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文化之中轴线之二:天安门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02-21 20:10:39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代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建筑的对称轴,全长约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中轴线汇集了京城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也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沿北京中轴线,寻找帝王的足迹,看看属于天安门的故事!

图片来源:SIPA图库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博物院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天安门城楼建筑基本构成

图片来源:SIPA图库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汉白玉石的须弥座,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房分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

南北两面共有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殿内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

天安门城楼上的雕花落地大窗户,雕工精致,朱红基调上勾勒的金色点线,极具大气和贵气。

天安门是谁设计建造?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为明初大建筑师蒯(kuǎi)祥。他出身于工匠世家,精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制图,在建筑学上的创造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计算,每项工程施工前都作了精确的计算,竣工之后,位置、距离、大小尺寸、与设计图分毫不差,其几何原理掌握得相当好,榫卯技巧在建筑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宫廷的正门——承天门。

这项工程在蒯祥运筹下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竣工,其城楼形状与今日大致相仿,但规模较小,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型。城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朱棣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攻占京城,承天门毁于战火。七年后顺治下令重建,并更名为“天安门”。

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使得天安门城楼发生损坏与变形,后在毛泽东批准下重建天安门的计划被提上日程。重建后的天安门,拥有9级抗震设防,即便经历了严重的唐山大地震,也始终岿然不动。

天安门屋顶上的小兽,有何大来头?

图片来源:SIPA图库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天安门城楼大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有正脊一条,正脊的两端有一对华丽的龙型琉璃装饰物,称为龙吻,另有垂脊8条,在垂脊顶端各有一条龙吻,故有“九脊封十龙”的说法。龙吻,又称为“鸱吻”,鸱尾的形状呈月形,有点像鱼的尾巴,又有点像鸟,人们当时把它装饰在屋顶上,其作用有“避火”镇灾之意。

此外,屋檐的8条垂脊上各有十个栩栩如生的仙人走兽,最前面的是“骑鸡仙人”,之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犬、斗牛九种形态各异的走兽。

它们有的是神物、是至高无上权利的象征;有的则是寓意美好的祥兽,是吉祥雄伟的象征;有的是神话故事中的海中异兽,能兴云作雨,故被人放在了屋檐上,成了灭火防灾的“能手”。

天安门上的这些小兽,不只是一种装饰,也代表了中国人融入在建筑中的意识符号与风水讲究,足以见中国建筑学之博大精深!

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天安门城楼是1988年1月1日才对外开放的,要知道,此前天安门城楼一直是“游人止步”的禁区。

1988年,新年的第一天,天安门城楼以10元一张的门票对外开放,一位商场退休职工高锡武幸运地成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第一位国内游客。

美国游客卡特夫妇则成了当天登城楼的第一对外国游客。作为纪念,天安门城楼的工作人员还送给他们一个大红证书和一个景泰蓝花瓶。

天安门横幅标语

图片来源:SIPA图库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众所周知,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除了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毛泽东画像外,两边还分别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其实,这两条标语也大有来头。

最原始的两条标语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是由书法家钟灵书写的。钟灵,是中国人民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设计者之一,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书写者,中南海怀仁堂前的院子大门、二门、垂花门也都是由他书写布置的。

在延安,钟灵写字漂亮几乎是家喻户晓,当时的延安城墙上的标语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在接到在天安门城楼书写标语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后,钟灵干劲十足,决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领。可是刚解放,解放区虽已流行写简化字的风潮,但北平的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写繁体。为了照顾大多数,钟灵决定繁体字书写这两幅标语。

写字时,钟灵又犯了难。天安门城楼的红墙那么长,标语上的每个字都要有房子这么大,这对钟灵是个极大的挑战。

1950年国庆节,为了突显大国的胸怀,这两幅繁体字标语改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后来,为推广简化字,标语又被重新书写了一遍。但是,无论改几次,字样都没有变,还是钟灵最初写的宋体。

国徽背面写了谁的名字?

图片来源:SIPA图库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天安门城楼的国徽,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19号铸造车间的铸造班长焦百顺与他的同事,根据样稿制作。

1951年,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盛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上,由沈阳第一机床厂铸造的第一枚直径100厘米的金属国徽正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而这枚国徽背面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安门城楼象征国家最高权力,为世人所瞩目,故天安门上的国徽一定要挂得正,这件事情引起了周恩来的的关注,在他督促下,有关部门派了8个可靠认真的师傅,去挂国徽。

后来为了以示负责,挂国徽的师傅名字全被写在了国徽背面,这一做法也被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

交通:

乘北京地铁1号线,1、5、10、20、52路公共汽车天安门东下车。

乘北京地铁2号线,9、17、22、44、59、66、67、69、71、120、673、93、622、608、901、特2、特4路、BRT1等公共汽车前门下车。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