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会:百蔬园真好玩!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06-06 20:44:53
百蔬园田园庭院区风景如画
景观南瓜深受游客喜爱
小朋友品鉴绿色瓜果
蔬菜博物馆门口沉浸式景观吸引游客拍照
游客在蔬菜剧场内参加生态课堂活动
番茄树
完全人工环境下的叶菜工厂
巨型“菜篮”前游客络绎不绝 张保旗摄
2019北京世园会是一片百花争妍的世界,但在园区西南角,进6号门向左200米,五颜六色的蔬菜们却当起了主角。以“创艺农场·乐享家园”为主题的“百蔬园”就坐落在这里。“百蔬园”名副其实,目前园内的蔬菜就有约两百种,并且还将根据季节及时更新。在世园会的历史上,这是蔬菜园艺第一次作为独立展园出现。踏进“百蔬园”,就来到了一个蔬菜的世界,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54亩,其中室外47.25亩、室内6.75亩。说到蔬菜,是不是立刻就想到了菜市场?在“百蔬园”里,蔬菜可是有着好多副面孔。生长在大自然里的它们坚韧,生长在田园里的它们优雅,生长在城市里的它们美艳。它们有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你会发现蔬菜与人类之间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小秘密”,而北京的蔬菜种植业早就超越了我们传统的观念,用上了我们想不到的“黑科技”。如此独特的“百蔬园”到底应该怎么玩呢?想怎么玩都可以——你可以品味田园牧歌,体验一下菜农的生活;也可以追古寻根,了解一下蔬菜的过去;还可以走进蔬菜课堂,学点“吃菜”知识;或者找找现代科技,发现蔬菜背后的故事;自然不能少了拍照,“百蔬园”里有你意想不到的美景打卡地。
品味田园牧歌
游览区域:田园庭院区、乐享家园中心
建议游览时间:30分钟
游览路线:园区6号门——“百蔬园”主入口——田园庭院区——乐享家园中心
游览内容:
从6号门入园,向左走200多米,就来到了世园会三大特色展园之一的“百蔬园”。走到“百蔬园”主入口,首先看到的是用木植箱搭建的主体结构入口景观。在醒目的LOGO周围,种植了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展现出“百蔬园”生机盎然和生态建园的理念。园艺本来就源于自然,“百蔬园”将蔬菜与科技、艺术和园艺进行巧妙融合,充分表达了“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世园理念。
走过主入口景观,就要开启一场神奇的蔬菜之旅了。眼前是由羽衣甘蓝、彩色花椰菜、黄花等一些食用蔬菜打造出来的田园庭院区,游客置身其中,田园风光环绕,错落有致、多姿多彩的蔬菜茂盛地生长着,打开了每一个人的田园牧歌情怀。
田园庭院区让人有一种远离都市喧嚣、回归田园和自然的舒适与惬意。蔬菜会根据季节变化进行更替,展示的全是时令蔬菜,所以你在不同时间段来到“百蔬园”的田园庭院区,看到的景观也各有不同,这也是“百蔬园”最独特的魅力之一。
品味着田园牧歌的风景,径直向前走,就来到了乐享家园中心,这里有乐享餐厅、蔬菜沙拉吧、蔬菜工艺坊,游客可以在这里歇歇脚,品尝健康轻食,还可以参与蔬菜插花、蔬菜品鉴等活动。
探寻植物魅力
游览区域:植物馆、百草园、“百蔬园”蔬菜演绎区
建议游览时间:1.5小时
游览路线:6号门——植物馆——百草园——“百蔬园”蔬菜演绎区
游览内容:
从6号门入园,一直往前走就能到达植物馆,植物馆的旁边就是百草园。但是,游览完植物馆和百草园,关于植物中蔬菜的奥秘,你还没有领略到,这就需要到“百蔬园”开开眼界了。
从文字定义上来讲,蔬菜是指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蔬菜和家禽一样,也是经过上万年的演变,经过人类的长期驯化,才有了今天可口的食用百蔬。脱胎于植物,所以蔬菜本身就兼具食用和景观双重属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蔬菜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大部分人对于蔬菜的过去却知之甚少。
蔬菜演绎区帮大家弥补了这份遗憾。蔬菜演绎区同样位于室外,通过森林、沼泽、荒漠、草原这些典型地貌,演绎出人类从不同的环境发现和认知蔬菜的历程。其中,森林与沼泽区位于园区的西北角,展出了森林及林下种植品种、水景及水生蔬菜种植。这里要强烈推荐一处景观——甘蓝种植区,展示了甘蓝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用于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就立于甘蓝种植区一角。
在园区的西南角,荒漠与草原组团安静地坐落在这里,等着游客前来观赏。荒漠与草原地区重点展示了芦荟、仙人掌等耐旱品种。
拍照打卡一条街
游览区域:园区南路、百蔬园储能罐
建议游览时间:1小时
游览路线:2号门——16区花坛景观——“百蔬园”储能罐
游览内容:
从2号门入园,沿园区南路一路西行,就会看到北京16区根据各区特色搭建的花坛景观,是游客拍照打卡的好地方。园区南路的尽头,还有一处不能错过的美景拍照打卡地,就是“百蔬园”!
在“百蔬园”内,有两个十分醒目的巨型“菜篮”,这里是“百蔬园”的网红拍照打卡地,由两个功能型的储能罐组成。这两个储能罐高约11米,主要服务于温室,原本只是毫无生机的灰色外观,为了突出“百蔬园”主题,与园区景观相映成趣,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团队历时3个月设计,十几人纯手绘完成了罐子上的图案。艺术家团队利用罐体的圆柱体特点,将储能罐设计成了两个巨型“菜篮”。
远远望去,“菜篮”中抽象地彩绘了很多常见的蔬菜,如白菜、南瓜、青椒、茄子等,运用色块、色面等几何图形来处理,呈现出了一种3D立体菜篮的视觉效果,将蔬菜与艺术完美融合,将自然与园艺完美诠释,连同园区内的数十处最佳拍照点一起,构成了非常亮眼的蔬菜艺术景观。
体验生态课堂
游览区域:中国馆、园艺小镇、蔬菜博物馆
建议游览时间:2小时
游览路线:1号门——中国馆——园艺小镇——蔬菜博物馆
正对着园区1号门的就是中国馆,中国馆在建设之初融入了许多生态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从中国馆出来,沿着道路西行,会经过园艺小镇,在这里能感受到最前沿的园艺理念。如果要了解我们离不开的蔬菜的生态故事,那就需要走进“百蔬园”的蔬菜博物馆了。
蔬菜博物馆从“传播之路”、“利用之法”和“创新之道”三个视角,为游客讲述了蔬菜的故事。
“传播之路”讲述了常见蔬菜的起源地和传播路径。起源于中国的蔬菜主要有白菜、芥菜、长豇豆、竹笋、山药、萝卜、草石蚕、大头菜、芋、蘑芋、荸荠、莲藕、慈菇、茭白、蕹菜、葱、薤、茄子、葫芦、丝瓜、茼蒿、紫苏、落葵等。传播之路还集合了全球主要蔬菜的传播历程,例如常见的番茄,是印第安人最初将番茄传到北美洲南部的墨西哥,在土地肥沃、温暖湿润的墨西哥湾,番茄经过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后,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异。
“利用之法”告诉人们如何来吃蔬菜。历史上的蔬食食谱揭秘了古代人是如何吃蔬菜的,“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这首诗圣杜甫的“槐叶冷淘”介绍了中国古时传统的一种凉食——野菜凉面,还有阿卡德人的“红烧芜菁”、法国贵族的“拌芦笋”等。此外,还有24节气蔬菜日历,列举了不同节气适宜人们食用的主要蔬菜,例如立春要吃青笋,惊蛰宜食用荠菜、茴香、西葫芦,芒种适合吃白菜、番茄、扁豆等等,将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精髓融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百蔬园”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集中展示区。在这里,能看到蔬菜水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以及蔬菜的工厂化生产等。
在绿色防控技术上,共展出了六大类:监测预警、物理防控、生物防治、消毒预防、生态调控、科学用药。整个“百蔬园”内,也全部使用了绿色防控技术,其应用是北京市农作物多年绿色防控成果的缩影。另外还展示了三种工厂化生产方式,分别是叶菜——植物工厂、菌类——蘑菇世界以及果菜——番茄百科园。
叶菜——植物工厂是一条“观光走廊”,隔着玻璃窗,就能看到完全人工环境下叶菜的工厂化多层立体栽培模式。
菌类、蘑菇的工厂化生产展示考虑到亲子游玩,为了增加趣味性,在菌类——蘑菇世界的一角,专门设计了一处“蘑菇森林”,把科普和娱乐相结合,让小朋友可以在蘑菇的世界里自由徜徉。
果菜——番茄百科园里要特别介绍一下两棵番茄树,都是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一个大型果、一个小型果。番茄树以营养液水培模式进行栽培,集成施肥机、净水机、空气源冷热水机组、高压喷雾、补光灯、温湿度环境监测仪等设备于一体,应用了水培育苗技术、营养液智能管理技术、环境智能调控技术、熊蜂授粉技术、留杈留果技术、植株调整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根据技术人员测算,2棵番茄树冠幅已经达到80平方米,小果型单株坐果数预期达到1万个以上,大果型单株坐果数预期达8000个以上。
为了与这个大“菜篮”遥相呼应,艺术家团队还将这种视觉冲击做了空间的平移,把一旁的温室大门景观,设计成了抽象几何色块拼接出来的蔬菜图形。从美丽的“菜篮”到设计感强烈的“温室”门口,既有前后呼应,又有空间错落,引导着游客继续参观……文/魏昕悦
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