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一个人闲逛北京 惬意又舒适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9-11-21 16:44:48


 11月以轻缓的动作拉开了冬的帷幔。北方开始冰封雪舞,南方还艳阳高照。北京虽然一天天降温,但还是天气晴朗,适合外出耍耍的。很多深秋美景错过就要再等一年,趁着最近还能赶上“末班车”,去看一下吧!一个人闲逛北京是很惬意的!

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公园以竹景取胜,但秋天的银杏和红枫,也是非常美的~

 

 

每当周末人潮涌向香山时候,紫竹院却往往没有多少人,所以紫竹院公园算少人少小众的景点了~ 最近去紫竹院公园,还能看到湖里的野鸭,还蛮有趣的!

 

紫竹院的枫树基本都是元宝枫,约有二三十棵。

 

虽然不成片成林,但树的形状非常吸引人,色彩也次第渐进的变红,非常惹人注目~

 

紫竹院公园的银杏,规模不如钓鱼台,但树龄都很久,非常有气势,远远望去,即使只有几棵也格外抢眼,自成一景~

 

 

福荫紫竹院行宫院内两株银杏,种植于明万历年间,西边一株生长健壮,东边一株的主干曾遭雷击受损,但却促进了蘖枝生长,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效果。

 

 

两株金黄的银杏,在四周古建筑群落的环绕下,格外醒目~

 

阳光洒在叶子上金光闪闪,一阵微风吹来,飘飘扬扬落下树叶,散落一地金黄~

 

 

紫竹院园林造景做得很棒,亭子都是竹子材质的,水系、花卉、假山、坡道……所有的一切都很赞!

 

东侧修缮的园子筠石苑围挡已拆,惊喜无限, 特别漂亮~紫竹院公园的深秋初冬的清晨既热闹又静谧,静谧的竹林小路上,洒下斑斑点点的阳光,不知名的红叶,在蓝天的映衬下闪闪发光,正是最美的季节!一个人闲来无事,来这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真是惬意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5号

圆明园

十一月,北京最值得赏玩的彩叶也到了最后的灿烂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红叶依旧如火,银杏却把金黄赐予了我们。

 

随风飘落的叶子在地上堆积了一片碎金,满满的都是秋天的馈赠~走在圆明园银杏大道,俯身捡拾一片叶子,看看头顶蓝天白云,就连往日刺眼的阳光也变得温暖起来。

 

银杏金黄,但其他彩叶树则是五彩斑斓,充满了秋天的色彩,一树火红,不输春花,一树浅黄,色如秋实。加上周围仍然绿意盎然的树木,眼前一时间,竟是橙黄橘绿,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伴随着周围大片荷叶的凋零,圆明园的黑天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它们姿态优雅,从容不迫;在初冬的水面,悄然滑过,留下一圈圈的涟漪,让无数的各种摄影器材为它们的身影响成一片。 

 

不过,圆明园这么大,我们见的多的大多是野鸭,水面上,三三两两游动着,好一幅“寒鸦戏水图”。

 

无论是野鸭,还是黑天鹅,这些圆明园内的精灵们给这个曾经的皇家园林,添上了最美妙的生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

绿缇公园

靠近宛平城的地方,有一个有着超美芦苇塘的公园,在公园里沿着芦苇塘蜿蜒的木质栈道溜达,别提多舒适了。绿堤公园位于丰台区永定河畔,紧邻西五环,占地面积约105公顷,是目前北京市郊野公园中面积较大的公园。

 

绿堤公园的一大特色就是这些美丽的芦苇,春夏秋冬,四季四景,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即使萧瑟的冬天,绿色植物都凋了,芦苇依然绽放着自己独特的美丽。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畔绿堤公园

如果怕冷,想去室内玩,最近北京也有不少展览,可供选择哦!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

对于许多人来说,国家博物馆嘛就是收藏了许多古董的地方,现在,一个刷新三观的时候到了。国博这种风格的展览真的很少见,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正在南789展厅举办。

 

这次展览由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时代号召力。本届展览主题围绕“AS-Helix: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这一命题。

 

在为人类服务的共识之下,艺术与科学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螺旋结构。展览集中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国、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尝试从人类认知、生产方式变革、未来教育、艺术范式、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展开多元对话和思考。展览作品共120 余件,来自国内外多所艺术院校、研究机构等,以往大多数展览,无论是艺术展或者文物展都是“已经发生的”,而这次展览,则是“未来的”。

 

这是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时代艺术的发展、创新的一次全新展示,如果您对前沿科学与艺术感兴趣,这次展览,不容错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陈丹青个展:退步1968 – 2019

 

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全面展出自1968年至今陈丹青创作的“西藏组图”、“名画临摹”、“人像写生”、“静物”和“自画像”等油画和素描作品100余件。展览名“退步”取自陈丹青的一本文集《退步集》,它是展览故事中最主要的一个叙事线索,以系列间的“进退”作为一种假设和隐喻,重新看待陈丹青的绘画从1968年至今所发生的变化。

展览分为几个部分,以少年时的习作作为开篇,讲述陈丹青在上海阁楼中临摹欧洲画片的经历。70年代,陈丹青开始了知青生活,画了大量的人物写生和小说插图,直到《泪水洒满丰收田》的出现,对苏联绘画的想象,才摆脱了“文革”的教条;1980年,《西藏组画》的专心致志与善良,又洗去二手苏联的影响,艺术重新回到生活的瞬间,成为中国艺术史最为标志性的变化。

翌年,陈丹青去往纽约。视野的开阔,让他抛弃了“偏见”,以临摹的方式,靠近西方绘画最真实的经验。直到1997年,陈丹青开始了全新的画册系列,退回到多年的临摹和写生经验中。它们和最新的人像写生一起,政治性、社会性、风格诉求,伴随着苏联绘画,法国绘画,古典主义式的画法一并隐退。陈丹青从文革画家变成了个人画家。

漫长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见绘画,看见个人和绘画在不同处境中的变化。最终,在描述陈丹青的时候,判断“进步”与“退步”。这便是策划此次展览的目的,展示一种变化,讨论一个话题。

“退步”在陈丹青五十年的艺术中,有多种含义,一方面,它是积极的自由,指向个人在创作中的主动选择,坚持什么和放弃什么,在这些选择背后,个人对于时代和自我的变化,做出的积极的回应。另一方面,它是消极的自由,在绘画今天的境遇中,在个人难以作为的历史中,他的艺术退回到了最初的状态。亦如陈丹青在1968年的那几件作品,没有明确的风格,没有说教的成份,只是一个青年人最初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在今天,讨论“进步”与“后退”,讨论这两种自由显得尤为重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D区06栋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