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踞北 | 平谷明长城墙体保存现状
长城踞北 | 平谷明长城墙体保存现状
编辑:北京国旅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0-12 08:22:19
据《四镇三关志》等文献记载:洪武元年(1368),永乐年间建关隘;嘉靖三十年(1551)建造边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三十八年(1559)、平谷明长城墙体保存现状平谷四十四年(1565),隆庆元年(1567)进行修缮;隆庆三年(1569)至万历元年(1573)建造空心敌台,从建造到建成,平谷明长城历经200余年的漫长岁月。
从保存状况看,平谷长城保存较好的1099米,占平谷长城总长的2.3% ;保存一般的6191米,占平谷长城总长的13% ;保存较差的19724米,占平谷长城总长的41% ;保存差的3944米,占平谷长城总长的8.1% ;山险9390米,占平谷长城总长的20%。
平谷明长城
平谷长城墙体结构总体上东部好于西部,明长城全线墙体大部分为石结构,部分墙段的垛口现可见为砖筑,现存墙体仅将军关城垣东侧为砖结构。墙体建筑分为三类:砖包结构、石砌墙和山险墙。长城墙体、敌台、垛口,均呈梯形结构,上小下大,收分明显,这就增加了长城的坚固性。在用料方面,敌台用条石作基础,大城砖垒砌,其余皆就地取材,采用当地山石垒筑而成,专家称之为“干叉边”,如将军关附近的边墙多采用将军石河中的鹅卵石,而镇罗营玻璃台段边墙则采用当地花岗岩垒筑,这在其他地区是很少见的。城墙依山势而建,多处以险为障,以崖代墙。由于年代久远,墙体损毁严重,一般高3~5米,宽1~4米不等。边墙用料多就地取材,均为当地大块石垒砌,偶有地段垛口为砖筑。边墙石灰抹缝,墙芯用碎石块和黄土夯筑,上面用石片铺平。下面分别对6个乡镇长城墙体保存情况进行解析。
金海湖镇
(一)红石门长城段
此段墙体位于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的山脊处,山脊北侧即为河北省兴隆县界,墙体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走向。该段墙体为石墙。基础为人工基础,墙身为毛石干垒,部分墙体段可见白灰勾缝,小块毛石和土填芯。此段长城为平谷区境内的第一段, 共有13座敌台,2个马面,9个登城步道。
马道宽1~3.3米,内高2.4~3米,外高3.4~3.9米。整体保存状况为较差,目前可见到墙体大部分坍塌严重,其中也有部分保存为较好和一般的段落,保存为差的段落仅有90米。2014年至2015年对该段墙体整体进行抢险加固。
(二)彰作长城段
此段墙体位于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的山脊处,山脊北侧即为河北省兴隆县界,墙体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走向。该段墙体为石墙。构筑方式为大块毛石干垒,墙芯为小块毛石和土填心。有4座敌台。整体保存状况为较差,目前可见到墙体大部分坍塌严重,保存状况为差,其中也有部分保存为较好和一般的段落,消失段约为160米。整段墙体为明代所建,2015年对改段墙体部分段落进行抢险加固。
(三)中心村长城段
此段墙体位于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的山脊处,山脊东侧即为河北省兴隆县界,墙体总体走向为由南向北走向。该段墙体的结构特点为,基础为人工基础,墙身为毛石干垒,小块毛石和土填心。此段墙体共有10座敌台,马面2个,2个登城步道,此段墙体的折点和拐点较多。整体保存状况为较差,目前可见到墙体大部分坍塌严重,保存状况为差,其中也有部分保存为较好和一般的段落,消失段约为160米。山险长度约为470米,长度不算在墙体长度内,整段墙体为明代所建,无修缮。
(四)将军关长城段
此段墙体位于与河北省兴隆县交界的山脊处,山脊北侧即为河北省兴隆县界,墙体总体走向为由南向北走向。将军关北东沟和东上园北沟的山体山脊处墙体走向为由东北向西南。山险和墙体交叉出现,现存墙体较少,山险较多,且墙体被南北走向的胡陡路断开。将军关小哨北沟山脊处走向由东南向北,又由北转向西北。龙潭上头山脊处墙体总体走向为由北向南走向。整段墙体为明代所建,曾于2003年和2015年对部分墙体和敌台进行抢险加固工程。
该段墙体的结构特点为,基础为人工基础,墙身为毛石干垒,小块毛石和土填心。部分墙段可见白灰勾缝,并可见青砖。有的段墙体随着山势的变化,时窄时宽,有保存较好的台阶,可见10层。有的段墙体随着山势的逐渐升高,墙体出现雉堞现象(三段陡升)。此段墙体大部分坍塌严重。内、外侧墙体均有坍塌至底现象。第三段单边墙和墙体交替出现。有的段坍塌残损严重,乱石堆砌,轮廓不清。有的段墙体与山体成为一体,杂草丛生,被灌木覆盖。该墙体段共有敌台28座,登城步道5个,马面4个,排水设施6个,其余为拐点和折点,马道宽1.8~3.2米不等,内高1.6~3.4米不等,外高2.5~3.9米,垛宽0.7米。
(五)黑水湾长城段
黑水湾西口子长城段位于黑水湾江水泉至口门子西南方,土门石河的西侧,再至东涝洼村南方,黄松峪小东沟北山体的山脊处,结束点为尖石峪(黄松峪界内),依山势而建,墙体外侧为山崖,墙体内侧为盘山小路。墙体总体走向为由北向西南,再由东向西。该段墙体的结构特点为,基础为人工基础,墙身为毛石干垒,小块毛石和土填心,部分墙体可见白灰勾缝形制。该墙体段共有敌台8座,马面5个,登城步道2个。
墙体大部分为山险。之后为山险墙,时断时续,保存状况较差,其后为墙体,坍塌残损严重。目前可见到墙体大部分保存较差,内侧墙体坍塌至底现象普遍。有约50米的墙体外侧有拔檐痕迹,垛墙、宇墙轮廓可辨,垛墙有多个排水设施,山险两段长约940米,有长约3米的山险墙。整段墙体为明代所建,无修缮。
蜿蜒在高山峡谷中的长城,既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是这片山水的文化底蕴所在。天时地利人和,依托于长城文化而发展的一切,让平谷人引以为傲。
文章来源:《长城踞北》 转自:平谷官话