檐的青灰色砖塔而得名。此塔名为“元万松老人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元万松老人塔
关于万松老人及此砖塔,在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内·万松老人塔》中有详尽记载。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古迹加以收录,由此亦可以推断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元代北京的胡同名称,保留到今天的已为数不多。砖塔胡同就是其一,它不仅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
———— 有名的住户 ————
说起这条胡同里的“老人”,谁都比不过“万松老人”。前面提到的砖塔,便是埋葬和纪念万松老人的塔。近代史上,也有若干名人曾在砖塔胡同居住过。
△1923年鲁迅在与周作人反目后从八道湾搬来砖塔胡同61号(现84号),并在这里写出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中国小说史略》等作品。
△鸳鸯蝴蝶派作家张恨水曾居住在砖塔胡同43号(今95号)并在这里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1927年刘少奇随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北平,暂住在砖塔胡同四眼井10号的同事家里。
———— 历史的遗珠 ————
万松老人,是金元之际的高僧。十五岁时赴邢州净土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到磁州得到大明寺雪岩大师的传授。学成之后返回邢州,筑万松轩,聚徒授学,世称万松老人。
金明昌四年(1193年),应章宗之召,入宫说法,受到赏识。元太宗二年(1230年)又奉诏主持万寿寺。耶律楚材为契丹贵族后裔,曾任左右司员外郎。中都沦陷后拜万松老人为师。太宗即位后,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定宗元年(1246年)万松老人圆寂,埋葬在今天的西四路口,并建起砖塔一座。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奉敕修葺该塔时,把七级加为九级。民国16年(1927年),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鸠工重修,并在东侧开辟一门,额曰“万松老人塔”。1986年修缮加固,现为北京市文保单位。
古刹护国关帝庙
这是北京城里唯一一家私人供奉关帝的寺庙。庙不大,房顶上却铺着黄色和绿色的琉璃瓦,瓦当、滴水为龙的纹饰。
根据王铭珍先生所写的《砖塔胡同关帝庙》介绍,该关帝庙“山门坐南朝北,俗称倒座关帝庙。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后殿、前殿,还有东西配殿和方丈院。山门一间,左右各两间配房,门额为《古刹护国关帝庙》。前殿三间,殿顶为灰筒瓦,瓦当上有龙形图纹。后殿三间,殿顶为灰筒瓦,瓦当上有龙图纹。东西配殿各三间。还有一个小院,为方丈院,有水池、假山石等”。
由于关帝庙在解放初期就变成居民院落,殿宇如今已经成为百姓们生活起居的场所。山门已经翻建,匾额上红色“古刹护国关帝庙”,极为清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
乘车路线:地铁4号线大兴线到西四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