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庙会花样多 非遗大集很红火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02-07 17:04:08


 

 

 

昨天在龙潭庙会现场,大红灯笼为市民们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儿。当天,是农历大年初二,很多市民举家来到本市各大庙会游园。

 

昨天,在2019通州运河文化庙会上,喜庆的红灯笼、中国结、“春”字景观将运河文化广场装扮得一派喜庆,不少市民在其间游览留影,体验节日氛围。

 

昨天,第二十四届大观园红楼庙会在大观园举行。庙会上再现了《红楼梦》书中贾元春回家省亲的宏大场面,并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陪市民过大年。

 

昨天,一名小姑娘正在化“梅花妆”。当天,颐和园举办了题为“梅开五福”的青少年梅花文化活动,让在枝头盛开的梅花,绚烂在孩子心中。活动通过“点梅妆穿越古典小美女”、“寿膳主厨教做梅花美食”、“绘红梅贺新春”等互动体验,使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感受浓郁的中国年。

 

春节期间,平谷京东文化庙会热闹开场,京津冀三地文化展演、非遗展示、秧歌花会、娱乐游艺等五大类33项庙会活动陪市民过大年。这是北京地区首次举办跨京津冀的文化庙会。本报记者 邓伟摄 

既有绒花、剪纸、糖画等熟面孔,还有北京蒙镶等新面孔。主打冰雪特色的龙潭庙会,除了冰雪项目、特色小吃等,非遗大集也很红火。今年,庙会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置了25个展位,宣传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精美的非遗艺术品增加了年味,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毛猴儿、绒花、剪纸、面人、料器、糖画、绢花……这些手工艺品都是龙潭庙会的老朋友,许多游客每年都会到龙潭庙会来收藏这些手工艺品,绒花绒鸟的展位前就被游客围了个水泄不通。“绒花谐音‘荣华’,佩戴绒花寓意荣华富贵,过去老人过年都买一朵戴。我小时候过年,也是逛庙会、戴绒花,这么些年过去了,还能在庙会找到这个,真是太好了!”来逛庙会的80多岁的鲁奶奶说,她一口气买了5朵。

过年除了贴福字、贴对联,还有一种习俗也很常见,那就是贴窗花。和绒花绒鸟挨着的是剪纸展位,花团锦簇的福字、象征富贵的牡丹,代表吉庆有余的戟、磬和鱼……剪纸图案活灵活现、寓意美好,很多游客爱不释手。“带张‘囍’字回家,贴在窗上,漂亮又喜庆。”一对新婚的小夫妻开心地买走了一幅。

“风车又名吉祥轮,代表了喜庆和吉祥。”风车展位前,摊主拿着五颜六色的风车边介绍边快速在面前划过,风推风车,发出悦耳的响声。一堆小孩挤在摊位前,跷着脚、仰着脖,等着家长挑选、购买。买到了的孩子,举着风车一溜烟往远处跑,陶醉在风车发出的声音中。

有老朋友还有新成员。北京蒙镶就是今年龙潭庙会上的新面孔。北京蒙镶用于制作寺庙佛像和宗教法器,也为宫廷制作精美的金银礼乐仪仗器皿,部分工艺品现在已是重要的文物。其制作流程包括打胎、攒活、焊活、抛光、镶宝石等十几道工序,一般品类至少需要三个月,精品甚至需数年才能完成,是“金银与火的艺术”。亮相龙潭庙会的北京蒙镶展品包括精美的壁画、镂空的饰品、薰笼、华美的器具等,其中镂空的银制小猪最畅销,一上午就被“牵走”上百只。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非遗艺术品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希望借助龙潭庙会的平台,使得绒鸟、毛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走进老百姓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龙潭庙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