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故宫长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0-12-29 20:05:26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一位(55项)。在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共有7处,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除了故宫和长城之外的另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

 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一九〇二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文昌院、耕织图等重要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宫门前街甲23号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 6:30—18:00

                淡季: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7:00—17:00

门票价格:30元/张(旺季) 20元/张(淡季)

 

  明十三陵

 位于北京以北30公里的昌平县境内。陵区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由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后共计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这里。构成庄严有序的整体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对外开放的有四处景区。长陵,是成祖朱棣的陵寝,始建于1409年,是明朝帝陵中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尤其是举行祭祀仪式的祾思殿,木构件全系名贵的金丝楠木加工而成,堪称古建瑰宝。目前殿内举办有“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览”。定陵,是明十三陵朱翊钧和两皇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按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第一座帝陵。定陵地宫建筑,深邃神秘。共出土帝后衣冠和金银器皿等珍贵文物多达3000件左右,是不可多得的明史研究实物资料。昭陵,是近年按照明朝旧址全面复原的陵园,该陵松柏参天,殿宇辉煌,气势恢宏。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

开放时间:8:30—16:30

门票价格:明长陵 45元/张 明定陵 60元/张 明昭陵30元/张

 

  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 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 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 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里甲1号

开放时间:旺季6:00-21:00,淡季6:30-21:00

门票价格:旺季 15元/人 淡季 10元/人

 


中国国旅
中国国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