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老校门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7-11-23 16:17:51


 

 

走在风景如画的燕园,经常会遇到游客询问拍照留念必去的那个北大校门在何处?他们指的是1926年由燕京大学校友们捐资兴建的西校门。这座仿古式样的校门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和门外两侧蹲坐于束腰须弥座上的一对石狮一起,使西校门具有了浓郁的民族风格。与西校门同时兴建的,还有校门里被称为“校友桥”的一座三孔石桥。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的侯仁之先生在回忆自己初次踏入燕京大学的时候,曾经动情地写道:

“一进西校门,半亩方塘,一个石桥。我来的时候还有水,从(桥)底下冒了出来,那个时候看见真是心里高兴啊,一进来以后想起一首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西校门虽然颇具东方气韵,但是整个燕京大学的设计者,却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建筑师墨菲。1914年来到中国,到1920年接手燕京大学建设项目时,墨菲已经在中国规划设计了好几所学校。他一开始的设计少有中国元素,但到他1935年离开中国时,已经越发注重“改良式中国建筑的复兴”。

只是他毕竟是一个外国的设计师,在燕京大学的整体设计中,墨菲以玉泉山的古塔作为端点,以西校门和未名湖东岸的建筑为延长的中轴线,这样一来西校门就成了燕京大学的正门,一反中国传统建筑的南北向中轴线的做法。 进门之后的校友桥及其两旁的水池,原本是取意于中国古代文庙中的泮池,但是水面也不再是泮池的半圆形,而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长方形。西校门上原来悬挂的是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题写的“燕京大学”四个字的匾,似乎北大和燕大冥冥之中早已结缘。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燕园以后,门正中的匾额换上了由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应北大学生会请求亲笔题字放大而成的“北京大学”。

西校门左右两侧的石狮是燕京大学于1924年从民间购得的,在北京大学档案馆里,还保留有当时购买这对石狮的契据,全文是:“立字人文翰章,兹因祖遗有石狮一对齐整无损。今因合族生计艰难,商同合族允可出售。今经介绍人贞德元等说合,卖与燕京大学使用。三面言明议价现洋柒佰元,先付定洋壹百元,俟起运时全行付清。再者起运经工人手重损坏,并连脚有失,本卖主概不负责。本买主按约履行付钱呈数。以此立字为证。”

这对石狮左侧的雄狮脚踩绣球,右侧的雌狮将一只仰天的小狮子踩在脚下。狮子在元代之前多用于佛教造像和看守陵墓,蒙古皇族有秘密埋葬的习俗,所以元代就不再有看守陵园的狮子雕塑,却流行起豪门大宅的守门狮。专门记载元代大都城情况的《析津志》,在“风俗”条中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凿成,亦如上放顿。”元代之后守门狮子就更加流行起来。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须弥座原来用于佛座,以显示佛的神圣,后来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高级建筑的台基之上,由多层砖石构件构筑而成。

墨菲在上个世纪20年代设计燕京大学校园的时候,曾经几易其稿,他的设计并没有完全实现。他除了设计了一条东西向的主轴线之外,还在未名湖北面的男生校区和原来的女生校区(现在的静院附近)之间设计了一条南北向的辅助轴线。

1952年院系调整时组建了清华、北大和燕京大学三校调整建筑委员会,负责新北大和新清华的校园建设。北京大学根据当时城建部民用设计院提出的总平面扩建图,向东扩建教学区,向南新建学生宿舍区。在新校区建设中,重新规划了两条轴线,其中东西走向主轴线与今天的成府路相重合,将图书馆放在新的轴线交点——成府路的尽端;作为对景,拟建的北大主校门和主楼都位于这条轴线上,在五道口以西与清华轴线交会。但是,这座规划之中的主校门却迟迟没有建成。2011年5月,北京大学向社会公布了四套东门的建设方案,最后也无果而终。

随着南部学生宿舍区的建造,北京大学开设了南门,“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前期南门也是师生经常合影的地点。1992年,北大推倒南墙建立商业街,风入松书店、飞宇网吧等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2002年,北大重建南墙。随着北四环路的建成,南门附近逐渐沉寂下来。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