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中的“败家石”:这锅我不背!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16 20:44:55
去颐和园游览的人,都不难发现在乐寿堂的庭院里,有一青色巨石宛如屏风,横卧在院内的石座上。每个园林都有不同形状的石头,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一个自然界最普通的东西,被人们寄予了非常多的期待。
但却偏偏有这么一块石头,被人们取了个挺贬义的名字。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败家石”,它就在如今的颐和园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皇家园林里要放置这么一块“不吉利”的石头呢?这“败家石”又是如何“败家”的呢?
其实,这块石头另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乾隆皇帝给取的,叫“青芝岫”,意思是它长的特别像一朵灵芝。
为什么这么好听的名字会和“败家”扯上关系呢?这事儿就要从明朝讲起了。
当时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官员,名叫米万钟,是大书法家米芾的后代。他继承了祖上喜好书法的基因,而且还有一个特别“高雅”的爱好,收集石头,人们都称他为“文石居士”、“研山山长”、“石隐庵居士”。在他的勺园(今北京大学西侧)中,花草不多,但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特别多,勺园都可以改叫“石园”了。
他爱石成癖,四处收集石头。偶然的,他听说房山出奇石,就专程来到房山。当他踏遍房山大山峡谷后,终于发现了这块翠绿欲滴、酷似灵芝的“青芝岫”。一见到这块巨石,米万钟就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惊呼此乃世间罕见,同时跪倒在地,各种顶礼膜拜。
随后,他就想把这块巨石运到自己的勺园中。可是这块巨石实在是太大了,怎么运呢?难不倒他,他模仿古时皇家运石头和巨木的经验,在房山到北京城内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离都打井,等到了冬天,取井水浇于路面之上,形成冰面然后运石。这种方式非常好,可花费特别高,而且需要征用上万民夫一齐开工。没办法啊,可米万钟太爱这石头了,花费再多也无所谓。
朝中不少大臣、官员特地去良乡观赏这奇灵巨石,并认为它可以与宋代名石相媲美。米万钟引石之举大大超过了皇家御苑的置石地位,为此也惊动了魏忠贤。米万钟不齿与阉党为伍,自然难逃阉党的陷害。最终下了牢狱,免了官职,也就没了收入。没了钱就没法再运石头了,于是这块石头被弃置在了良乡,无人打理。自此,很多不明情况的人就开始以讹传讹,说米万钟因为运这块石头运的倾家荡产,这石头就是一块“败家石”,把米家的家业都败了。
转眼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乾隆去河北的清西陵给雍正皇帝扫墓,回来时路过了良乡,也听人提起了这块大石头,于是他也想去看看,这一看不打紧,乾隆特别喜欢,当即决定将其运到颐和园摆着,而且想运到自己妈妈的寝宫乐寿堂前,也作为一个吉祥物件。
可当运送到颐和园时,工匠们犯难了,因为这巨石长八米,宽二米,高四米,而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于是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了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
这一进院算是把皇太后寝宫的正门都给弄破了,因为这,乾隆的母亲非常不悦的说道:“这石头是块‘败家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
于是这块石头“败家石”的美名自此算是“正式”形成了,这“锅”也就背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